六七十岁男人:头发花白发型这样剪,干练利落,不油腻更气质
188 2024-12-23
汉服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发展
[摘 要]全球化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我们在越来越多的国际舞台上看到了中国元素的影子,我们为我们的文化被世界所惊叹这一现象而感到自豪。纵观古今,汉服的演变熬过了春夏,见证了秋冬,它像延展不断的银河一般,每一次改变都使自己变得更绚丽夺目。但它的每一次变化,都与社会背景、人文习俗等有着紧密的关系,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找寻汉服演变的始终,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1 汉服的历史演变
1.1 上古时期
在《史记》中有记载道,“皇帝之妻养蚕取丝,并以作衣裳”。人们认为,制作衣裳的方法,大抵是皇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而且近几年的考古发现,多处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文化遗址均有纺轮和布印的痕迹。 这些是古代纺织工业的证据,但这一时期的衣服在考古发掘中尚未被发现。
1.2 夏商西周时期
以上一时期为基础,这一时期的服饰已然有充足的实物证明。逐渐显现了汉服中交领,右衽与系带等基本特征,上衣下裳也是汉服中最为基本的样式。其中,在河南省出土的文物等亦穿着具有这种特点的衣裳。
1.3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以深衣为主要类别,主要分为曲裾,直裾。曲裾的穿着者中,女性较多。这种衣服长度可达地面,裹紧身躯,下摆极宽,为的是走路的时候也不露足。无论所着几件,并且每层领子必须露外。汉代时期,内衣已得到改进,所以在东汉后期,直裾者渐渐多了起来,但仍有部分襦裙爱好者,这个时期的襦裙上襦极其短窄,裙子却长至垂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甘肃省汉墓中便出土了具有既具有此时时代特征的襦裙。汉朝时期,礼仪文化的制度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及完善,并且下肢黎民百姓。甚至有“汉官威仪”这一成语专门用来形容汉朝的服装制度。汉服同样由此得名。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的服装继承了汉朝的特点,但由于当时潇洒飘逸的风气正流行,所以魏晋的名人们多着宽大外衣即可,或者内着一种类似于当今吊带的内衣,此式样尽在这一时代中可见,并深受男子宠爱。而这个时期的女子却仍然采取着秦汉的习俗,同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在秦汉服饰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由于追求飘逸感,魏晋时的服装常常用飘带来作为装饰,令人看上去有着飘然若仙的轻飘感。
1.5 唐朝时期
唐朝时期,男士的汉服出现了另一种款式,即袍衫领子圆,头戴襥头。襥头内有一名为“巾子”的固定用的装饰品。巾子的形状各种各样、襥头的两脚同样多具变化。到了晚唐,襥头的两脚就从软脚改为了硬脚。唐朝的女性大部分穿着上襦下裙,初唐时,襦裙多配小袖子,下身的裙子为紧身长裙,裙腰甚至高至腋窝,再用丝带扎系。中唐以后,裙子便变得宽松许多了。
1.6 五代时期
此时期的服饰大多沿袭了唐代,从一些文物上我们可以了解到,男子中大部分,皆着襥头披襕袍。女性则以穿着短襦和长裙的为主,也有圆领袍衫,腰间装饰着飘逸的缎带,披帛长度比起唐代时期更有甚。
1.7 宋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男子服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圆领比起唐朝时期,袖口更加宽大。女性的基本服饰分别为为大襟右衽交领和对襟。
1.8 明朝时期
男子服装依然为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类型。女子的样式比男子要更加具有多样性,其中主要有袄子,比甲及裙子等。这些样式大多仿自唐宋时期,常为右衽,并且恢复了汉族的习惯。
2 汉服的发展
2.1 汉服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左传》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作为汉族的衣裳,自夏商而来,历千年风霜,踏历史长河。作为汉族民族服饰,它反映了汉族的民族特色,汉服并不仅仅是一件衣物,而是由衣裳,冠帽等共同组成的礼仪体系。汉服以其独特的剪裁方式,体现了汉族传统的思想及文化。
基于互联网的“汉服运动”,最初只有很少的基层人民加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知识分子和名人加入、欣赏与鼓励,加入“汉服运动”的人民阶层逐渐扩大。与此同时,汉服爱好者们也致力于让汉服引起社会及媒体的关注,他们不断进行有关“汉服”的各种宣传、表演和实践活动,向人们解释汉服的起源,解释汉服和相关民俗活动或传统仪式的关系,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知道汉服,了解汉服汉族服饰特点,接受汉服。
2.2 汉服的市场
什么样的东西最具有市场?众所周知,大众接受度高的。在许多的宣传活动中,汉服的知名度通过各种“表演”得到了提升,虽然吸引了眼球,却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这样的活动与行动是否有损于汉服典雅庄严的形象,是否会让不了解汉服的人产生误会呢?那么汉服又能否被市场所认可?这个问题引来了许多人的质疑,质疑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汉服怎么能代表整个国家呢?”;二是:“汉服在当代人民意识中,便是完完全全的古装而已,只在电视剧中才可以出现,已经消失几千年的服装,怎么能够代表现在人民的民族情怀?”
