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又百搭的女士套头背心(有编织图解)
167 2024-12-23
中古时期,敦煌是丝绸之路东段的重镇,也是西来货物和文化进入中国腹地的重要节点。流传至今的敦煌石窟壁画在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之余,也以享誉世界的“壁画艺术长城”讲述着丝绸之路上的尘封往事。
无独有偶。国家博物馆云展“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山西博物院云展“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以丝路、壁画为题,共话梦里驼铃。
“自孩提时代,我就从历史书中知晓敦煌。通过敦煌的壁画不仅可以看到日本文化的传承,还可以了解东亚文化的共性。”生前自言“只是悠悠大河中微乎其微存在”的日本画家平山郁夫,与中国的敦煌壁画结下不解之缘,不仅将个人画展的逾亿日元收入,捐赠敦煌研究院成立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还资助敦煌研究院选派青年人到日本学习文物保护、考古、美术等专业,历三十余年未曾间断。
“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魏晋南北朝服饰,以200件(套)平山郁夫的藏品和1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梳理出一个自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8世纪,包括环地中海地区、两河流域和伊朗地区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地区在内的“丝绸之路的故事”。
据平山郁夫自述,1958年,中国敦煌艺术展览会在东京开幕。“当我看到‘飞天’生气勃勃,北魏时绘制的大胆而有力的一幅幅壁画时,我盼望去敦煌的念头愈发强烈了。”1979年,49岁的平山郁夫到达中国拜访敦煌,在那里见到了敦煌研究院院长常书鸿。此后,那些色彩斑斓、天衣飞扬的壁画常萦绕在他的脑海里,成为他一段全新艺术之旅的肇始,对丝绸之路展开文化遗产梳理、保护。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地中海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史上与东西方频繁进行文化和物质交换。在展厅“伟大的海——文明交汇的地中海”单元中,牛首形陶器颇为抢眼。原来,在早期文明中,牛的驯化起到重大作用,牛神崇拜在两河流域以及伊朗地区非常普遍,随着文化交融,这种崇拜也遍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
作为古希腊人在各项仪式中常用的注酒器,主体纹饰以红绘技法描绘了希腊神话中的一幕——变身为天鹅的宙斯正在诱惑绝世美女丽达。有意思的是,这些穿越几千年风雨的器物,外形居然很萌,同时又带有强烈的现代设计感。
“从公元4世纪一直到14世纪,1000多年的壁画,奇迹般留存在敦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界奇迹。”平山郁夫有感于这些壁画,几乎每天都素描本不离身,将所到之处所见之景全都绘制了下来。这次展出的其部分画作也能让观者感受到不一样的敦煌壁画。
与国博偏重丝路器物不同,山西博物院此次展出的北朝壁画是国内过去30年最重要的出土壁画集结。北朝时期,平城(今大同)为北魏前期都城,晋阳(今太原)为东魏“霸府”、北齐“别都”,平城和晋阳曾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之一,中外交流频繁,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山西博物院也是全国博物馆中收藏北朝壁画最多、含金量最高的博物馆。
此次展出的不仅有娄睿墓壁画,还有九原岗墓葬壁画,涵盖同时期墓葬中面积最大的“狩猎图”和体系最为完备的“升天图”。1979年,娄睿墓壁画面世,震惊学术界,中国美术史从此改写。其“使千百年来徒凭籍志、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使中国绘画史犹长河万里,源流更汇支流魏晋南北朝服饰,空缺得以证实”。飞行的仙人、奇谲的神兽、疾驰的骏马、剽悍的武士……气象万千,蔚为大观。墓室壁画不仅是艺术珍品,也是研究北朝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和军事制度的不二史料。
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壁画完全可以与埃及、罗马的壁画相媲美,堪称中国线条美学的最高境界。娄睿墓壁画更是佼佼者。有学者专门查证过,画中马有200多匹,且形态各异。画师对马的刻画高度写实,甚至还有战马排泄大小便的细节,说明他对马的习性非常熟悉,而且在平涂、晕染这些技法的运用上相当自如。另一方面,壁画里的人物呈现出一种“简易标美”的特色。他们中,既有北朝胡人的服饰特点——紧身紧袖,便于戎马生涯;也具有彼时南朝服饰特色,峨冠博带、宽袍大袖。这一切无不表明:魏晋南北朝的服饰演进,以及南朝官员服饰受到北朝的追捧,而画中人畜相处情感的大胆表现,则体现出胡人的豪放、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