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服装的艺术表现

佚名 70 2022-12-06

由于唐代的妇女处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当中,因此她们对新奇的事物有着一种极大的热情,表现在服饰上就是不断地追求变化与创新。唐代的女性服装,可以说是中国服装发展史中最为精彩的一页,其冠服之华美艳丽,其装饰之争艳斗奇,把一个大唐社会装扮的美艳无比,令人目不暇接,不仅超越前代古代女子服饰,而且后世更是无可比拟。

唐代的女性服装之所以在服饰发展史上占据着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是因为唐代的女性服装有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唐代的统治者在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有着充分自信的前提下,实行了一种开明、开放的政策。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了一种开放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造就了这一历史时期独特的女装服饰风格——自然袒露的肩部、高贵华丽的装束、新奇多变的款式,这在千年前的世界上独树一帜。

(1)袒胸露乳展示人体美。谈起中国古代的服装,尤其是女子的服装,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保守、严实,因为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女子是身居闺房,但是唐代的女性服饰却改变了我们对传统女性服装的理解,它开放、大胆、袒胸露乳,成为中国女装发展史上最有特色的一段时期。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唐代的女装是如何袒胸露乳、展示人体的曲线美的?

唐代流行的女性的服装款式是上襦下裙,襦的造型是短款,胸部袒露在外,下身穿着长裙,而上衣下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着装形式,而且已经流行很久了,但为什么到了唐代就变得如此性感了呢?

唐代女装宽衣袒露、展示人体美的流行时尚,并不是中国古代服饰原有的服饰风格,其体现的开放性与当时的对外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唐代与西域各国的往来频繁,使得希腊、波斯等国的服装款式和妇女自由的思想一起传人唐代,并被唐代妇女所接受。

众所周知,古希腊人对于人体美的展示与欣赏推崇至极,西域地区在希腊文化时代就是亚历山大所征服和统治的地带,他们的着装风貌至今有着世界性的影响。而泱泱大唐以无与伦比的气度,吸纳包容了各地区不同的服装服饰文化特征,同时由于唐代政治开放,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使得唐代妇女漠视礼教,敢于大胆地显露自己的肉体,展现自己身体的曲线美,出现了空前绝后的袒领衫。

从现有的唐代壁画来看,袒领衫由袒胸窄袖衫、高束腰的长裙组成并把衫束到裙内,以展现女性身体的曲线美。永泰公主墓壁画《侍女图》中的女子,都身穿“V"字形的领口开得很低的短罗衫或帔帛,即“袒领大袖衫”,大袖翩翩,长裙束在外面,都袒露胸前肌肤,比现在的女性服装还显得开放。当时不论是宫中的妇女,还是一般寻常百姓家的妇女,都穿袒领衫,甚至一些女子竟还在胸前抹粉,方干在其诗《赠美人》中写道:“粉胸半掩疑晴雪”。

更有甚者,唐代妇女还有不穿内衣内裤的,仅用极薄而透明的轻罗纱裹身。这种袒领衫的服饰样式,袖宽四尺有余,而如今日本和服的振袖就保留了这一服饰的特点。因此这种根源于唐代的服装样式也算是古老中华文化为世界做的又—贡献。

当然性感服饰的出现发展也需要一定的过程,初唐时,只是在宫中开始逐渐流行低领露胸的服饰;而到盛唐以后,女子大都以坦胸为时尚,而且民间也都纷纷效仿。唐诗中就有不少描写女子体态的诗句,例如:“长留白雪占胸前”,“慢束罗裙半露胸”,“胸前如雪脸如云”等,就是描写这种女子装束的。

另外,还有一种更加开放的女性服装——里面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这种装束在中晚唐时期流行一时,并且一直延续到五代,如唐诗“绮罗丝缕见肌肤”,就是对当时妇女这种着装方式的生动写照,这也可从唐代一位著名画家周盼的《簪花仕女图》中看到——图中女子长裙提至胸前、袒露胸背、裸臂、仅披纱罗的着装形象。而这种大胆的装束在封建礼教特别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是极其罕见的。

(2)高贵华丽、款式新奇。唐代的女性为追求服饰的高贵华丽和新奇多变,不惜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裙子在唐代的女性服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再加上外披的服饰人们都喜爱选用轻薄透明的面料古代女子服饰,因此当时裙子在整体服饰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例如:

华丽的百鸟裙。百鸟裙是将许多鸟的羽毛跟丝、罗等捻线而织成的特殊形制的裙子,是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据史料记载,百鸟裙的创意是出自于唐中宗时的安乐公主。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是用百鸟毛做成的,白天看是一种颜色,灯光下看是一种颜色,正看是一种颜色,倒看是一种颜色,而且能够呈现出百鸟的形态。在安乐公主设计制作了百鸟裙以后,许多富贵人家女子都来效仿。在当时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搜山荡谷,扫地无遗",由此可见这种裙子的样式可谓是用料珍奇,而且费工、费料、费时,因此注定这种裙式不可能普遍推广,即便如此但在当时社会的中上层妇女中间,却非常的流行,这也充分显示出古代时装的惊人感召力。

