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VS君权:王者受命必改正朔易服色,汉朝为何却叛祖承秦制

佚名 90 2022-12-29

《史记·历书》载:“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汉高祖刘邦推翻暴秦统治,又在楚汉战争中取得胜利,最终建立了新的大一统王朝——大汉帝国。帝国伊始,在很多方面沿秦旧制,然而,在服色的问题上却与前朝有所不同。

皇权VS君权:王者受命必改正朔易服色,汉朝为何却叛祖承秦制

红色、黑色和黄色都曾是汉服的颜色选择,看似与“五德终始说”息息相关,可其背后蕴藏的是政治形势的变化。帝国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任君主都面临着不一样的政局,汉服颜色正是不同政治环境下君主意志的体现。

一、因势抉择的服色

1.“尚赤”的选择

刘邦在沛县起兵,当时沛县隶属楚国。楚国地处南方,所尊崇的图腾是凤凰。古书《春秋演孔图》说:“凤,火之精也。”因此,楚人自诩为赤帝祝融的后代,火神的嫡嗣,形成了“尚赤”的风俗。

刘邦本是魏国人,在楚地的影响力不强,为了获得楚人的支持,他尊崇楚人“尚赤”的风俗。《史记·高祖本纪》记录了刘邦自称为赤帝之子,斩杀化身为蛇的白帝之子的故事。他所做的都是为了明确自己的政治身份,借楚之力发动起义。

皇权VS君权:王者受命必改正朔易服色,汉朝为何却叛祖承秦制

从起兵反秦一直到分封汉王,刘邦始终臣服楚王,屈居于项羽之下,因此他不得不坚持“尚赤”的楚俗。此时的“尚赤”不是简简单单的服色问题,而是一种政治依附势力的选择。

2.“尚黑”的选择

而汉二年,刘邦东进讨伐项羽,拉开楚汉战争的序幕,刘汉政权正式独立地活跃在历史舞台。此时刘邦的敌人不再是暴秦,是楚国。与“尚赤”的原因相同,他据秦旧地,用秦旧人,就需要入乡随俗,遵循前朝旧制,崇尚黑色。

《史记·历书》载:“汉兴,高祖曰‘北畤待我而起’,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故袭秦正朔服色。”为了进一步神话自己“尚黑”的选择,刘邦故计重施,以“黑帝”自居。

《史记·封禅书》记载,刘邦在进关之后曾问臣子:“故秦上帝祠何帝也?”下臣回答道:“四帝有白、青、黄、赤之祠。”刘邦又问道:“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下臣不能回答。刘邦说:“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于是设立黑帝祠,名为北畤。

皇权VS君权:王者受命必改正朔易服色,汉朝为何却叛祖承秦制

直到张苍在任计相时,根据“五德终始说”,赋予了“汉当水德”学理上的依据。《史记·张丞相列传》云:“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弗革。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

二、秦楚折中的服色

1.利益集团的博弈

汉初的功臣集团核心是丰沛元从和砀泗楚人集团,他们是大汉反秦建国的中间力量,厌恶秦制、秦法。此外汉朝服饰,还有一个在刘邦封汉王以后加入的秦人集团,他们为大汉取得秦民支持,顺利接手秦朝政治经济中心——关中地区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皇权VS君权:王者受命必改正朔易服色,汉朝为何却叛祖承秦制

“尚赤”与“尚黑”看似是楚俗和秦制的矛盾,实则是两方政治势力的博弈。秦人和关东六国的地域对立源自前秦政权暴虐统治的影响,自秦人加入汉政权伊始就已存在。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录了刘邦在军中选择骑将的故事。李必、骆甲为前秦骑士,秦亡后投奔刘邦。当众人推举二人为将时,二人拒绝为将,只愿做左右辅佐之人。

皇权VS君权:王者受命必改正朔易服色,汉朝为何却叛祖承秦制

李必、骆甲虽有能力,却害怕担任主将引起楚人集团的不满而拒绝任职。最终刘邦只能拜楚人灌婴为主将,李必、骆甲二人为副。将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拼凑在一起,如何处理曾经敌对的各方势力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于楚人而言,在反秦战争中,黑色是敌对势力,是要打击的。于秦人而言,他们虽然归汉,却很难舍弃“尚黑”的传统和文化。于汉朝统治者而言,“赤帝”之子和“黑帝”都是刘邦的个人化身,乍然舍弃某一个,不仅会引起内部矛盾,对统治者自身形象也是一种伤害。

2.“外黑内赤”的选择

刘邦死后,外戚吕氏专权,在铲除诸吕的过程中,权臣的势力得到扩张,刘氏皇权势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了贾谊提出“改正朔,易服色”以巩固皇权的主张,遭到秦楚集团的政治打击,未果。

