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岁男人:头发花白发型这样剪,干练利落,不油腻更气质
188 2024-12-23
前言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两汉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艺术处于繁荣发展的状态,而且受封建价值观念的局限,厚葬之风盛行,其中汉画像石就是记录死者生前生活世界的产物。因此,汉画像石的数量众多,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而且作品的题材广泛,有着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特点,朴厚且平实地记录了舞乐百戏、生活百态、历史故事、神话祥瑞等内容。为了更好地发挥汉代画像石的历史文化窗口作用,相关研究人员应进一步探索其服饰符号。
一、汉画像石中的女性服饰样式
1.袍
袍也被称为深衣,最早出现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其中的曲裾深衣是汉代的礼服样式,早期的曲裾深衣搭配犊鼻裤,如果没有绕襟曲裾外衣,无裆裤就会外漏,这样的衣着在当时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因此曲裾深衣被当作正式礼服,而直裾深衣只被作为居家休闲服饰。随着后期的改进,有裆的裤子才逐渐也作为礼服。在南阳市七里园沙岗店出土的汉画像石,其中就有以高发髻侍女图,这位侍女通身服装紧窄且腰间系带,从腰线某一位置紧紧裹起,下摆逐渐放宽呈喇叭状,裙摆长且不露足。西汉时期的汉画像石刻中女性服饰的考证较少,现阶段,多是以东汉时期的直裾深衣为服饰研究的主体,直裾深衣不同于曲裾的烦琐衣襟,在端灯侍女画像石刻中,就可以发现直裾深衣的穿着便捷性和舒适性,其右衽、交领、直身和腰身都系有缎带,深衣袖子宽窄各异,衣襟竖直。另外,汉代女士深衣无论是曲裾还是直裾,依然沿用战国形式,上衣下裳一体缝合,且保持了褒衣大裙的风格样式。
2.襦
秦汉时期诗人辛延年的名篇《羽林郎》中就有对襦的描写“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由此可见上襦下裙的女性服饰样式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只是因为袍的普遍流行,很难看到穿着襦的女子。直至东汉末期,襦裙的样式才流行起来,在南阳麒麟岗汉墓的汉画像石刻中记录了仕女的襦裙样式,上襦长至腰间,腰部一侧系着飘逸丝带,衣袖肥大宽长,且在层叠处有纹褶,下摆长、面积大且有较强的垂坠感女性服饰,整体服饰飘逸灵动、华贵雍容。襦裙是我国古代妇女最主要的服饰样式,在汉代裙这一服饰并不独立,一般都会搭配短襦,从战国到明朝在前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尽管襦裙长度宽窄有着一定变化,但其基本形式和结构却始终保持着最早的样式。在汉代,长襦一般都是从事体力劳动者的男子穿着,普通劳动女性日常都以上身短襦、下身长裙为时尚,在乐府诗《陌上桑》中就有对罗敷服饰的描写“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在襦的基本结构上,还有一种专用于乐舞的表演服饰—长袖衣,长袖衣衣身与襦结构形制类似,都是交领、右衽,还分长襦和短襦两种长度形式。为了配合舞蹈表演的需要,长袖衣在袖身部分有所加长,根据表演项目的不同,还分中长宽袖和细长袖。这在汉画像石刻乐舞百戏中可以看到女性舞者的长袖长襦,与我国戏曲和古典舞中的水袖类似,由此也可以证明水袖最早起源于汉代。
3.裤
裤在先秦多为无裆管裤,又名为袴,不同于将士行军骑马的全裆大袴,西汉时期的士襦妇女一般穿无裆的袴,直至汉昭帝皇后为了防止宫女勾引亲近皇帝,就命宫中妇女穿着前后系带的有裆裤,即绲裆裤。此后,从宫廷开始有裆裤就开始流行,在东汉末期,深衣、长襦也必须搭配有裆裤。在汉画像石刻中一般是男性穿着裤子,虽然女性参考不多,但却有一个极其特别款式。在乐舞百戏汉画像石刻中有一倒立跳舞的女子,其所穿着的裤子大腿与臀部贴合,且裤口格外宽大,可以说是现代流行喇叭裤的“祖宗”,以此可见汉代服饰艺术的繁荣景象。
