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85男生冬天穿搭合集|羽绒服穿搭不重样
182 2024-12-23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从古至今,源远流长,每个朝代都有他独特的文化和服饰,从春秋战国到民国时期,风格不一,但每一次都是随着历史潮流的变革而改变,如果给你一次穿越的机会,你喜欢哪个朝代的服饰呢?
1、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较有代表性的是深衣(曲裾),其次是胡服(少数民族服饰)。深衣是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即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为“衣缘”或者“纯”);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深衣的特点是长衣大袖,以礼服最为显著,着深衣必腰身裹紧。曲裾也是古代早期的深衣服饰,春秋战国已有迹,一直延续到汉朝。
2、秦朝
秦朝服饰与战国并无太大差别,保持“褒衣大群”风格。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袖也有长短样式。曲裾深衣为汉服深衣的一种,是秦汉时期的常见服饰。
3、汉朝
汉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服饰有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类型,以及交领、右衽、系带、宽袖等服饰构造。女子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到汉朝,女子的裙子样式也较之前多,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广袖流仙裙是为上古宫廷中的至宝,式样华丽无比。望之心醉,如今在民间已成传说。
4、魏晋
魏晋服饰与汉朝相比,已有较大差异。比较典型的是在服装上饰以“纤髾”。所谓“纤”,是指一种固定在衣服下摆部位的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所谓“髾”,指的是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于飘带拖得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
5、南北朝
南北朝与魏晋女子服饰类似,皆以宽博为,对襟束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以帛带系扎。但是晋时的杂裾垂髾服到南北朝时又有了新的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讲尖角的燕尾加长,是两者合为一体。且女子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绛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丹纱杯文罗裙等名色。
6、隋朝
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承唐朝的一统朝代。在隋朝和初唐时期,流行的女子服饰,主要为窄袖高腰长裙(襦裙),裙系到胸部以上,如敦煌莫高窟隋妇女进香图。隋朝贵妇所披小袖外衣多翻领,婢女乐伎则穿小袖衫、高腰长裙,腰带下垂,肩披披帛。披帛,为轻薄的纱罗,上印画图纹,一般长度为二米以上,披搭在肩上,盘绕于两臂之间。
7、唐朝
中唐与初唐的女子服饰大致未变,不过窄袖慢慢变宽。盛唐之后汉朝服饰,样式日趋宽大;到了晚唐,女子服饰宽袖往往四尺多。唐末时期出现“诃子”(无肩带内衣),这是根据外衣的特点定制的,唐末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上身着诃子以掩胸。
图二为晚唐宽袖对襟衫、长裙、披帛,是中唐晚时期的贵族礼仪,穿这种服装,发上需簪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8、宋朝
宋朝服饰继承唐朝服饰遗制,女服仍以衫、襦、袄、裙等为主,上身窄袖短衣,下身长裙。宋代褙子是宋代女子通常的服饰,样式为对襟、窄袖,领、袖口、衣襟下摆镶有缘饰,衣襟部分时常敞开,两边不用纽扣或绳带系连汉朝服饰,任其露出内衣,内衣具有时代特色,除贴身抹胸之外还有腹围,腹围是一种围腰、围腹的帛巾,颜色以黄为贵,时称“腰上黄”。
9、元朝
元代女子服装分贵族和平民两种衣式,汉族女子仍保持宋代的服制,上衣有比较瘦翘的褙子、衫襦、云肩等,下穿多褶裙,在平民妇女间,半臂襦裙颇为通行;而贵族妇女服装多为宽大袍式,衣袖形似灯笼,袖口窄小,袖身宽肥,且衣长拖地。
10、明朝
明朝女子的服饰,主要有褙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款式大多仿自唐宋,恢复了汉族的习俗。褙子有宽、窄袖褙子,窄袖褙子的袖口及领子均有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而宽袖褙子只衣襟上有花边,而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比甲形似褙子而无袖,明代中叶形成穿比甲的风气,而且为年轻妇女所穿,到了清代这种服饰更加流行,并不断有所改革。
11、清朝
清朝初期女子服饰为圆领、右衽、平袖、前后开衩的长衣,后来改为左右开至腋下,开衩的顶端必饰有云头,且旗袍的纹样也更加华丽,边饰的镶滚更为讲究,纹样品种繁多,并有各自的含义。另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女子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到晚清时期都市妇女已去群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多花在这上面。
12、民国
民国20年代以前女子主要有袄裙式样服饰(上身穿袄、下身穿裙),七分倒大袖,下摆圆角,裙下摆上升,款式不时变换;20年代起旗袍开始兴起,袖口缩小,缩短下摆,收紧腰身;30年代旗袍进入全盛时期,发展成窄袖、收腰、无袖等款式;40年代起旗袍样式趋于无袖,缩短衣长,减低领高,更加轻便适体。旗袍成为这时期中国女性最典型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