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女铁骑:骑300多斤摩托 背10多斤装备执勤是啥样的体验?
191 2024-12-23
勒勒车、马、弓箭等都是蒙古族人民的记忆和传承,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蒙古族人民不断总结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践经验,同时学习、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蒙古族服饰图片,逐步了解、掌握、积累了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产生了许多发明创造和历史、文学、艺术成果,为充实和丰富祖国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宝库,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活力君就带您欣赏《人民日报》发布的图集丨投稿作品:“草原 记忆 传承”(李玉山摄)
勒勒车,又称“哈尔沁车”、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蒙古族使用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车身小,双轮高大,直径一般在一米五六左右,用桦木、榆木等制成,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修理,如今早已经被现代的交通工具取代。图中牧民叫陈国庆,属于最后一代使用过勒勒车的人。
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也是对人类文化推动作用最大的动物。作为世世代代在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的蒙古族来说,更是与马结下不解之缘,放牧狩猎、交通运输以及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生活习俗等无不与马有关,因此蒙古族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族对马非常珍爱,对马鞍等马具也十分爱惜,并且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马文化。图中的牧民叫金宝,特别喜欢养马、训马、骑马和参加各类赛马比赛。
在公元800多年前,蒙古族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和狩猎两种,弓箭是狩猎的主要武器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虽然狩猎经济逐渐转向游牧经济,但是仍有部分蒙古族以狩猎为生,即使告别狩猎的蒙古族,也将射箭的本领保留下来,主要用于防御野兽、外敌和娱乐活动。直至今日,射箭依然是蒙古族非常喜欢的传统体育项目,和赛马、摔跤一起被称为蒙古族“男儿三艺”。图中人物是蒙古族青年梁文宝,弓箭爱好者。
蒙古族医药学是蒙古族在长期同自然界和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最早发明了医疗保健法,只可惜传下来的史料很少。元朝时,由于国内外之间沟通、交流频繁,蒙医药得到很大发展。清代蒙医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所著的《蒙药正典》,被称为蒙古族的《本草纲目》。19世纪末20世纪初,蒙医药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蒙医药事业发展迅速,为民族地区和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图中的老蒙医是三代蒙医世家的继承人,叫宝扎木撒,今年79岁,一生不仅行医,还培养了很多学生。
蒙古族喝茶的历史比较悠久,可以追溯到宋辽时期。那时,宋朝为获得北方游牧民族的家畜和畜产品,常常以茶换取。蒙古族对茶情有独钟,尤其喜欢喝奶茶蒙古族服饰图片,往往一日三顿茶,至今有些家庭还保留着喝早茶的习惯。现在,蒙古族茶道已经是蒙古族人招人待客的一种礼俗。茶桌上不仅有奶茶,还有炒米、果子、奶糖、黄油、乌日莫、牛肉干和切好的奶酪、奶豆腐等。图中的两位人物,一位叫王铁柱,一位叫巴特,都酷爱喝奶茶。
蒙古族能歌善舞,民族乐器比较多,主要有马头琴、四胡、火不思、雅托噶等十多种。其中,马头琴悠扬婉转,荡气回肠,最受宠爱。现在,草原上有数不清的马头琴乐队和马头琴表演艺术家。图中人物是马头琴表演艺术家马福壮和他的学生。
据考古证明, 蒙古族的服饰与古代北方其他游牧民族的服饰是一脉相承的,不过,草原特点更加鲜明。受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影响,男女老幼都以袍服为主,也称蒙古袍,包括长袍、腰带、靴子、头饰,男的还有帽子。颜色五彩缤纷,面料各个时期各有不同。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年代、不同季节、不同场合、不同年龄还都有不同的服饰特点。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蒙古族服饰更是五花八门,多姿多彩。图中右侧挂着的是乃蛮部服饰,左侧青年男的叫宝才音那,女的叫阿茹娜,都是乌兰牧骑演员,他们穿的是现代蒙古族节日盛装。
蒙古刀是伴随着蒙古族的游牧生产生活和安全需要而产生发展的,大致分为“勇、智、礼、亲、忠、姻”六大系列,每个系列都有不同的涵义,刀上的不同图案,也都各有不同的寓意。现在的蒙古刀不仅用来满足切吃手把肉等生活需要,更多的是作为饰品和工艺品,装点美好生活。图中的小伙子叫呼布钦,蒙古刀的爱好者。
蒙古族民间图案产生在蒙古族文字之前。蒙古族人民为了表达自己情感和精神寄托,用身边的花草树木、白云飞鸟等借物言志。这种深深根植于生活的图案,一路发展过来,生动鲜活,质朴厚重,民族和地区特点突出,目前,广泛应用在服装、建筑、装潢等领域。图中人物是蒙古族民间图案传承人乌兰巴拉和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