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最新画面曝光,郎平齐耳短发很青春,朱婷等人按下金手印
181 2024-12-23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熊渝】
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是传说中华夏人文始祖黄帝的诞辰。近年来,也被一些汉服爱好者们尊为“中国华服日”。
时近华服日,舆论场上又因汉服催生了一波撕扯。而这波撕扯的导火索则是不久之前的“武汉大学和服赏樱事件”。
眼下,这一事件已然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当事人也表示,下次不穿这样的衣服去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了。然而,关于汉服与汉服圈的非议、论争似乎仍未平息。
汉服圈中是否流行“唐装吴服”的概念?所谓的“唐装吴服”具体是指什么样的服饰?和服与唐代服饰颇具渊源,两者在外型上的差别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大家在事件发生之后关注的焦点,也是本文尝试厘清的问题。
在解释“唐装”、“吴服”这两个名词之前先说说这次的武汉大学事件。“唐装吴服”这个词是被打者嘴里说出来的,从他穿的衣服和他慌乱中的这个解释来看,他应该不是汉服圈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形制上看,他所穿的衣服不是汉服,也不属于和服,应该属于的范畴,所以他挨打也冤也不是太冤。冤的是根本不是和服,不太冤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不太熟悉自己的文化。至于校方的反应,大家自有公断。
所谓的唐装吴服,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唐装服饰,需要分开说明。
在中国古代,虽然有“华夷之辨”,但民族的概念还未生成,或者说不是很清晰,所以人群的区分和互相称呼在多数情况下是按地域来进行的。比如,在先秦时期就有“楚人”、“赵人”、“秦人”之说。进入汉代,则有“汉人”、“匈奴”之别。进入唐代,开放程度很高,和外国交流频繁,这个时代外国人又以“唐人”称呼中国人,大概是唐代在外国人心中影响久远,至今在国外有中国人集中的地方还叫“唐人街”。近现代以来中国人的传统服装是“旗袍马褂”,所以“唐装”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指“对襟马褂”。如下图:
对襟马褂
很显然,虽然这叫“唐装”,但和唐朝的服装明显不是一回事儿。毕竟,唐朝的服装是《韩熙载夜宴图》里描绘的样子:
《韩熙载夜宴图》
虽然也有人将“唐朝服装”称为唐装,但是这个说法使用的概率基本是不高的,因为唐朝服装实际上也是汉服范畴内的,一般不单独表述。
吴服这个概念,是日本的服饰概念,很多人把汉服、和服、吴服的关系理解为:“古吴国的服饰传到日本变成了和服”,网上也有很多版本和争议,甚至有争议“吴”到底是周代的吴国还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其实吴服不是一个服装款式,而是服装档次,指高档面料(主要是指丝绸)制作的和服。
在明清时期的文献中,也有关于“吴服”的叙述。在当时的语境中,“吴服”特指的是苏州出产的服装。明人张瀚《松窗梦语》里就有这样一段话:
“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尤莫过于三吴。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观赴焉。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贵吴器,而吴益工于器。是吴俗之侈者愈侈,而四方之观赴于吴者,又安能挽而之俭也。”
这段话说的就是,明代中后期,江南的经济版图迅速崛起,以苏州为核心的太湖平原迅速发展,把握住了全国时尚文化的话语权。衣食器用,皆得四方尊崇。这种文化优势也延伸到了海外,当时江南出口了大量丝绸、生丝,还有书籍到日本去。在一些贵族子弟的圈子里,还流行着“寄赏吴舶”的品鉴活动,也就是鉴赏从苏州运来的物件。
关于唐装和和服的关系,这个问题也存在着许多争议。和服这个词是日本江户(又称德川时代,大致相当于我国的明万历到清同治)时代产生的。在这之前,日本的服饰一直叫“衣冠”,其款式也基本照抄中国。进入江户时代,德川家族以将军身份控制朝政,一些武士家族为了彰显自己的特殊身份,在服装上也和普通人作了区别,于是乎“和服”诞生了,并逐渐由上及下,普及全国,成了日本的国服。所以和服诞生的时期对应的是中国的明清时期,和唐朝没什么关系。之所以造成人们这样的误解,大概是因为“遣唐使”的名声太大,以至于提到日本的文化都会和唐联系,而实际上日本文化受宋朝影响更为深远。
和服
在这次武大事件后,许多对汉服不太了解的朋友还误以为“唐装吴服”是汉服的一个流派。其实,正如笔者在上文提到的那样,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儿。网上也常有对汉服感兴趣的人士发问:现在汉服圈里有哪些流派?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汉服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唐装服饰,要描述清楚这个“圈”,还真比较复杂,也不太能用“流派”概括,因为各种主张在各种时期有不同得变化。不过,以时间为界限作一个简单的划分,倒是可行的。
B站的汉服主播
2003年出现所谓的汉服圈“汉服”,人们的民族意识、研究传统服饰的兴趣逐渐被唤醒。自此开始到2007年左右,汉服圈充满“汉军威武”的阳刚之气。那个阶段,汉服圈内男多女少,所谈论的话题基本集中在怎样复兴我们的传统文化,守住自己的文化根基。诸多实践也是围绕这样一个宏观的关怀展开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形势开始变化。大概是汉服的古典美很容易吸引女生,伴随着网络宣传、古装摄影的助力,“街头汉服”现象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了汉服群体之中。
瑞典街头身着汉服的女生 图自汉服荟
与之相伴的是,一些比较极端的“女权”和“白左”意识进入到了圈内。早期汉服圈打出的“汉军威武”、“自己的传统”等旗号受到奚落或攻击,认为那是“政治不正确”。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保守主义者慢慢淡出汉服圈。时至今日,圈内剩下的大多数人属于“秀衣帮”,相较于服装背后的民族精神、华夏共同体的治理之道、传承之道,他们更关心的是汉服的美丽工艺、高贵质地,以及如何更好地玩茶道、花道、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