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肚子的女人,千万别“塞衣角”!学日本杂志这样穿,时髦真显瘦
80 2024-12-22
马来西亚一服装公司与成都华真藏羌织绣文化传播公司秉承“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理念,保护、开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同时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帮扶模式,免费提供最基本的绣片和线,绣片上有设计师已经勾勒好图案,经过培训的妇女们按照图案绣好,然后帮扶中心以固定价格收走,市场上统一销售。使羌族妇女不离乡、不离土、即可就业。如今,羌绣帮扶计划”作为一项长期、持久的灾后援助计划和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得以成功实施并发展良好,同时也成为了古老民族传统技艺时尚活化的创新典范。目前,汶川羌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依法发布和有效实施,将羌绣从散户自用阶段换挡升级到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规模化,对编制标准、规范绣女和指导羌绣业的传统技艺,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汶川羌绣,提升汶川县羌绣质量水平起到科学的促进作用。
11月18日,羌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携马来西亚服装设计师来到汶川县羌锋村,传播保护包括羌绣在内的羌族文化。通过外交搭台、绣娘唱戏羌族服饰,积极推动汶川羌绣走出国门,提升汶川县对外交流和合作水平。
有着悠久的历史,羌绣”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被人们美誉为“云端艺术”留存至今最为鲜活生动,与羌人生活最为密切,最能与现实世界对话的羌文化遗产,其构图、配色、针法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而汶川县素有“羌绣之乡”美誉。震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众多爱心人士、热心企业、公益组织和绣庄的苦心经营下羌族服饰,羌绣迎来了第二次生命,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审美价值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注度也得到极大提高。
通过图片展示、文艺表演、绣娘走秀、现场刺绣、绣品展销等方式突出汶川民族文化特色,此次活动。以影像、音乐、手工艺等为载体,展现了独具特色的羌民族生活方式、文化形态和心理特征,展示了汶川羌绣文化和“灾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山川更加美丽、人民更加幸福”5?12地震灾后重建成果。
此次羌锋活动的主要目的把羌绣文化带到海外推广,羌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介绍。不仅为羌族妇女带来新的收入,更增强了羌族文化保护的自觉性。充分显示了汶川羌绣走出国门、打进国外市场的商机,也为今后推动四川省民族特色产业市场化和国际化开辟了一条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