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最简约的穿搭法!“西装+裤子”,chic百搭不挑人,建议珍藏
131 2024-12-23
01
导言
开篇这幅《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朝著名画家张萱所作。
所描述的是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与她们的随从骑马春游的场景。这幅画虽然简单,但是他背后却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
今天我们以这幅《虢国夫人游春图》入手,为您讲述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与演变。
02
著名画家张萱
古人的衣着服饰,正史中历来很少记载。
所以,关于古人的服饰,我们多从一些古人的诗词、画作中了解,而其也是比较可信的。因为无论是诗词还是画作,都是最贴合当时生活实际的。
我们在看《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作者张萱。
《太平广记》中记载,张萱是唐时著名的画家,其最擅长的就是绘画当时的贵妇人、贵公子,等。
唐朝著名画家张萱
所以,《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所流露出来的信息也是十分可靠的。
“唐张萱,京兆人,尝画贵公子、鞍马、屏帷、宫苑子女等,名冠于时。善起草,点簇位置。亭台竹树,花鸟仆使,皆极其态……其画子女,周昉之难伦也。贵公子鞍马等,妙品上。”——《太平广记》
03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蕴含的信息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幅《虢国夫人游春图》,之前说过,画中描绘的是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以及她们的随从骑马春游的场景。而若细看这幅画,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些信息。
画中女子的发型是坠马髻
她们的衣着是短襦衫加长裙
唐朝女性好女扮男装(画中男子装扮的人,实际上是女子男扮女装)
这些微小信息折射来出的是唐朝女性的服饰特点,以及唐朝的文化。
04
唐朝女性服饰特点与演变
01.唐朝初期女性的服饰特点
唐朝初期,女性比较流行的穿衣方式是短襦衫加长裙,短襦衫即为一种相对短小紧身的上衣,长裙则是一种高束至胸下的裙子。
两者结合会显得女子身材体态修长,显得女子更加美丽,类似现代人所说的大长腿,这是唐朝初期比较流行的女性着装方式。
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中有一句诗是描述一个唐朝宫女的穿衣方式的。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其中的“窄衣裳”就是我们所说的短襦衫。
所以,唐朝早期女性穿衣特点是”偏紧”、“偏窄”的。
历史服饰演变过程
左:东晋服饰特点;中:隋朝服饰特点;右:唐朝服饰特点
02.服饰演变
但是唐朝女性的穿衣方式在唐朝中期却发生了变化,其时间节点是开元盛世,再具体一点则是安史之乱。
白居易有诗曰: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可见在天宝年后,“短袖衫”已经过时。
女性喜欢的穿衣方式由短儒衫转变为“宽袖儒衫”,即袖子变得越来越宽古代公主服饰,衣服也由紧身变为宽松。
中唐时期,女性的衣服袖子宽度是初唐时期的两到三倍,也相对较长。但是这并不是结束,反而只是开始,到了晚唐时期,女性的衣袖宽度已经加长到了唐朝初期的十倍左右。
唐朝时期文学家元稹曾经评论唐朝后期女子的衣袖:
“近世妇人,晕淡眉目,绾约头鬓,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色泽,尤剧怪艳。”——《叙诗寄乐天书》
其中最后用“怪艳”来形容,可见此时的衣袖长度已经不符合现实生活状况了。因此,显得怪异。
甚至,在太和六年,皇帝唐文宗亲自下旨,规定衣袖不得过宽。可见衣袖变宽的“疯狂”程度。
“襦袖等不得广一尺五寸已上”——唐文宗
唐朝服饰衣袖特点
所以,唐朝中晚期的穿衣特点是“偏松”、“偏宽”的。
唐朝衣袖为何会不断的由窄无限制的变宽?其背后是唐朝文化的演变。
05
唐朝文化的演变
01.早唐文化的“胡化”——开放的民族政策
唐朝早期女性的穿衣打扮趋势,坠马髻、短襦衫、男扮女装等特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胡化。
这与唐朝早期的大文化背景有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中原政权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之间的斗争方式,表面上是以兵戈相互攻伐,实际上是凭借民族文化的相互“侵蚀”。
主旋律是少数民族的不断汉化,但是同时也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入到了中原体系,并被中原文明所接受。
“坠马髻、短襦衫”等,早先都是胡人的风格,而这些流传到中原后,被中原人视为时尚,才被广为流传的。
所以,唐朝早期文化具有“胡化”特点,也可以说唐朝文化特性是开放的。
这与民族文化融合有关,也与李唐皇族的推动有关。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唐朝很多皇帝都明确的表示过,“拒绝种族歧视,推动民族融合,千万民族为一家”。可见唐朝早期君主对民族文化融合的大力支持。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又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资治通鉴》
唐朝皇族李氏虽然一直以陇西李氏自居(自称为老子李耳的后代),但是他可能更多的却是鲜卑族血统,李家的男人先不论古代公主服饰,我们先来看一下李家的女人。
唐朝第一代皇帝李渊的母亲独孤氏、第二任皇帝李世民的母亲窦氏、第三任皇帝李治的母亲长孙氏都是鲜卑族人。
所以,唐朝皇族李氏还是有很浓厚的鲜卑人血统的。
因此,唐朝从上到下均与胡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主导了其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
正是唐朝的这种“怀柔”政策,具有包容天下的特性,才促使唐朝成为了一个国土面积辽阔、国内民族众多的一个世界性的大帝国。
唐朝早期这种开放的文化特性不仅表现在民间的衣服服饰上,在军队的建设中也有所体现。
哥舒翰——突骑施族
唐朝军队中很多高级将领都是各种少数民族的人,还有的是混血人。如:
屈突通——鲜卑族人;尉迟恭——鲜卑族人;高仙芝——高句丽人;哥舒翰——突厥施人;李光弼——契丹族人;安禄山——粟特人、突厥人混血……
军队中的少数民族高级将领更能体现出唐朝早期文化的包容性。
02.唐朝文化的演变
但是到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文化的大方向有所改变。
天宝十四年年,安史之乱爆发,长达七年的战乱对唐朝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唐朝百姓也承担了战争的痛苦。
因此,唐朝社会主流群体开始厌恶胡人群体,拒绝胡人文化。
安史之乱
以前很多“胡化”的东西都被视为是戎狄乱华的征兆,汉人开始全面否定胡人文化。
其中先前所说的唐朝女性服饰的演变——由偏“胡化”的紧身窄袖演变为对立的“松身宽袖”。
就是一个体现。
06
结语
对于服饰来说,社会不可能一直流行一种款式,而服饰演变的背后,往往是文化、思想的演变。
唐朝早期因文化的“包容”、“开放”等特点,广为流行具有“胡化”特点的服饰。
而在唐朝中期后,由于文化相对呈现“保守”、“排他”等特点,服饰又逐渐向相反方向演变。
所以,一件事情演变的背后,往往是其他“更深层次”事情的演变。
我们看待事情要从多角度出发,这样才能真正的看懂一件事情。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太平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