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之家”复兴汉文化引争议

佚名 86 2022-09-30

“我觉得阿姨穿这身汉服真好看,”“好像觉得有点奇怪!”……当胡女士身着一袭飘逸的汉服、头戴两根簪子出现在儿子学校校门口时,学生们向她投来了异样的眼光,纷纷讨论起胡女士的这身打扮。

近几年,内地掀起一股“穿汉服,复兴汉服”热。

虽然从今年6月开始,苏州的胡女士就一直热衷于身着汉服出席各种场合,但这样的打扮仍然能够不断刷新她的“回头率”。

前日,本报记者与胡女士就其研究汉文化以来、发起的一系列倡导人们身着汉服的活动进行了探讨,深层了解了这位因被汉服吸引而执着于汉文化的“复兴”者。

事件

办聚会开网站复兴汉服

前日中午,记者如约来到位于苏州老新村的胡女士家。胡女士身着白色镶蓝边的上衣,粉红碎花的绸质裹裙,头上毫不含糊地戴着复古的簪子,可能因为接受记者采访,她还化了点彩妆。

据胡女士介绍,她是在今年5月17日上网时,无意中看到了一条关于汉服的新闻,她惊喜地发现,原来汉族也有民族服装,并且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汉服复兴运动一下子引起了她的共鸣。

胡女士说,在接下来的日子,她经常在网上搜索关于汉服的汉族服饰特点,包括汉服的穿法、色彩搭配、场合穿着等等,胡女士从当初不知道有汉服,到如今已俨然是一位汉服研究学者。一说到关于汉服的讲究,她便不厌其烦地介绍起来,比如汉服裹穿时应往右,亡者往左,以及不能像婚纱一样全身白色搭配,因为全白素装是参加葬礼时的着装等等。

“我老婆的脾气很倔,只要她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好。”胡女士的老公曾先生谈到她对汉服“复兴”的执着如是说。

在汲取了很多关于汉服的知识之后,一个在苏州复兴汉服的想法油然而生。于是,胡女士先从自己QQ上的500多位网友,以及身边的亲朋好友入手,开始宣传自己对汉服的“一些想法”。她向记者不断强调两个词:复兴、辐射。

“我不同意一些人对我的做法称为复古。”她说,复古是完全照搬全抄地传统化,而复兴则是吸取传统中针对目前人们所能接受、需要传承的一些文化,“我不可能把电脑砸了飞鸽传书,更不可能提倡女人们去裹小脚。”

据了解,胡女士先后于上海和常熟举办了以“华夏汉韵”为主题的聚会,20多位与会者都身穿汉装。胡女士也经常召集一些推崇汉服的同仁,在苏州的园林和博物馆聚会交流。此外,胡女士还投入资金开办了“华夏汉韵”网站,网站于今年8月31日正式启用。

观点

服装是民族的文化象征

“我们并不是要强制别人和我们一样穿上汉服,而是推广汉服必须要让自己先秀出去,先让人们知道汉服,然后才能去了解。”曾先生强调,他们投入这么多的精力进行宣传,就是想增强人们对汉族服装的意识,能够在亲朋好友聚会时,在传统佳节的时候,穿一穿汉服,怀古论今。曾先生认为,一个民族的服装是它的文化象征。

胡女士说,自己也知道汉服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但“我没有资格改良汉服。”对她而言,汉服这一文化象征是不可轻易变更的,但不代表不能改良,就像中国的旗袍,也是从旗服逐步改良而成的,并且没有失去民族韵味。

“很遗憾,尽管我这几个月一直忙于宣传汉服,但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说到这里,胡女士有点无奈,“可能仅凭我们的力量,还是很难完成汉服复兴重任的”。她提出,在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如果有商家能抓住商机,大规模宣传汉服,让汉服成为汉族人民众所周知的服饰,也不失为一个复兴的捷径。目前,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商家已经在当地汉服推崇者中跃跃欲试。

“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功成身退了。”胡女士如是说。

声音

给学生穿汉服是强加行为

离开胡女士家,记者随同她来到了友联第二小学,看到了她的儿子曾霖。肤色黑黑的他穿着一身蓝色的汉服,同样上装裹穿,与女装不同的是,男装的下身是一条灯笼裤。曾霖这个班级的学生看到胡女士身着汉服到来,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小学女生比较喜欢胡女士的穿着,男孩几乎不认同。正如胡女士所说,目前加入到复兴汉服活动中来的,绝大多数是女孩,男生寥寥无几。

中午休息时间正在批改作业的一位数学老师认为,汉服虽然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值得在学生中推广,因为这样的服饰会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不便。

同时,该校王曦华校长表示,现在是一个充分开放的社会,在不妨碍学校教学秩序的情况下,会充分尊重学生的着装自由。但王校长指出,没有必要在小学中推广。小学生是跟着父母学穿衣服的,还没有对自身的着装形成自己的风格,强加给他们一些有别于平常生活中的喜好,没有必要。他相信,时间会说服一切的,如果汉服能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那么自然会有人跟着穿起这样的民族服饰,而不急于一时对此进行评价。

汉服应该“与时俱进”

此外,苏州一姓严的市民认为,服饰本来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穿着宽袖的汉服开车、吃饭,估计现代人很难适应传统的汉服。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项比较著名的改革,就是赵武灵王“易胡服”。在与胡人的战争中,赵武灵王发现胡人的服饰显得轻便。于是,赵武灵王便叫贵族大臣都改穿胡人的衣服。虽然当时也有争论,但事后证明了服饰是在不断发展的。

而一位常年关注民俗文化的顾先生则认为,他很赞同胡女士复兴汉服的一系列想法和举措汉族服饰特点,汉民族应该有自己的服饰。现在人们出席正式场合,男的毫无疑问穿西服,女的则穿晚礼服,与本民族传统服饰几乎不沾边,显得“不伦不类”,没有自己民族的服饰韵味。同时他强调,汉服理所应当随时代发展而有所变化,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和生活习惯。顾先生认为,复兴民族文化,包括服饰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凝聚力,能够引导、号召、熏陶本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

上一篇: 广西近1600名小学师生着民族服饰迎“壮族三月三”
下一篇: 与狼共舞官方网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