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20年出口再创新高,我国纺织品服装外贸面对环境新变化如何破局?

佚名 64 2022-11-27

家纺产品和家居服需求旺盛

疫情防控、隔离启动了全球的“宅模式”,消费者居家时间增多,服务性消费被迫缩减,支出更多用于购买家具、服装和玩具、电脑及电子产品等“居家型”消费品。从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市场看,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是最重要的消费大户。中美间政治关系未出现明显缓和迹象,中美贸易战依然没有结束,中欧关系摇摆不定,但欧美消费者仍然做出理性选择,从拥有高效、稳定产业链的中国采购服装产品,美国和欧盟也依然是我国最大的终端消费品市场,二者合计占我国纺织品服装总出口额的1/3。尤其是美国,2021年美国占我国出口份额的18%,占比虽然低于2020年,但比疫情前的2019年扩大了1.4个百分点,第一大市场的地位依然稳固。2021年,中国对美纺织服装出口580.9亿美元,增长5%,其中大类商品家用纺织品出口增长32%,针梭织服装增长39.1%,其中适合家居的针织服装增长近60%。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485亿美元,下降10%,主要是由防疫产品导致,大类商品家用纺织品增长27%,针梭织服装增长20.4%,其中针织服装增长近40%。对日本出口纺织服装203.9亿美元,下降6.9%,其中家用纺织品出口增长9.7%,针梭织服装增长7.5%,其中针织服装增长14.5%。

下游产品需求扩张带动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对纺织中间品的进口激增,2021年,我国对东盟纺织服装出口496.6亿美元,增长25%外贸儿童服饰批发,其中大类商品纱线面料合计增长28.3%,对南亚的孟加拉国、印度出口纱线面料分别增长61.5%和88.5%,均远超去年和疫情前的水平。

“一带一路”国家占比迅速回升。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出口纺织服装1155.3亿美元,占总出口的35.8%,占比较2020年回升4.5个百分点,出口额同比增长24.8%,较疫情前增长17.5%。

服装等大类商品担当出口主力

全球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我国防疫品出口逐步回落,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累计出口占总出口比重降至5%,累计出口额下降75.5%,出口回归以服装、纱线面料、家用纺织品等大类商品为主导格局。纱线、面料、家用纺织品和针梭织服装合计占出口总额的76%,出口额分别增长43.6%、34.4%、27.9%和26.3%。除去防疫产品后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33.4%,其中纺织品增32.6%,服装增34.1%,增幅都超过全国货物贸易均值。

大类商品的增长是由量、价共同带动的,外需扩张带动各类商品的累计出口量全部实现增长,增幅在14%至21%之间。多年来大类商品的出口价格始终保持平稳,今年则因疫情导致上游供给不畅,同时受美元流动性宽松、国际大宗商品整体提价影响导致国内采购和进口原材料的价格居高不下,并进一步传导至下游而出现了罕见的全产业链提价。国内采购方面,纺织原料类购进价格指数从年初由负转正、逐月递增,全年累计上涨5%。进口方面,主要原料棉花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累计进口单价上升16.4%,化纤价格上涨了6.5%。纱线、面料、针梭织服装的出口价格分别提升22.4%、11.5%和11.2%,下游终端产品价格涨幅更低,说明服装生产、出口企业承受了更多成本负担,利润遭到挤压,生产经营压力最为突出。

订单回流现象难以持续

2020年疫情突起,在中国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持下,主要发达国家自中国进口猛增,当年中国产品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市场中所占份额全部大幅回升,暂时中止了疫情前逐年下降的局面。2021年,疫情常态化下,发达国家采购模式再度向“中国+越南+其他亚洲低成本国家”回归,东盟等地的占比较去年回升,尤其孟加拉在美、日服装进口中所占份额均创下新高。当年中国产品份额较去年回落,但在欧盟和日本市场的占比仍高于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根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21年中国纺织服装在欧盟市场中所占份额为33.7%。根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21全年在日本市场中所占份额为56.8%,分别较2020年下降8.7和1.9个百分点,但均略高于2019年。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21年我产品在美市场占30.4%,分别较2020年和2019年同期下降8.3和2.3个百分点。随着东南亚等地复工复产速度加快外贸儿童服饰批发,订单再次从国内“复流出”,中国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份额将持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东部大省龙头带动作用凸显

2021年,纺织服装出口额排名前五的省(自治区、市)依次为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和福建,出口合计占全国的比重从2020年的73.7%回升至75.8%,接近疫情前水平。东部大省仍是拉动出口增长最主要的力量。从地理区域划分,东部地区整体实现9.1%的增长,拉动整体出口增长7.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29%,只有中部地区下降2.7%。

全国31个省(区、市)中,共有21个实现增长,占比2/3以上,两年平均实现增长的有26个,占比超过80%。虽然个别地区受去年基数抬升影响同比下降较快,如湖北和北京,但出口规模仍高于疫情前水平,两地两年平均增幅仍分别达到12%和8.4%。

进口整体实现稳增长态势

在生产、出口恢复、内需扩大,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推动下,纺织品服装进口全年始终呈现稳增长态势,各月全部实现10%以上的增长,全年累计增长20.5%。

成品服装出口扩张带动纺织中间品纱线和面料进口合计增长29%,同时由于疫情管控导致国内消费者出境受限,对国外中高档服装服饰的消费需求转向进口采购,全年针梭织服装进口累计增长29.3%,毛皮革服装和衣着附件的增幅更高达60%和43%。使服装进口在全部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从去年的40%升至43%。

进口增长也是由数量扩张和价格提升共同拉动。纱线和针梭织服装的进口量分别增长10.5%和4.6%,面料进口量持平,三类产品的进口均价分别提升22.5%、23.5%和16.7%,可看出价格拉动作用更为明显。

棉花进口呈现量价背离

2021年,棉花累计进口214.7万吨,下降0.6%,进口均价1.92美元/千克,上涨16.4%。从1月起至10月,棉花进口都呈现出量跌价升、量价背离的现象,年底方有所缓和。棉价一路高企是导致进口量下降的主因,生产企业减少棉花进口改为使用进口棉纱,带动棉纱全年进口量增长11%。从进口市场结构看,美国和巴西是我国最主要棉花进口来源国,进口量合计占比达到68.6%。澳大利亚自去年被印度超越后占比进一步下降,进口量排名落至第6位,低于布基纳法索和贝宁。

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21/2022年度全国棉花总产577.4万吨,同比降2.5%;预计进口量约275万吨;消费量834万吨,同比降1.02%,供需基本平衡。年末纺织企业订单较少,部分纱厂由于成品库存较高,多以减少生产来减轻压力,纱、布产量均有所下降;由于新棉价格高企,纺织企业接受力度不足,原料采购较谨慎,工业库存较上月略有下降。

入世20年出口再创新高,我国纺织品服装外贸面对环境新变化如何破局?

上一篇: 微胖女孩怎么穿?避开这5个雷区,好看又显瘦
下一篇: 微胖女生,你不要对所有的吊带衣服“say no”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