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欣一身黑色穿搭太酷了,蝙蝠款配休闲裤,造型新潮有范好飒
135 2024-12-23
佤族常年居于西南地区的大山中,以原始强悍的民族风情见称。
人口分布
佤族人口约39.6万,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沧源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等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西盟、沧源、孟连和澜沧处于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山蛮起伏,部分地区海拔在2000米以上,又有“阿佤山区”之称。
多建在山腰或小山巅,大的有三四百户,小的不到100户,每个村寨内部又包括几个小寨,每个小寨由几个家族和不同姓的个别家庭组成。
服饰装束
佤族服饰绚丽多采,男子常穿无领短衫,黑色宽档长裤佤族服饰,用黑布或红布缠头,颈部以竹、藤圈为饰,外出时常身背筒帕,腰佩长刀、铜炮枪和努弓;妇女上身穿无袖无领的黑色小短褂,下身穿自织的黑、红、蓝条纹的及膝筒裙,以银项圈和多串料珠为胸饰,小腿和腰部套着用箭杆草、大茅草或野竹制成的若干蔑圈,喜戴多个银镯和大耳环。佤族女子一般留长发,但不梳辫子,为避免头发散乱影响视线,她们多戴上呈半月形的银(或篾)发箍,这也是佤族妇女独有的标志。
节庆活动
佤族有不少重大的传统节庆,若走访佤寨时能遇上,可一起感受佤族的独特风情。
拉木鼓
是佤族传统的祭祀节日,流行于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多在佤历一月(农历十一月),具体日子由魔巴(巫师)占卜择定。所谓“拉木鼓”,就是从寨子外的森林中砍伐树木,拉入寨中,制成新鼓的活动。届时,村寨头人会先决定拉木鼓的时间及主祭人,准备好要剽杀的水牛数头、取肝看卦的黄牛一头以及水酒食物等。拉木鼓当天,白天剽牛祭神,晚上由青壮男丁上山砍伐已事先选好的树木,准备制鼓的材料。第二天一大早,全寨的男女老少(有的地方女性不能参加)均身穿节日盛装,前来拉木材,大家边歌边舞,用绳索将材料拉往寨子。但材料当天不能进寨,要停放在寨外,需杀鸡祭祀之后,另择吉日进寨。
新木鼓完成之日,要立即敲响,向全寨报喜,并举行新木鼓安放仪式。晚上,全寨人齐聚木鼓房周围,欢歌共舞,庆祝新木鼓的顺利制成。至此,整个“拉木鼓”祭祀活动方告结束。
取新火节
流行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佤语称之“便克”或“便哦”。节期在每年年节后的一两个月内择日举行,各村寨并不统一。节日当天,全寨各家各户在统一的时间内将自家火塘用水泼熄,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一户人家将泼熄了的火柴头和木炭用笋叶包好佤族服饰,由德高望重的老人送出寨外埋掉,同时杀鸡念咒,表示和雷神达赛的火断绝关系,送雷神的旧火上路回家。然后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以“钻木取火”的办法造出新火,各家各户引火种重新点燃火塘,接新火回家。接下来村寨要全体出动挖防火水沟,修理防火水塘,往草房顶上泼水,装置水竹筒等,落实全寨防火措施。最后大家聚集一起欢歌乐舞,以示庆祝。
景点导览
佤族是山地民族,长年与大山为伴,因而孕育出原始豪放的民族风情。虽地方偏远,但仍有一些地方可供游人体验佤族人的生活和风情。
佤族生活展演地——云南少数民族村
云南少数民族村“翠漪洲”的东南角,有一个佤族寨。寨内建有茅草房、牛头广场、神灵广场、“司岗里”石雕以及粮仓等,并有低族人在此展示生活起居的点滴。牛头广场是佤族古老“剽牛”活动场所的象征,场正中的牛角为佤族“寨桩”,广场前的两个石人分别为佤族的男性和女性祖先。寨里的佤族人定时会为游客表演风格粗犷豪放的“木鼓舞”,和传统的“舂新米”和“织统帕”等生活场景,将值族风情活现眼前。
原始的倪族聚居处——西盟班帅
在云南普洱地区的孟连和西盟县生活着许多佤族人,其中最值得推荐的是位于西盟县毗邻中缅边境的班帅。班帅分布着9个自然村,属佤族居住较为集中的一个地区。在这里生活的佤族属三大值族支系的一种,称阿佤,意即“住在山上的人”,属山地民族。他们的房子皆为草房,依山势而建,由高而低错落有致,生活至今还保留着原始浓郁的佤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