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胖女生怎么穿?这些博主有办法
95 2024-12-23
2013年6月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云南哈尼梯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之中。这种历史足足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文化景观,千百年来绵延不绝,至今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我曾数次到元阳,看到壮观的数万亩梯田分布在山脊、山涧。从春天到冬天,一季一景。在蔚蓝的天空下,它近乎一种规划于大地之上的“雕刻画”。
勤劳又智慧的哈尼族人把伟大的创造力和顽强的生存能力结合,开发出这种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令人惊叹。
梯田已经足够美,但我发现那些梯田附近的古村更有韵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那些古村仍然守着传统,不被外人所打扰。
梯田云海深处,宛如仙境的那片村落,就是阿者科,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最原始古朴的一个哈尼族村寨。
在哈尼语里,阿者科指的是成片成林的地方,寓意希望与茁壮。
我想,这样的名字正是因为阿者科所处的位置吧,一个藏在茂密丛林之中的小村,旁边就是哈尼族人赖以生存,并引以为豪的梯田,守着财富不世出,也能茁壮地生长与繁衍。
再拉近一些,不看层层叠叠的绿,只看村子。小巧的建筑都顶着一个奇怪的坡顶,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个蘑菇。
若你看过电影《无问西东》,一定会觉得眼熟。影片中有一段,黄晓明带着脸受伤的章子怡回到元阳,躲避人群养伤。哈尼族的蘑菇房一次次出现在镜头里,淳朴的人们治愈了章子怡受伤的心灵,那就是阿者科。
说起来,哈尼族真的是一个神奇的民族。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哈尼族服饰,却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建筑、乐舞、天文历法,包括梯田,都是他们智慧的产物。
走近阿者科,只有一条石板路可以步行进入,百年来,村中的哈尼人们就通过这条路进出,不便的交通使得阿者科充满了传统与历史的风味。踏在石板路上,静静地听着村子的一呼一吸,好像在和先民们对话一般。
村中,一条简易的道路蜿蜒至各个角落。走近看蘑菇房,大多是土基墙、竹木架、茅草顶结构。
据说从前,哈尼人居住的是土房,一遇到潮湿多雨的天气,屋子就没法住了,于是智慧的哈尼人想到可以加盖茅草。他们在屋顶加建45度左右斜坡的四坡顶,以柔韧纤细的茅草覆盖其上,约两米长的茅草裁得整整齐齐铺在屋顶,遮雨又透气,还成为了一种特别的景观。
蘑菇房没有院落,都是单栋的两、三层建筑。最底层一般用来饲养牲畜、存放农具,村民们养得最多的就是小黑猪。二层则是生活起居的空间,还会延伸出来一个晒台。三层一般是粮仓。
小小的蘑菇房,解决了哈尼人生活的各种需求。即便到了今天来看,也是设计精巧,规划合理的存在。
在原生态的环境之中哈尼族服饰,蘑菇房像是童话故事里的小屋。有机会,真想在这样的小屋里住一阵,听听呼啸而过的风声,听听晨起的鸟叫,听听夏夜的蝉鸣,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因为村子在半山腰,于是采用了重力自流的方式,通过沟渠和管道取清澈的山泉水日用,最终流入寨下的梯田。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是那些久居城市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少有外人的打扰,村中的家禽胆子都很大,大摇大摆、器宇轩昂地在村中散步。
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哈尼族人们,守着本心,怡然自得。
村子中老人小孩和妇女很多。红色的哈尼族服饰在黄色的蘑菇房前显得格外亮眼。
没有高科技的帮助,这里的人们甚至还在使用一些原始的技艺。但这恰恰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更满意,因为每一点每一滴都是他们用双手亲自打造的。
村中一位做木工的老人,古铜色的脸颊上写满岁月的沧桑,可一双巧手还是分寸不差地完成着自己的作品。
不知如今还有多少人会用这种纺车?也许你会觉得手工制品又慢质量又不够好,但手工的温度是冰冷的机器无法创造出来的。
哈尼人种植麻、棉、靛草,擅长用蓝靛染布,他们会用自己染织的土布做衣服。这样的哈尼人,很美。
还有一位正在织帽的哈尼族人,双手翻飞间,漂亮的帽子就慢慢成型了。
孩子们的眼神,质朴又纯真。
也许和现代化的城市相比,阿者科并没有足够优渥的生活条件,但它原始得可爱,它用一种自然的力量庇佑着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
不管时光如何流转,这里依旧静谧美好。这片云上的村落,大概就是每一个远行者心中的如诗如画吧。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