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男生不能穿汉服?细数这些男款汉服,既潇洒又帅气
69 2024-12-23
4月22日,“礼承匠心韵采华章——中国服饰文化主题研讨会”在北京饭店圆满召开。作为“盛世·中国——‘大成市场’杯中国华服设计大赛、‘池上锦’杯中国汉服设计大赛”的系列活动,研讨会与赛事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同期举行,从服装、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为赛事提供理论支撑与有益探索,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献言建策。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杜钰洲,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胡正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倪阳生,“盛世·中国”系列设计大赛总顾问、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钱晋,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纺联流通分会副会长谢青,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朱国学,中国纺织摄影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副会长于敏静,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副主任、《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社长徐峰等来自政府部门和国家行业协会的领导嘉宾;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当岐,著名时尚艺术家、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张肇达,五洲传播出版社副社长、外宣专家荆孝敏,文化和旅游部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唐建军,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永进,著名作家崔曼莉,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王钰涛,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楚艳等来自文化时尚界的精英人士;四川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杨淑琼,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黄智太,成都市金牛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钟宇,金牛区商务局副局长周起伟,国际商贸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车杨,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唐红,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会长、成都嘉润置业集团董事长陈先德,成都嘉润置业集团副总裁、大成服装市场总经理罗锦胜,池上锦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眉,蜀锦传承人胡光俊,蜀绣传承人、蜀绣创新设计中心研究员赵崇延等来自四川省及成都市的领导嘉宾参加了研讨会。《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总编辑刘萍主持会议。
寻根溯源融合创新
以服为媒,探索“盛世中国”的时代之光
在十四五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在加快构建内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盛世中国”系列赛事主办方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聚焦中国服饰文化主题,立意高远。本次研讨会汇聚政府部门、国家行业协会、院校专家、文化时尚精英、非遗传承人、行业企业等,为再创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产业新高地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思想智库。
陈先德:
“盛世·中国”系列赛事的诞生致力打造与中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契合的华服和汉服,推动设计作品转换成商品、形成产业。荷花池池上锦街区将助力形成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高地和产业的高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代人的力量。
杨淑琼:
传统文化是最好的名片。四川是文旅大省、非遗大省,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服装产业的新一轮发展中我们要挖掘四川文化。
李当岐:
汉服不是汉朝的衣服,也不只是汉族的服饰,而应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服饰。它是不断演进发展的。对传统文化进行设计创新,不能照搬和复制,要关注现代人的生活。我希望大赛的作品不要回到古代去。我们的生活回不去,我们的服装也回不去,赛事要求越具体越好,让设计回归原位,真正发挥这两个大赛弘扬挖掘传统文化、提高设计创新能力的作用。
唐建军:
民族精神已经全面地觉醒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迹文物保护对民族精神的张扬起到了极大的引领作用。只有实现了人的身份重构,国民能自信地穿上代表当代中华文化精神的服饰,不管这个服饰叫什么,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完成。
王永进:
源在历史,根在传承,重在创新,落在技术,强在时代。我们要正确引导,民族服饰文化复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行业协会、市场、高校等,只有产业的各个链条共同支持,才会最终取得成功。
崔曼莉:
对于传统的梳理,应该立足于我们的“根”。我们需要一件属于我们自己的衣服,能够提醒“我是谁”,并且更好的面对人生。
张肇达:
设计的创新,就是设计师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后,进行理性的梳理和批判,再注入当代的新思维和新技术。通过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以及行业的努力,我们的服装文化已获得了世界的普遍性尊重。下一步要转为融入,即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成为世界时尚不可或缺的组成。
王钰涛:
对于服装的态度,希望放得平一些,不需要强加着承载太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关于年轻人如何在后疫情时代走入新纺织服装工业,希望行业能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楚艳:
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不要局限在服装史、服饰文化研究,一定要落实到设计和市场化当中。今天我们在一片空白之上,重新把传统服饰续接起来,形势很好,但也要用冷静的头脑重新看待传承与创新的方式,回到当下的时代语境。对中国服饰最好的传承与创新,就是做到知来处、明去处。
胡光俊:
蜀锦是古代科技的一种,虽然老,但应用得当,能够很好地展现“新国潮”。希望设计师采用真正的蜀锦面料,结合现代生活元素设计出年轻人喜爱的服饰。
荆孝敏: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强调建设世界共同体,对内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我们有56个民族,华服的概念比汉服的概念更大,包容性更强。现在所谓的汉服、华服,需要树立一个行业的发展标准,希望传统服饰文化未来走得更远。
黄智太:
服饰要为当代人服务,这与党和政府的理念一样,城市是要为人服务的。2020年成都市金牛区经济总量达到了1330亿,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将着眼产业升级,助力传统的荷花池批发市场在双循环格局中把市场做得更大。
胡正跃:
服饰文化是各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之门面,反映一国国民总体精神面貌、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每年都有很多要求“穿着正装或民族服装出席”的外交场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什么时候我们能拿出站得住脚的、能代表中国形象的这么一套服装?现在一定是最好的时候,经济保障是有的,市场是有的,14亿人是最好的市场,还有5000万华人在全世界。除了民族性,我们还是一个亚洲大国,民族服饰设计理念也应更多地立足亚洲,多一些东方神韵。
研讨会尾声,杜钰洲发表讲话表示,大家希望有中国现代感又有民族特色的服装,确实很难。设计师、生产商、技术人员、市场等等各方面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新的机遇,是内需发展、产业发展重要的机遇。
创作的源泉是现实生活,服装是为人服务的,站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创新中华服饰是第一个前提。第二,服装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文化发展的影响,文化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交流,因此从文化角度,我们要从三个关系来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技术生产力的关系,三个关系决定了我们当代服饰文化的基础。
创新是我们研究华服的第一要素,古为今用、洋为今用、推陈出新是创新的方针。我们要做创造者,做历史的主人,自己创造自己的生活。真正的华服要具有现代的风格,源泉在哪?就在中国老百姓身上,在现实生活中。
杜钰洲表示,第一,要发掘、传承传统文化里面的精华;第二,要创造一种时代感。时代感就是一种普照的光,它照耀世界一切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个时代光的照耀下,都会有新的光出来。这种时代的光就是贡献。所以在民族性和时代感的问题上,更要在时代感的基础上挖掘民族的精华,为现代人服务。既要有现代气魄、现代风格,还要有民族特色,是很难的。因此,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中国纺织产业的新发展理念也应该用到中国现代服装的创造过程中。因此,大赛在评选的过程中,承担着很重的历史责任。
本次研讨会围绕十四五“文化强国”的精神内涵,以文化传承、文化复兴为出发点,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主题,共同探讨了新时代下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认知的提升,民族自强、文化自信与服饰的联动意义,引发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同时,从多维度探索和论证了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挖掘汉服和华服的市场潜力和商业空间,让传统文化与时尚产业相融共生,也为“盛世中国”系列赛事提供了专业、深度、多元的智慧思潮和灵感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