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佚名 65 2022-10-11

春秋战国·服饰形制百花齐放;“胡服骑射”改革促进古代服饰发展!

(公元前770-221年)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春秋战国之交,七国崛起,逆境铸人才,乱世出英豪。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第一次文化繁荣期“诸子百家”思想学术兴起,“百家争鸣”影响下,使得这一时期的服饰形制异常丰富多样,各具特色!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 上海 2020中国装束复原秀 东周·春秋服饰复原)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战国“长袖曲裾袍舞女玉雕” 洛阳金村韩墓出土 )

服饰式样:交领、右衽,袍长曳地,腰束大带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战国“青铜玩雀女孩” 河南洛阳金村韩墓出土)

立领式上衣中短裙,腰间有珰革带,革带上挂着悬有组玉佩的组带。

足穿革靴,发分左右梳两条长辫。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战国早期铜人,身穿圆摆缺襟上衣,多褶裙 )

彼时,各国服饰风格、文化风采皆是不同,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深衣袍服、胡服胫衣”皆为战国时期主流服饰。

深衣是当时贵族流行的服饰汉代服饰,它将过去上下不相连的衣和裳,在腰节处缝合为一体,下摆不开衩口汉代服饰,衣襟接长向后掩,腰带系好,襟裾随着身体缠绕,称“曲裾深衣”。战国深衣无男女式样的差别!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曲裾深衣)

战国时期纺织、染色技术空前发达,服饰上出现很多繁复华丽的图案,印染、织绣等工艺使织物呈现五彩斑斓的外观。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战国女袍 收藏于“海南省博物馆”)

古籍纪言:

《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晚世之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客观地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服饰殊异的实情。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

战国初期实行“周礼”,服饰以宽衣大裙为主。 赵 国身处四战之地, 胡人骑兵的 机动性与灵活性,让赵国深受其害。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复原图)

赵武灵王分析了对方的优势及己方的不足 , 提出“胡服骑射”的改革, 将自身“宽衣大裙”的着装,改为更适合骑射的“简袖窄衣”式胡服,双腿分别套上了“一截加带子的裤管”,与“腰带”相连,绑紧,跨上了马,开始着重练习骑射。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这种“两节裤腿,加两根带子,与腰带相连”的装束,便是“胫衣”。也就是“开裆裤”的雏形。

战国古人不穿裤子?

“胡服骑射”改革前,战国古人是不穿裤子的,一般都是外着深衣,内里“真空”!

古籍《礼记》有云:“劳毋袒,暑毋褰裳。”意指:从事劳动时千万要注意着装,不能暴露下体。从侧面证明了战国初期,古人没有穿裤子,所以撩开下裳就会“走光”!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服饰复原 · 东周)

“胡服骑射”改革在一定的情况下,推动了中原服饰的发展。随着“胡服”盛行,“胫衣”这种既能“节省布料又有保暖双腿”的裤装,在当时社会逐渐流行起来!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古代的胫衣)

从那时起,古人开始重新重视“着裤”,至战国后期,裤装又逐渐演化出了“开裆裤、合裆裤”等不同形式!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湖北江陵马山楚墓 战国开裆裤 复原图)

前有裆,后无裆,后腰敞开,

是我国中原地区出土的最早的开裆裤实物。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古代裤子形制复原图)

秦汉时期 · 服饰形制趋于统一 ,史上第一套完整的“官服制”出现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政权,通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一系列措施规范帝国的经济、文化生活。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秦朝皇帝冕服复原图)

秦始皇制定了历史上第一套完整的“社会等级服饰制度-官服制”。

强调“皇帝穿龙袍,平民着素色”以表尊卑等级,此一制度,一直被后世封建社会沿用。

秦朝官服制

秦朝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着绿色,其它官员着黑色等,官员需佩戴书刀,头戴冠。

在衣裳主体、鞋履,环佩等服饰部件上,采用不同规制,以彰显官员等级身份。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的“养马官员俑”)

头戴低矮的冠,用宽带系住,在下颌系结。

穿右衽短袍,里面还有一层袍,其下摆长于外层的袍,袍袖窄而长。

肩部偏下一点有略微鼓出的一道,显示出里面所穿的短袖衣。

鞋子呈长方形,鞋帮较矮,鞋底前低后高。

秦人重视戴冠

不同头冠,可以彰显主人的不同社会身份,秦朝有三种比较流行的冠帽,分别是:武冠、法冠以及高山冠。

武冠,即武将佩戴的帽子;法冠,多为御史等执法官员佩戴;高山冠,多由谒者、仆射等官员佩戴;平民,头上带巾(即用布包住头发)。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民间服饰

秦始皇实施“官服制”后,社会服装风格逐渐趋于一致。民间服饰以“深衣襦裙”为主,男女服饰形制差别不大!

不同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上海“二〇二〇·中国装束复原秀”秦朝服饰复原)

秦朝深衣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

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样式趋于华丽,颜色纹样丰富,崇尚黑色。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秦朝深衣)

秦朝日常女装也有襦裙,劳动女子会上着短襦,下穿长裙,腰带长垂。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秦朝的平民服饰

秦朝富贵人家可以穿绫罗绸缎和有着复杂纹绣的衣服。平民的主要服装是短衣和袴。袴也叫胫衣,即包裹两腿的筒形服饰。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1974年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坑 出土的“秦坐俑”)

“秦坐俑”穿右衽襦,短至膝盖以上的衣称为襦,内衣(即中衣)领拥在颈部如围巾样。

下穿长袴,秦代的袴为裹住腿部筒形服饰,称为“胫衣”,属于无裆袴。

头部包着巾,秦代的巾是地位低下者所用。

当时的制度是,有地位的戴冠,无地位的戴巾或什么也不戴。

古藉纪言:

《礼记·大传》记载:"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汉代服饰

基本延续秦朝旧制,以深衣襦裙为主,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重新规定服制。

男子以宽衫大袖为时尚,女装式样早期和男装类似,也穿深衣,后来则以襦裙为主。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汉代大袖深衣)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汉代窄袖深衣)

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明朝,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留仙裙)

汉女装上身着襦、衫,下身穿裙子,

“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 袖口肥大,

裙多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

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东汉永平二年,明帝重定“服制”

东汉永平二年,明帝重新制定了祭祀服制与朝服制度,形成正式完备的汉代冠服制度。

中国服饰演变史(春秋秦汉)-论古人的开放程度

(西汉女装&东汉文官装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展品)

汉代服饰面料:

汉代服饰面料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的通幅花纹。

(未完待续)

上期文章:中国服饰演变史-上古篇 服饰起源

#中国古代史#

上一篇: 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服饰地方标准发布
下一篇: 秀场不是“劲霸们”的解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