皇权VS君权:王者受命必改正朔易服色,汉朝为何却叛祖承秦制

直至文帝前元十四年,鲁人公孙臣再次提出“改正朔,易服色”的建议。《史记·封禅书》曰:“鲁人公孙臣上书曰:‘始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黄。’”

这一次的改易服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即服色有所变动,却不是黄色。

时任丞相的张苍综合秦、楚双方文化需求,将汉服颜色由自己曾经的主张“尚黑”改为“外黑内赤”,这是三方妥协的产物。

其一,汉文帝即位后,在内政和军事上双管齐下,有力地巩固了刘氏统治,打压了汉初军功集团的力量。秦人集团的势力迅速衰弱,为了巩固自身利益,他们不得不摒弃前嫌,与楚人合作汉朝服饰,共同对抗皇权,“外黑内赤”便是他们拉拢楚人集团的手段之一。

皇权VS君权:王者受命必改正朔易服色,汉朝为何却叛祖承秦制

其二,同样感受到压迫的楚人,面对秦人的橄榄枝,欣然接受。这样做既能使他们在与皇权的博弈中得到支持,又能从秦人那里取回一些被分走的利益。

其三,对于汉文帝来说,接手这个历经动荡的帝国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权力收回皇帝手中,彻底将秦、楚集团排除出权力中心。然而时机尚未成熟,“尚黄”的最终目标虽然没有完成,但能通过“外黑内赤”改变秦人一家独大的局面也是一种突破。

三、心之向往的服色

1.中央皇权的稳定

公孙臣提出改制一年后,他所言的“黄龙”祥瑞出现。《史记》记载,文帝不仅任命公孙臣为博士,让他重新说明改“水德”为“土德”的道理,而且身穿红色衣服郊见雍五畤祠的事情,一改往常“尚黑”的传统。

皇权VS君权:王者受命必改正朔易服色,汉朝为何却叛祖承秦制

张苍身为阻挠改制的当朝丞相,遭到文帝的诘问,告病退职,彻底离开政治舞台。他的退出宣告着汉初军功集团的全面衰落,他之后的丞相申屠嘉、陶青、刘舍虽然也都是军功阶层,却无法再对皇权加以掣肘和制衡。

文帝之后,其子景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削藩,虽然引发了七国之乱,但也从根本上清除了诸侯王的势力。作为军功二代的领袖周亚夫平定乱军有功,使军功集团的势力短暂的回升。

狡兔走,走狗烹。当诸王不再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时,功臣集团也就失去了作用,周亚夫本人在牢狱之中绝食呕血而亡。在两代帝王“文景之治”的光辉下,掩盖的是被皇权无情碾压的军功集团的没落。

2.“尚黄”的选择

随着皇权的强盛,改制之举势不可挡。《史记》载:“太初元年,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

皇权VS君权:王者受命必改正朔易服色,汉朝为何却叛祖承秦制

五行之中,土克水,水克火。周朝尚火德,秦代周,尚水德,推崇黑色。汉代秦,尚土德,推崇黄色。经历汉初几代帝王的奠基,大汉政权终于在武帝这一朝拨乱反正,回归正统。

从“尚黑”到“尚黄”,给汉朝的统治带来了全新的政治思想。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以黄帝为祖先,重视三纲五常。改易正朔服色将更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皇权的稳固。

3.“尚赤”的回归

西汉宗室刘向刘歆父子苦心钻研出一套新的王朝更迭说,以五德相生代替相克,总结编撰为《世经》。《汉纪·高祖皇帝纪》记载了他们的理论成果,按照他们的推理,周朝为木德,秦朝是伪统治者,不计算在内,木生火,故汉朝为火德。

皇权VS君权:王者受命必改正朔易服色,汉朝为何却叛祖承秦制

这一说法受到王莽的追捧,王莽篡汉后,不仅拜刘歆为国师,还极力推崇“新五德学说”。他认可西汉是火德的说法,遵循“火生土”的规律,他所建立的新朝则是土德。

这样一来,汉朝“火德”说深入人心,汉光武帝不得不定东汉为火德,以炎帝为祖先。《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建武二年,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

自此,火德和“尚赤”的制度在东汉王朝传承下来。三国时期著名史学家鱼豢在《魏略》中讲过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将汉称为“炎汉”,还因为火忌水,将洛阳改为“雒阳”。

结束语

从赤色开始,又回归赤色,这并不是简单意义的重复,而是根据时代的变迁,皇权的控制力,综合各方政治集团势力作出的选择。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是一种政治目的考量。汉朝的服色经历了这么多的变化,不能单单地用背叛或继承来衡量,它在每一个时期都发挥着超越服色的作用,辅助政治活动的进行,是王朝统治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服饰颜色与政治关系研究》

2、《汉初服色“外黑内赤”考》

上一篇: 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穿传统服饰,不好看吗?
下一篇: 情侣装穿搭,有对象的都这样穿,时髦又潮流,秀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