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前期妇女服饰开放风格对中国妇女服饰的影响

佚名 95 2022-10-01

唐代前期妇女服饰开放风格对中国妇女服饰的影响

木兰文化2022-05-27

五代十国时期的妇女服饰基本上沿袭了唐代前期的样式。南唐著名画家顾宏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就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中国南方官僚家庭中妇女丰富多彩的服饰样式。画卷中的男性人物的服饰基本都和唐代男子的相同,相比之下,贵族妇女的服饰就显得艳丽多彩了。她们的衣服样式给人总的形象是细小修长,上衣为窄袖的短衫,下面配着宽松的长裙。也有穿男装圆领长袍的侍女,还保留着唐代女子男装的余韵。衣裙仍然像唐代前期妇女那样用丝带束紧,长裙的上端用丝带一直系到了腰部,长出来的两条飘带垂于身前。有的女子把丝带系在腰部,这是一个新的变化。

唐代前期妇女服饰开放风格对中国妇女服饰的影响

衣料十分考究,颜色和花纹的搭配十分和谐。尤其是女装,有白衣白裙、青衣白裙、绿衣红裙、粉衣绿裙等,上面的图案沿用了唐代前期常用的飞鸟、团花、几何格子等图形纹样,非常丰富。肩臂上仍然披着被帛,与唐代前期的被帛相比比较狭窄,但是明显加长,可能达到三四米长。画中的乐伎的着装也颇具大唐特色,款式虽然基本相同,但是有所创新,下身也穿高腰长裙,但是上身却穿由半臂简化成的糯。还将被帛改造成了云肩,在当时是比较前卫和时尚的。此时女装的袖子收窄、袖口紧缩、裙子修长。

这几点和唐代前期妇女服饰形象很相似。但是画中女子的身段匀称苗条,面容清秀,与唐代女子丰硕圆润的形象皆然不同。显然到了五代时期,社会上的审美观点已经有了改变。北方妇女的服饰对唐代前期妇女服饰的沿袭要多于南方。在甘肃敦煌、榆林等石窟中,有不少五代时期的壁画,其中妇女的服饰十分华丽,穿着三四层的纱衣,长裙的上端一直系到腋下,胸前束绣花的抹胸。她们的化妆比唐代前期妇女还要考究,发髻高耸,插满象牙、玉石的梳子和金银钗。脸上贴了花锢、斜红、面后等。

宋元明清,是“古典时期”中国妇女服饰艺术经历多种变动的时代。但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代的唐代前期所发展而来的服饰文化体系,却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宋朝服饰大体沿袭唐代旧制,妇女服饰仍然主要是糯、袄、衫、半臂、抹胸、裙、裤等。衣料也继承了唐代轻盈透明的纱罗,宋诗中有“窄罗衫子薄罗裙”“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花风如舞透香肌。”“轻衫罩体香罗碧”等诗句描绘出衣料质地的美丽。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述“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排绿短衣,长黝靴,有躁蹬带唐朝服饰图片,皆胡服也”。

唐代前期妇女服饰开放风格对中国妇女服饰的影响

实际上,女子身着胡服腰系此带者,更多是在唐代前期。这种带饰是胡装的典型之物,一直延用至北宋年代。唐代前期女子喜欢穿的半臂在宋代男女都穿,只不过是男子穿在里面,女子穿在外面。裙是宋代妇女的常下服,裙式保留了唐代前期修长的样式,但是裙腰已经从腋下降至腰间,裙幅也较唐时窄,且有细褶,多如眉皱。裙子色彩上保留了唐代前期就己经流行的黄、绿、红等颜色,但随着礼教提倡“清雅”颜色由鲜艳转而变淡。

在唐代前期妇女着装风气开放,女子也穿裤子,这种穿裤子的习俗在宋代被劳动妇女继承,这样便于劳动,虽然在上层贵族妇女中被视为有失身份唐朝服饰图片,但是裤子的实用性己经被广大女性接受。从此以后各代妇女都有穿裤的习惯,只不过在裤子外面再套上裙子。唐代前期妇女的高髻发式也被宋代妇女发扬光大甚至向着更高大,装饰更华丽的方向发展。“门前一尺春风髻”是很常见的,据说宋代妇女的高髻还有高达两尺的。发髻上的譬钗也和唐代所流行的图案相似,大多是鸟形、花形、蝶形等等。在盛唐时期就已经出现的在头上插梳子的风俗,在此时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由于左右插的梳子太多,在上轿子或进门的时候都要侧着头。宋代妇女也仍饰面妆,只是程度不及盛唐时期繁盛。如欧阳修词中:“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唐代前期妇女讲究的佩挂装饰,有各式手镯和项圈。镂铸云纹的金质项圈是妇女们胸前的点缀,与珠玉缨路的装饰作用相同。流行很广,从宫廷到民间,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作为一种重要的配饰。用金、玉、铜、银做原料,制作出单环双套,多圈、镶嵌珍珠等多种形式。此外衣服上佩玉、佩镜也形成了习俗。但因宋朝长期处于内忧外患交并之中,加之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等因素的影响,追一时期的服饰总体上崇尚简朴、严谨、含蓄。