当时一般老百姓人家的妇女穿不起这种造价昂贵啊'百鸟裙”,但是却也费尽心机,从颜色和样式上取胜。其中非常著名的有“石榴裙”,从文献记载来看,“石榴裙”应该是一种颜色鲜艳的红色裙子,而且这种裙子在当时是一种流行的服饰,受到中青年妇女的喜爱。在当时有关描写“石榴裙”的诗句特别多,如白居易的诗:“眉欺杨柳叶,裙妨石榴花",李白的诗:“移舟木兰掉,行洒石榴花”,还有许多诗句。

奢糜的散幅裙。在唐代的女裙中还流行一种叫“散幅裙”的裙装。其用多幅纺绢制作而成,但是纺绢都不缝合在一起。普通的“散幅裙”多用5幅丝帛缝制,也有用6幅、7幅、8幅,甚至用12幅的。如果按照唐代布帛的幅宽是60cm,唐大尺的长度约合0.29m,12幅裙的宽度就达到3.48m了。因此“散幅裙"群体非常地宽大,很费衣料,与古希腊的披缠式服装、西方国家的庞大裙撑有相似之处。

唐代的妇女穿如此肥大的裙装走路很不方便,以至影响到足部,因而出现了与之相配套的“高头丝履"这样的装束即在原有丝履前面装有一块很髙的履头,让履头勾住衣裙的下摆才能迈步走足,与之相配称的还有在头上戴假发,梳髙大的发髻,插很多金叉、银萬、金步摇之类的头饰,只有这样才能协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唐代豪华奢靡的社会风尚。

芬芳的黄裙。黄裙是一种带有花香味道的裙子,据说杨玉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唐玄宗的贵妃最喜欢穿用黄裙。据说''黄裙”大都是用不同的香草染制而成的,如有的就用郁金香草染制而成的,其色彩鲜艳,光泽艳丽,而且不怕日晒,不褪色,穿着时能够发出不同的香味。因此受到了唐代女性的欢迎,在当时非常的流行,不管是宫中的妃殡,还是仕宦之家的女子,甚至是平民百姓也都效仿穿用。但是这种裙式流行的时间比较短,大概流行到盛唐后,就慢慢地消失了。

飘逸的帔帛。帔又被称之为帔帛或破子,它是流行于隋、唐、宋的一种妇女的服装样式,其形制象今天妇女所系的围巾一样,呈细长状或宽长状,是穿着在裙衫的外面,搭在肩背上的一种长帛巾。帔帛来源于中亚,在唐代中期非常盛行,成为当时女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事物纪源》记载:“唐制,士庶女子在室搭帔帛,出适披帔子。开元中令三妃以下通服之。”由此可见,帔帛已经成为唐代妇女的日常着装。

帔帛的穿戴方法很多,可以披绕在肩背之上,两端垂在臂旁;有时下垂的两端长短不同,取得一种不对称的装饰效果;有时将披帛的两端捧在胸前手;有时像现在围巾一样,一端垂于前膝处,另一端绕到后背;较宽的披帛象披巾一样,平展披在后背肩处,在胸前打结。

在唐代有规定,女子未出嫁时穿用帔帛,出嫁后改穿帔子,但具一些史料记载,在某些程度上,帔帛和帔子的界线是非常模糊的,并非泾渭分明。事实上,帔帛这种服饰形式是在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来文化、宗教服饰的影响之下,产生的一种服饰形式。帔帛、帔子的服饰形式不仅流行于唐代,到了宋代也还非常地流行,甚至到了明清时期也还能看到帔帛、帔子的影子,如“霞帔"、“凤冠霞帔”等服饰形态,即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3)特殊形制的内衣。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内衣较早的称谓是“亵衣”,“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那么内衣作为一种特殊的服饰,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着它们不同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的内衣,不但受到封建礼教的禁锢,而且还受人们传统着装观一封闭人体着装观念的束缚,我们只能窥其一角。但是大唐的盛世却把内衣文化推向了历史的高峰,内衣风格向情趣化、装饰化方向发展。唐代的妇女穿着内衣大胆,色彩缤纷,体现了唐代女性的开放气度及对封建礼教观念束缚的突破。

唐代女性内衣的一大特点是取消了以前内衣肩部缀有的带子,即创造了一种无带的内衣,人们将其称之为“诃子”。据《唐宋遗史》及《绿窗新语》等史书记载,“诃子”这种形制的内衣为杨贵妃所创。“诃子”的这种造型特点是由其外衣的形制所决定的,因为唐代的妇女比较开放,喜欢穿“袒胸露乳的裙装”,为了配合妇女的这种着装习惯,内衣的带子就不得不去掉。这种内衣的形制及着装的方式与今天社会上流行的“内衣外穿”的现象极为相似。

总之,唐代女性内衣的另一突出特点是表现在色彩的选择上,一是大胆地选用红与绿等对比强烈的色彩进行搭配,二是选用相似或近似的色彩进行搭配,体现了唐代妇女既大胆又含蓄的审美特点,与当时人们“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相呼应。

上一篇: 骄傲!蒙古族服饰登上巴黎时装周
下一篇: 内蒙古举行蒙古族冬季服饰大赛 展示部落服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