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走进首座民族学博物馆 感受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的力量

佚名 106 2024-11-07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端午节前夕,洪山区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主题,组织该校的少先队员走进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悠久而又灿烂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让每一个参与的孩子深感震撼与自豪。

美美与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和交流中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大家庭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在中南民族大学讲解员的带领下,金地分校的孩子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走进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大展厅。

孩子们走进首座民族学博物馆 感受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的力量

同学们在民族学博物馆里参观土家族织锦。图片来源:通讯员熊晓红 摄

据了解,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民族学博物馆”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馆内收藏和展示了南方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我国少数民族的悠久历史和聪明智慧。现辟有六个展厅,分别是“多彩民族”“记忆武陵”“工艺奇葩”“椰风海韵”“斑斓霓裳”“苗族服饰”,主要展示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用具、家具、服饰、银器、织锦、竹编、木雕、乐器、文史档案、宗教器物、书画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不少堪称珍品,或古朴粗犷,或玲珑典雅,或装饰华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一走进博物馆就看到‘中华民族’四个大字,孩子们一下子就感觉到了一股力量,感受到了什么是一个大家庭,各个民族要团结一心,共同进步。”金地分校大队辅导员熊晓红是这场思政课的负责人之一。她说,同学们感受到了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各民族就“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科学的民族识别,确立当代中国有56个民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预估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将达到1.4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2%。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56个民族的服饰,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团结奋斗,维护国家统一56个民族的服饰,共同进步,共同创造了中国辉煌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灿烂的文明。

工艺文化 传承民族经典

“哇,这件织锦好美,好精致啊!”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展厅内,一件京族的“绣花彩”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据悉,这件“绣花彩”为清代原件,长113厘米,肩宽41厘米。与京族金丝绣对联是一套,是京族哈公作法事祭海时穿的,上面所绣有龙、波涛等图案,带有很浓郁的宗教气氛和海洋气息。

传统服饰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基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是“穿在身上的历史书”。场馆讲解员结合资料,从服饰材料、制作工艺、纹样内涵、穿用场合等方面为大家做详细介绍。孩子们感兴趣的还有侗族的服饰,腰束长带、衣袖和长裤上绣着精美的图案,衣服上装饰着银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民族服饰让我对各族人民在纺织、印染、刺绣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和精湛技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让我们通过这些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五年级(1)班的学生库一第一次近距离参观、体验民族文化收获颇丰,并和大家分享她的心得。

除此之外,巧夺天工的竹编工艺、独具匠心的木雕艺术、精美繁复的银饰艺术都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同学们通过服饰、织锦、银器、傩面等各个种类的民族文物,了解畲、壮、苗、黎、土家、瑶等民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璀璨工艺文化的交融及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同样是第一次走进民族博物馆的五(3)班的于温雅同学,被这里的民族文化深深吸引和折服,“我想这就是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吧,我希望这些民族文化能被传承,并被传播到全世界发扬光大”。

提高素养 多重手段融合

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历年来一直践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幸福教育,通过这次走进博物馆的思政课,金地分校党团员、少先队员进一步提高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更加明确了传承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目标。

为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积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带领孩子们走出去,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理解和领悟红色精神。2024年3月29日,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五(2)班学生作为洪山区师生代表,参加洪山区2024年“革命传统教育周”启动仪式,齐唱国歌、庄严倡议、重温誓词、缅怀先烈。金地分校学生代表向全区青少年发出倡议: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华魂”主题读书、祭扫烈士陵园、凭吊革命先烈、学习争做“洪山好人”等活动,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活动现场,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方阵分别面向队旗、团旗、党旗重温誓词。

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的张巧明校长说,身为新时代的学子,同学们应当志存高远,勤勉学习,积极进取。大家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更是民族复兴的接棒人。同学们需将深深的爱国之情、坚定的强国之志、厚重的报国之责植根于心中,将个人的“小理想”与祖国富强、民族复兴的宏伟“大梦想”紧密相连,携手共进,书写绚丽多彩、充满意义的幸福人生篇章。(长江日报 魏杰 熊晓红 鲁钰)

上一篇: 方寸间展现56个民族风采 东莞嘉恒连续10届参展,作品畅销国内外
下一篇: 56个民族56朵花:苗族的前世今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