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不同装”:甘肃甘南藏族服饰之美
90 2024-11-10
央视网消息(记者 何川)在岷江畔,有一位中年羌族妇女传承羌族传统文化,带领三千名绣娘把羌绣卖到了北美美国、加拿大,南亚老挝等世界各国。
汶川绣娘学习羌绣。(何川 摄)
7月4日上午羌族服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的传承人之一林福美向记者讲述了她的经历。
羌绣传承人林福美。(何川 摄)
在林福美的羌绣展示厅内,数名身穿羌族传统服饰的姑娘正在刺绣。林福美对记者说:“你们今天来得巧,我刚从海南参展回来。要不然,还碰不到了。”一边介绍羌绣产品,林福美讲起了她与羌绣的不解情缘。
羌族民间刺绣艺术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是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直观性、审美的象征表现。羌族刺绣图案清秀精致,内涵丰富,富有内涵地表现出羌族粗犷豪放又不乏细腻的性格。对羌族刺绣而言,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是不能截然分离的,羌族刺绣上的那些绚丽多姿的图案,实际上凝聚了羌族人民对生活的祈祷和祝福。
“5.12”汶川大地震给汶川县造成巨大的损失,地处地震核心区的茂县、汶川、理县等羌区群众以羌绣居家灵活就业,助力家庭增收。阿坝州人社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抢救性挖掘和整理工作,推动《羌绣》教材普及,编写《羌绣技能鉴定考核标准》,加速推动和传承发展羌绣产业。
“我是土生土长的羌族人,从小喜欢跟着奶奶、妈妈学羌绣。我们村的妇女几乎都会做,但是不知道还能卖成钱。”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由林福美牵头,于2010年12月7日成立了羌绣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以“传承羌绣技艺,弘扬羌族文化”为宗旨,在保护、挖掘羌绣文化的基础上,将古老的羌绣技艺与各类时尚元素相结合,开发系列创新羌绣产品,为羌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建立起传播、发展的平台,更为异地搬迁的妇女同胞创造了再就业的机会。
边做边学,林福美的手艺越来越精,汶川四方八面的绣娘都来跟她讨秘诀。于是,林福美开起了羌绣培训班。“培训班每年都要开,我记不得教过多少人了,真正学到技术,能够出师的至少有3000人。”林福美笑着说。
为了把羌绣卖出去,林福美到浙江义乌闯荡,意外打开了羌绣海外市场。
“我每年都带着羌绣去参展,认识了一些外边的老板,谈下了来料加工订单。羌绣点缀在他们生产的旗袍上,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欢。”林福美说,“销路打开了,绣娘的热情也更高了。就拿最近的一笔订单来说,我们给在老挝经商的中国商人签了5万多件,一件挣6元人民币,这一单就可以挣到30万。”
传承民族文化羌族服饰,羌绣走向世界。(何川 摄)
据了解,林福美近年来的产品,有近四成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世界各国,林福美和她带领的三千名绣娘靠着勤劳的双手不仅创造了自身的美好生活,让羌绣文化得到传承,更让羌绣走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