所以在现代社会,社会热点对市场来说就变成了商机。在淘宝网上搜索汉服出来的结果共有98600多件,不仅包括汉服,还会出现许多汉服配饰。排在购买榜前端的,不仅有传统的汉服,还出现了许多新式的现代汉服。这类汉服通过结合一些现在的流行服装的特点,对汉服进行了改进,使之成为了具有中国味道的服饰新风格。现在的汉服市场比以前更加标准化,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而且商品的品质也大不相同。挖掘和整理汉族产品,运用时尚,符合当代美学和生活节奏的表达手段,重建和巩固汉族的民族象征,骄傲地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民族象征,这才是汉服与当今经济发展趋势的正确方向。
就目前来看,汉服进入市场的速度是极快的。然而,市场的快速发展将给汉赋带来焦虑:滥用规则便会失去了服装本身的高贵价值,它只能成为展会的工具。但是这种改变,对于汉服的存在,也许并非唯独只有弊端。
汉服文化存在了上千年,虽然时过境迁,但是在今天依然能吸引我们,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眼球,这就是汉服本身具有的活力。但是如何推广和传承这种充满活力的文化,还需要像我们这样的人一同去克服困境,不畏险阻,努力前行。
2.3 汉服的未来
在许多国际会议上,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国家的负责人都穿着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以此来弘扬本国文化,彰显民族独立。例如在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各个国家的运动员都穿着民族服饰入场。而中国队穿着笔挺的西装入场时,不由让许多华人感到一丝失落与尴尬。所以如果想在全球化的时代站稳脚跟,在各类文明的冲撞中得以生存,于国际的舞台上有一席之地,这是汉服文化的挑战,也是关系到汉服发展未来的关键。汉服与时装结合,汉服的这种新形象我们应该用什么眼光去看待?这是问题所在。既要体现东方特色,突出民族文化,与国际时尚相结合。这不仅仅需要我们对汉服文化有着足够的了解,更要走在时尚前沿,预测国际流行趋势。
虽然不是纯汉服,但汉服元素和汉服文化无处不在。这是我认为的汉服的未来道路。对于中国设计师而言,回归当地的文化地位,从民族出发,学习和利用西方文化的优势,弘扬汉服内在精神,从而才能走向世界。通过恰当地运用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可以取悦国际视野和国内市场。这要求设计师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与外国文化的接触,保持“非常健康的心态”,它不会太快或太简单,所以中国传统服装将永远存在。因为它是一件好事,它具有高品质,时间的流逝是无法冲刷掉这种民族文化的。
大部分现代人每每看到汉服,常常成为电视剧服饰或者是角色扮演,甚至与和服混淆。这不难理解,汉服文化至今已然绝迹近三百多年,当今的生活节奏与社会状态与那时相谈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如果要让汉服立刻被广大人民所接受,那么就需要按部就班,不急不躁的,甚至是需要做出一些改变的。我们知道,清朝之前,汉服的体系也并非一成不变的,那么在当今这一时代,它就需要在满足传承的同时,以古汉服的基础设计为标准再加以改良,从而形成现代汉服体系并得到普及。让人们都能认识到这一民族服饰,让汉服爱好者们都能着汉服出门,不遭受议论与异样的眼光。
2006年,国家政府对于汉服进行了认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上,汉族代表的照片由肚兜变为汉服。2007年,两会期间,汉服第一次进入中国两会议案。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到,“坚守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传承发展工作。可以说,这对汉服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相信在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动下,汉服能更加为人们所认识,所接受。我们要保持积极地态度,脚踏实地,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世界各地都将有着汉服的身影。
在我看来,如果汉服运动不能让中国人民实现精神独立和独立思考,不让人们明白他们不“随大流”并非是一件可耻的事,那么就不是成功的运动。汉服应该支持强大的民权崛起,实现中国前所未有的公民文明的觉醒。日本著名的街头品牌三宅一生说:“传统并非是现代的对立面,而是现代的源泉。”传统服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中国服装走向世界不应该是汉服的重现,而应该是中国本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服饰。只有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理解民族文化的本质,然后结合现代意识,将其转化为当代中国服饰文化,使中国传统服饰熠熠生辉,创造世界时尚史上的奇迹。汉服的继承和推广现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否优雅,汉服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服装。再次提升汉服,这使人们思考到传统服饰对一个国家和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但是无论如何,正如专访百度汉服吧吧主时,他说道“汉服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始。长风盈袖不由让重整衣冠的华夏儿女思怀满襟,衣袂翩然,祖先的舞姿正在引我们进入其身后更壮丽华美的华夏文明画卷。传统文化真精神,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们不敢说汉族服饰特点,我们一定懂得了它。传统文化真精神,是个挖掘不尽的思想文化宝藏。我们相信,我们已经由汉服切入、初步找到了属于我们的答案。这个答案,叫做“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