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完《都挺好》里苏明玉的上班装,我发现这些值得买
179 2024-12-23
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流行在三亚、乐东黄流及古崖州属地。这种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至今的民间歌谣。崖州民歌已发现的叙事长诗不下百首,是崖州民歌中的瑰宝。
儋州调声
儋州调声是从儋州民歌活动中演变过来的。它最初产生在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北部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儋州调声突破了山歌固有的表现形式,曲调层出不穷,演唱过场活跃,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征。
黎族打柴舞
打柴舞又叫竹竿舞,也叫“跳柴”。“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有一套完整的舞具和跳法,舞具是有两条垫木和数对小木组成。舞者跳入木棍中,来回跳跃、蹲伏,模仿人类活动和各种动物的动作及声音。
临高人偶戏
临高人偶剧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也是非常独特的剧种之一,据载它是南宋时期由内地传入。临高人偶剧的最大特点是人偶同台,演员与木偶同扮一个角色,表演有时以偶为主,有时以人为主,演员的唱做念打饶有风趣。
黎族泥条盘筑法制陶技艺
海南岛制陶有悠久的历史,黎族制陶工具有:木杵、木臼、木拍、木刮及竹刀、蚌壳、钻孔竹棍、竹垫等。制陶过程有挖陶土、挑陶土、晒陶土等12个步骤。
黎族泥片制陶技艺
泥片制陶技艺出现在泥条盘筑法制陶之前,历史更为久远,泥片制陶,在中原地区已经罕见,但长期以来依然保存在边远的黎族地区,这是重要的记证物,对于人类学、民族学和制陶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黎族传统纺染织秀技艺
黎族织锦工艺存续三千年以上,是文化活化石。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由黎族棉纺织工艺、麻纺织工艺及缬染工艺合并而成。黎族棉纺织工艺在宋元以前曾领先中原地区一千多年,对促进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树皮布的历史非常悠久,海南岛的树皮布存在距今约4000年。树皮布本身容易腐烂,难以作为历史证据久远留存,但制作树皮布的工具之一的石拍,却能够保留下来。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黎族的钻木取火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黎族钻木取火工具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为钻火板,一个为钻竿和弓木,二者配合才能取出火来。
黎族三月三节
“三月三”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先祖、追求爱情幸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历史悠久,宋代就有相关的记载。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族人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挑着山兰米酒,带上竹筒香饭,从四面八方汇集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会、对歌、跳舞、吹奏乐器来欢庆佳节,青年男女更是借节狂欢,直到天将破晓。
琼中黎族民歌
琼中黎族民歌产生并流传于海南岛黎族人民聚居地区,有着悠久历史传承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祖国民歌百花园的一枝奇葩。
黎族木器乐
黎族木器乐有简勺、勺扒、鼻箫、口弓、 、 咧、叮咚木、独木鼓等,经历了原始的、改良的及新创作的三个阶段,是黎族同胞最为喜欢的几种传统器乐。
海南斋醮科仪音乐
海南斋醮科仪音乐是海南岛上流行很广、影响很大的一种音乐,由民间音乐、道教音乐溶汇而成,自明代时起便已盛行,具有民俗学和音乐学研究价值。
琼剧
琼剧是海南省唯一的地方大戏,用海南话演唱,历史悠久,影响巨大而深远黎族服饰,在人类学、民俗学、区域文化学和国际文化交流史方面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晒盐技艺
儋州洋浦盐田方圆750多亩,散布着多个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千年古晒盐石槽,这种日晒制盐工序是我国现有盐场中保留沿用比较完好古盐场,见证着民间传统制盐手工业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
黎族传统住宅,体现了黎族独特建筑风格,较为完整地“活态”保留了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原始住宅形式,使史料记载得以实物见证。
黎族服饰
黎族传统服饰经历了漫长历史演变过程,不仅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还蕴含着民族服饰历史、信仰、民俗、艺术审美等诸多信息,在中国纺织史上有着特殊地位。
南海航道更路经
南海航道更路经又称更路经、更路簿、更路传,一个罗盘加一本《更路簿》,让中国渔民在没有精确的航海图标和卫星定位系统的时代,顺利前往南海作业,并下南洋进行交易。
海南椰雕
海南椰雕是利用椰壳、椰棕、椰木为原料雕刻成的美术工艺品,300年前海口市道富村就曾办起多家椰雕工艺厂,该村被誉为“椰雕村”。
海南八音器乐
因采用弦、琴、笛、管、箫、锣、鼓、钹等八大类乐器演奏而得名,海南俗称的八音既包括乐器、也包括乐曲、乐队等,有着上千年历史。
文昌、三江公仔戏
文昌公仔戏、三江公仔戏是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戏曲表演艺术,为群众喜闻乐见,海南岛自元代已出现公仔戏班。
临高县临高渔歌
也称"哩哩美"、"哩哩妹"。在中国汉族民歌中非常突出,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渗透着浓郁的新盈港一带的乡土气息,它不仅是海南省汉族民间歌谣中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最具艺术魅力的首屈一指的渔歌,甚至连一些外国的渔歌艺术也只能望其项背。
白沙黎族老古舞
老古舞,黎语“闯坎”之意,古籍称“告祖先”。源于黎族原始社会的祖先崇拜。因为它古老,因而得名老古舞。解放前,老古舞在白沙的细水乡、元门乡、白沙镇、牙叉镇和相邻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乡村,都可见到,后来,仅在细水乡有遗存。
海南斋戏
海南斋戏是海南省的汉族传统祭祀仪式性戏曲早期的祭祀仪式只是简单的舞蹈和念唱咒文,海南民间称为"做斋"。随着外地戏曲剧种的传入,祭祀仪式吸收了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营养,发展成为斋戏。斋戏是海南戏曲的初生形态,海南最大的地方剧种琼剧脱胎于斋戏。
澄迈县花瑰艺术(木雕)
澄迈的花瑰艺术历史悠久,源于宋代佛道教的兴盛。佛道教的各种神像都要靠花瑰老艺人的制作。花瑰艺术采用沉木、树根、木化石为原料,以手工雕塑神像、木偶像、人物像、自然物象、抽象图像、装饰图像等等。技艺巧夺天工黎族服饰,图像栩栩如生。
海南苗族民歌
海南苗族民歌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歌词以七言四句为一节,用苗语押韵,结构严谨、格律统一,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格。海南苗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民歌的存在,节假日、平时生活、劳动、恋爱、婚姻、祭祀都要唱民歌。
妈祖祭典
每逢妈祖诞辰,海口各天后宫都要举行祭典活动,海南有大小妈祖庙近200多座。先民背井离乡,跨越重洋,他们把妈祖视为祈求一路顺风的海上保护神。平安着陆、安居置业后,他们怀着感恩之情,建庙祀奉,虔诚膜拜。
冼夫人信俗
冼夫人信俗又称“军坡节”。军坡节(农历正月上旬至三月中旬),闹军坡是海南人特有的风情习俗。较大的军坡庙会有梁沙婆祖军坡、屯昌屯城镇圣德娘娘军坡和屯昌的枫木军坡,万宁龙滚芋头军坡。军坡节时,村中都要选一个较大的场地来"装军"演戏,贩售土特产,同时招待亲朋好友一同度过节日。
今日话题:
你所见过的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