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民间文化中的骄子——汉绣

佚名 92 2022-12-11

荆楚民间文化中的骄子——汉绣

引言: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汉绣于 2008 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代国际服饰大舞台需要增添能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传统元素,这恰巧符合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1、 荆楚文化对汉绣的影响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在原始宗教、神话、巫术的沃土中发展而来的带有地方文化色彩的奇葩。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长江流域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一般用荆楚文化来指代以湖北地区为主体的区域历史文化。荆楚文化作为长江流域中重要的一个文化形态,主要表现为崇神尚巫(神巫性)、浪漫性、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

古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神秘和未知的,巫是楚地沟通天、地、神、人的重要媒介。楚地的原始宗教信仰逐渐演变为崇神尚巫。楚人崇火尚凤,以凤为图腾崇拜,凤的形象在人们的生活器具中使用较多,其灵动的构图、多变的造型无不显示着楚人向往自由、桀骜不驯的浪漫气质。楚文化不仅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同时还有吃苦耐劳的坚韧性。独特的历史与地理条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记忆,给荆楚地区的民间美术遗存打上了专属的文化符号密码,与衣生活密切相关的汉绣在其流变过程中也传承了丰富的荆楚文化特质。

2、 汉绣艺术特点

荆楚民间文化中的骄子——汉绣

1、 绣色

古人在五行学说中衍生出 5 种色彩:青、赤、黄、白、黑。即:木 青、火赤、土黄、金白、水黑。在民间将其称为正色、上五色。

整体看来,传统汉绣延续了上五色为主的配色规范。在实际应用中色谱相对完整,更将青色改为了绿色,大红大绿调配成大俗大雅的格调。

其二,汉绣中强调红、黑两色的使用。古楚国地处南方属火,尚赤。红色在楚地有大量的使用,其中绛,大赤也。这一时期,红色主要集中在上层社会的统治阶级使用,有鲜明的等级观念。此外,黑色也有广泛的应用,黑色被庄子释为"无色而五色焉",同时期出土的漆器主要是以红黑两色为主。红色热情奔放,黑色宁静深邃。

汉绣常以红、黑色的料子做底色,以红色为基调的绣品具有华美、热烈、喜庆的装饰效果。以黑色为基调则使整个绣品的风格彰显出浑厚、敦朴的美感,在荆楚地区的民间美术中表现得尤为独特。受时代审美的影响,当代的绣品以红色打底居多,黑色也常用在绣品的沿边上。汉绣在色彩搭配方面色阶跨度大,以强烈的明暗对比为主。同一纹样的绣线多采用基调相近的颜色,对比较为平缓;但在色彩明度上却距离较大,形成鲜明的层 次,使人感受到色彩缤纷又稳重、统一。

荆楚民间文化中的骄子——汉绣

荆楚民间文化中的骄子——汉绣

2、绣理

一门手工技艺的形成和发展与天时地利,材质工艺等有密切的关系。技艺对汉绣来说是一种手段、一个桥梁,是用来表达内心想法的媒介。多数绣种以装饰性为主,汉绣兼具装饰性与实用性,甚至实用大于审美,这与荆楚地区的人文气质不谋而合。

汉绣的技艺特色主要以铺、压、织、锁、扣、盘、套等针法为主。以"铺"为例,铺是平针绣的另一种称谓,汉绣绣线对劈丝没有过分的要求,民间有种说法"粗针大线十八针",说的是大刀阔斧的气势,以整体效果为主,不拘泥于小细节。汉绣的"铺"强调面积的多,只是一排平针绣下去还不能称之为铺。为了让绣面的纹样更加突出,汉绣中常用钉金绣的方式在绣物边缘加固。针法加上色彩的烘托,汉绣的地域特色就立体起来了。此外,通过对清末民初时期汉绣的绣品及残片整理。汉绣整体风格既不同于北方绣种的粗犷大气,也不是南方绣种的温婉细腻,较为折中、务实。荆楚文的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等文化特质在这里得以体现。汉绣技艺发展也是不断推陈铺新的过程,汉绣艺人在时代的需求下不断地开发新的技法,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荆楚民间文化中的骄子——汉绣

3、绣物

从美学的倾向看,昔日南方楚地十分喜爱一种艳丽、鲜明、强烈、繁富的美,充满着奔放的热情和大胆的想象。汉绣绣制的纹样内容即绣物,是一个文化载体,它更多传递的是荆楚文化的神巫性。深受巫术影响,楚人不重视写实的现实主义,常以异化的手法创造的图案纹样,造型艺术夸张,充满想象力。如楚艺术中常用母体凤鸟(一说楚国先祖祝融的化身)、龙、蛇、虎、鹿等作为图腾形象。

荆楚民间文化中的骄子——汉绣

凤是楚艺术典型的"意像"代表形式,虽然凤纹在大江南北的绣品中均大量使用,但楚地的凤纤细灵动,富有神气,自是别具一格。

最引人注目的案例是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丝织品绣纹图案中出现的"三头凤"纹。"三头凤"的形象怪诞奇特,表现出一种超自然的巫术神话意味和神秘美感。此外,汉绣在设计纹样时擅长将不同的纹样造型进行组合。在这种抽象变形、分解组合构成纹样的方式发展到今天,仍然可以在近代的汉绣作品中寻到蛛丝马迹。绣物在构图方面大量使用S形构图。S形的迂回婉 转与变形后的各式纹样组合在一起,绣面灵动性跃然布上。

