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瑰宝女匠人|蒙古族服饰传承人:朝鲁孟

佚名 104 2022-09-14

非遗文化,民族瑰宝,传承生生不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它激发着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传承人,历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文化历史的伟大创造者。他们以自己的信念与执著,挽救、保护、传承着濒临消失的活态文化,每个人不平凡的经历,演绎着让人感动的故事。

内蒙古大草原

小编带你去听听这些民族服装服饰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朝鲁孟

朝鲁孟出生在察右后旗,她的外祖母是当地有名的民间缝纫艺人,年幼的她耳渲目染,深受长辈们的影响;毕业后回乡务牧,同母亲与外祖母学习蒙古族传统服装制作技艺;1996年到1999年,在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裁剪缝纫专业,就留校实习;之后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创办首家察哈尔蒙古族服装服饰加工点,制作出的察哈尔服饰设计美观、做工精细,特色鲜明,深受广大客户喜爱,她也将这门手艺不断传承发展。

察哈尔传统儿童服装和冬季男女服饰

2007年7月,在第六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上获得优秀奖。2010年8月,在首届察哈尔文化艺术节上,设计的头饰与服装惊艳亮相,被评为展赛服装优秀设计奖。

察哈尔头饰

2012年,聪慧的她,敏锐的意识到民族服饰市场的良好前景和无限商机。开始正式从事制作蒙古族服饰,并成立了察右后旗察哈尔民族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得到旗委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入驻察右后旗创业孵化园,她任公司的总设计师、裁剪师。主要经营各类蒙古族传统手工服装、靴帽、饰品等;通过线上线下定制察哈尔服装服饰,公司自成立以来制作蒙古族服装近6万余件蒙古族服饰,主要销往新疆、呼和浩特、二连浩特和锡盟地区。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她使自己的民族饰品事业不断壮大,而且还带动了很多女性从事此项事业,员工20多人,由此带动了妇女创业增收。

2014年2月,赴呼和浩特参加首届内蒙古文化产业产品展,将察哈尔民族服装服饰展示于自治区级的舞台。

2014年6月,参加第十一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暨内蒙古服饰服装大赛,获得优秀奖。

2015年制作的察哈尔服饰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6年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她制作的蒙古族服装服饰及头饰受到区内外人士的青睐,近日,台湾诗人、作家席慕蓉来访我旗蒙古族服饰,特意参观了她的服装工厂,朝鲁孟亲手为席教授缝制了一件蒙古袍予以馈赠。

从古至今,制作蒙古族服装服饰者,也多是女性。为了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促进女性成长、进步和就业,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启动实施“布丝瑰行动计划”。

丝瑰:在蒙古语中,包含女性和服饰的双重意思。寓意:用“布”和“丝”制作民族服装服饰瑰宝。内蒙古妇联实施“布丝瑰行动计划”推动蒙古族服饰时尚化、生活化、品牌化、产业化,从而带动更多女性就业增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发起的“布丝瑰行动计划”展示活动——“丝路绣梦 巾帼匠心”内蒙古民族服装服饰艺术精品展示及文化研讨交流活动将于9月中旬在法国巴黎上演,展示来自蒙古族不同地域的70多套服装服饰,展示草原文化的灵光与柔美!

上一篇: 闽军京城造声势 才子男装挥师北上
下一篇: 亮丽内蒙古 霓尚草原 第十五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总决赛即将开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