唐代前期妇女服饰开放风格对中国妇女服饰的影响

元朝服饰最初法定承袭辽制,后吸纳宋朝服饰特点,形成女真、契丹、汉族三合一的特色。明立国不久,就下令恢复了唐朝沿袭下来的衣冠制度,明朝女子髻式也颇多,但总体形式仍继承了唐代前期沿袭下来的基本样式。明代妇女的服饰与唐代前期妇女服饰相比,最明显的在于衣裙比例的倒置。唐代前期的衣裙比利时上短下长,明代妇女则逐渐拉长上装,明代裙褶十分盛行,有细密褶纹,也有大褶纹。裙装的用色偏向浅淡,大红的石榴裙和色彩分明的间色裙己经消失。

清兵入关,为巩固其在中原统治计,强制施行“剃发令”,但是随着生活的稳定和汉族服饰对满族服饰的渗透,满汉服饰特点在民间相互渗透,彼此影响。长袍马褂和旗袍又开始向宽衣大袖演变。实际上唐代前期妇女服饰的风格一直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

唐代前期妇女服饰开放风格对中国妇女服饰的影响

此外,唐代前期妇女服饰的图案多种多样,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历代的经典之作。从表现的图案纹样来看,多运用大自然中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美好的事物,运用写实、写意、抽象或具象的不同风格。从秦汉至今,高贵的绸缎到民间的印花布多采用吉祥纹样,如龙凤、麒麟、鸳鸯等纹样,分别象征着富贵、和美、仁义、恩爱,或采用文字的谐音借用,如“莲”“鱼”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寓意。唐代织锦的图案正是利用这一象征的手法,采用文字并结合云气、动物、花草、几何形、甚至山水楼庭等众多迹象植物类图案中包括重复的大自然物像、流线图型等;还有几何纹,具有不同的形式,如龟甲、双距、方棋、双胜、如意等。

唐代前期妇女服饰文化的当代意义

唐代前期由于国力强盛,这是唐代前期妇女服饰雍容大度、百美竞呈的缘由。如果说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内涵,那么衣冠发式等就是文化的外观。唐代前期妇女服饰的意义不能仅仅是当今的服饰可以从唐代前期妇女服饰中汲取营养,而且己经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与符号。

唐代前期妇女服饰开放风格对中国妇女服饰的影响

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是应该十分珍视的。一个没有自己民族服饰的民族是悲哀的。品味着大唐盛世服饰的神韵,让我们反观现代,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曾经向大唐学习的日韩等国,在服饰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方面比我们要做得好。在深受唐文化影响的日韩,我们常常能够在重大庆典或节日上看到其本民族的服饰。日本女性的和服、韩国女性的韩服都形成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在本国也都成为了一个产业,不仅创造了很高的经济价值,同时更使之发展成为一种艺术。然而,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我们却看不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的服饰。汉族女性往往穿着旗袍参加大型活动,其实旗袍是满族女性袍服的一种改良。在这方面,日本和韩国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唐代前期妇女服饰开放风格对中国妇女服饰的影响

当今的世界是个全球化的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化矛盾也日益尖锐,各国大都在积极致力于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作为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仅仅有令世界称赞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不够的,只有物质与文化都发达了,才一是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我们应当从文化的角度入手,通过对传统服饰的恢复,来复兴承载在服饰上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我们传统服饰,为我们的传统服饰的绚烂历史而骄傲。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传统服饰表达了庄重、含蓄却略显呆板的古典美。而从唐太宗至唐玄宗的近150年中,表现在服饰上是蓬勃向上的美感意识引导着服饰的发展方向。唐代前期妇女服饰,开放袒露,新颖奇异,雍容华贵,表现出妇女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婀娜体态美,为中国封建社会妇女服饰所独有。

可以说,服饰文化是民族特征的最直接和外在的表现之一。它必然与当时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审美情趣和个性风尚紧密相连,归根到底是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的审美情趣才会提高,整个社会才会形成良好的风尚,所表现出的服饰文化才会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前期妇女服饰款式众多、色调艳丽、新颖奇特、华美开放、健康洒脱的风格己经成为世界现代服饰的流行趋势。

上一篇: 明清时期服饰民俗|窥探古代的等级文化
下一篇: 唐朝女子地位有多高?在服饰和择偶两个方面体现得相当明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