4.襜褕
襜褕是直裾长衣形制的一种,为男女通用的非正朝之服,因其服态宽大而长作襜襜然状,故名。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有记载“元朔三年,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宫,不敬。”司马贞索隐:“襜,尺占反。褕音逾。谓非正朝衣,若妇人服也。”尤其可见在西汉武帝时期,襜褕因其形似女子服饰,被作为非正朝服饰,在陈鹏汉墓中的画像石砖上,贵族女子及其侍女所穿的就是襜褕,襜褕一般为交领、右衽且束腰长衣,其下摆部位为喇叭状。
二、汉画像石主要女性形象服饰与配饰特点分析
汉画像石中的女性服饰与配饰特点,需要结合不同画像石砖中所描绘的内容与女性人物形象。在汉画像石中,女性形象主要来自神话传说、经史故事和社会生活,以下将从这三方面分析女性形象的服饰与配饰特点。
1.神话传说
在汉画像石里神话传说中的女性主要有人文始祖女娲、正神西王母、嫦娥等。在汉代画像石中的女娲服饰刻画入微,通过服饰不仅可以感受其神格化,还可以感知其人格化。女娲衣着造型主要取材于汉代贵妇服饰配饰,在南阳汉画像石砖中女娲穿着雍容长袍深衣,衣摆宽大。不同于女娲,在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长袍戴胜,完全就是人格化的汉代贵族妇女形象,戴胜是汉代贵妇彰显身份地位的配饰,所谓的“胜”,是由一根簪子为主要结构的两端呈腰鼓形的饰物,类似于纱帽翅,起着平衡两端的作用,结合宽大的深衣长袍,呈现出端正平稳且克制的仪态感觉。自古以来,嫦娥都是浪漫主义的形象代表,从汉画像石中的嫦娥形象来看,可以感受到汉代服饰对龙蛇图腾的崇拜,在我国许多汉画像石产区的嫦娥,都具有头戴高冠发髻、衣袖宽大拖地、束腰紧身的服饰特点,其中在张圩汉画像石中散存的月宫图,还可以看到其精美的衣纹花式。
2.经史故事
在经史故事中服饰特点最突出的是仗义豁达、磊落忠直的王凌母—曹氏梦云,在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中这位女中豪杰高高昂起的头上戴着帽冠,身穿拖地宽袖长袍,袖管呈锥形,裙裾为等边三角形,服饰线条简洁。
3.社会生活
在汉画像石中,有大量反映贵族女性的日常生活的作品,例如梳妆、宴饮,无不衣着华丽、高髻发式且发饰精致。例如,在张圩汉墓中的拥慧侍者画像石上刻画的贵妇人,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头戴步摇、身着宽长绣袍,裙襦拖地。仔细看,还会发现其衣纹图样之华丽,上身领口袖口为天文状图案,下身裙摆处为鳞片状配饰,类似于金线绣纹。在上文中重点分析了女性服饰样式,在此还要重点提一下贵族仕女的配饰,就汉画像石中所出现的首饰来看,除了戴胜、步摇、簪子,还有珥、擿、华胜等,汉女所佩戴的配饰代表着身份地位,贵族仕女首饰之多,非真发发量能承受,所以当时还会用假发假髻作为补充。日常的女性形象有侍女、舞女、劳动妇女。汉画像石中的粗使侍女通常出现在庖厨环境,身着简朴露足曲裾深衣,衣诀部分偏窄,且多为头顶髻或头后髻,多是后厨劳作的剪影。宫中侍女一般侍奉在贵族旁,宽袖紧身绕襟深衣且绸带系束。舞女所穿着的袍服多为紧窄长袖、衣诀宽大的版式,腰身紧束,且腰身与下摆呈“八”字形,下摆多为喇叭状,不露足。在画像石中的汉代劳动妇女衣着比较简单、无配饰,且为耕织劳作方便,大多穿着短衣长裤,露髻无首饰,但也不露足。
结语
我国汉代养蚕技术相对成熟,织帛、缝制、刺绣等工艺技术高度发展女性服饰,精织服饰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在汉画像石的女性人物形象造型生动,形体比例夸张,服饰衣样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尤其是贵族女子服饰代表着我国汉代社会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在汉画像石中的女性服饰根据人物造型与形象特点可以简单分为两种形式:上衣下裳与衣裳连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