这种S型构图也被汉绣艺人称之为"太极一划",意 为人们在打太极时手的动作,它也是民间艺术中阴阳观本原哲学的体现。构图以枝蔓缠绕,追求枝上生花、花 上生枝,营造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氛围。民间汉绣枕顶"莲年有余",绣面上不仅有莲花、莲藕、莲蓬、花苞、鱼、青蛙、水黾,还有各种花草。纹样的布局和变形看似随心所欲,实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绣面生动活泼、朴实无华,让观者心领神会,爱不释手。今日汉绣的绣物内容受时代需求的影响是变化最大的一个方面,继续保持楚风神韵的 造型是绣工在刺绣时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荆楚民间文化中的骄子——汉绣

《武汉八景》

3、 汉绣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与传承

荆楚民间文化中的骄子——汉绣

史料显示,湖北在西周末期就隶属于楚国,那时的楚国丝织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从古至今,纺织业与刺绣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当时的楚地刺绣是地域性绣种最为 发达的地区。随着科技的进步、文物出土的增多,专家认为汉绣的源起与昔日璀璨的楚 绣有着紧密关联。

荆州博物馆现藏的精美丝织绣品大多出土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从绣品实物来看,使用的针法技艺以锁绣与钉线绣两种为主。锁绣一直延用于近现代的汉绣中,钉线 绣与今日的钉金绣有异曲同工之处。除此之外,楚绣与汉绣在纹样设计、色彩搭配方面 也是一脉相承的。楚人崇凤,凤鸟也是楚绣与汉绣作品中运用最多的纹样,它们与各类 花草鱼虫组合,加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形成极具设计感、造型感的图案纹样,充分展现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楚人有崇火尚赤的习俗,楚绣在色彩搭配方面以棕红色为主,再 配以黄、绿、白、黑等色。其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沈从文先生评价道:"楚国刺 绣在明暗色调对比方面见出长处",如今的汉绣也继承了这一特点。

荆楚民间文化中的骄子——汉绣

汉绣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在艺术风格、工艺技法方面的运用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构成方式。经上文对国内外刺绣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实例分析,引出汉绣在现代女装设计中可行性方法的思考。为满足现今广大消费者对服装多元化的需求民间服饰,汉绣工艺与元素灵活应用于女装设计中的创新开发是有迹可循的。

服装归根到底是为人的穿着服务的,其设计要把舒适性摆在第一位,不能为了迎合 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需求而一味追求款式造型上的创新。因刺绣在服装上的展示是块面状 的,且汉绣在绣制时丝线不"劈丝",纹样呈现出的效果硬度较高,不适宜在衣服关节 等频繁活动处做此装饰。同时要考虑服装廓型与功能性的设计,在展示其服装飘逸灵动 的部位尽量减少使用刺绣装饰,以免破坏服装的造型感,要寻求内外部轮廓的统一与美 观上的契合点。汉绣是极具地域性文化与艺术的显著代表,在当下设计时除了要突出创 新性也要寻求实用性与美观性完美契合。

总结:传统刺绣的图案选择多是基于传统文化之上,目前大多数设计师在运用刺绣图案时,将传统纹样的完整度和历史性作为借鉴的重点,通常不会过多地突破原始纹样的基 本状态,甚至是照搬古人遗留的纹样,略显直白。传统汉绣的纹样设计主题立意鲜明,绝大部分都是展现平安祥和、热闹非凡、吉祥 如意的寓意。图案多以饱满多样的造型填满绣面,以中心式构图向四周扩散。

荆楚民间文化中的骄子——汉绣

根据现代简约的设计理念与生活方式下,依服装视觉审美原则,图案多是为服务服装,起到点缀的作用,因此多在局部设计图案。照搬传统的纹样,缺乏设计感并且可能与服装风格并不相符。我们需要挑选部分的合适纹样,把它进行提取、重组,使其更加具有与现代服 装和谐统一的美感。

荆楚民间文化中的骄子——汉绣

传统汉绣的用色明快清新,主要依图案的样式来进行选色搭配,遵循其"热闹为先" 的设计理念。但在如今愈发多元化、现代化、时尚化的社会生活中,多种艳丽色彩的同步使用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对于服装色彩的设计需要参考当季流行色趋势,分析它并将流行色彩元素融入到传统的纹样和现代的款式中。再者,服装上的配色需要与服装本身色系相呼应、相搭配,适当时候也可以降低传统汉绣色彩的饱和度、明度民间服饰,换为较素雅的色彩,使服装整体呈现柔和清丽的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静.民间艺术汉绣的荆楚文化特质诌议.《纺织导报》

【2】朱林飞.楚文化遗风:荆州民间刺绣.《文化月刊》

【3】钟晨旭.汉绣工艺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上一篇: 红豆男装推出“60周年典藏版”白衬衫
下一篇: “华夏丹青”系列开讲了!从《步辇图》窥探唐代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