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初恋脸”,这么穿搭甜过初恋
130 2025-01-13
我们对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历史如数家珍,对古代战争军事、艺术文化,津津乐道。
但是,我发现好像越稀松平常的一些事物,我们对其历史越陌生。
我想没有几个人知道曾祖父的名字和生日,自己家的历史往上三代可能就一脸茫然。
比如:我曾经写过一篇牙刷考证的文章,竟然发现「刷牙习惯」是从印度传入,而「植毛牙刷」这东西也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
今天穿袜子的时候,偶然想到中国古人也穿袜子吗?
如果穿,古人是从什么时候穿袜子?古代袜子长什么样?
说起古代袜子,我很自然就想到几百年前西方的贵族头戴三角帽,穿「紧身裤、白袜子」,脚蹬「方根豆豆鞋」的销魂搭配!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中国古人的袜子大概就是这样的:
那么,这种袜子形制符合历史吗?
很显然,要想搞清上述问题,不外乎考察「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两种途径。
现今的「袜」字,是一个后起字,「袜」最早的字形为《说文》小篆,写作「韤」,释为「足衣」:
《说文》:韤,足衣也。从韋,蔑聲
「韤」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
「韋」是形符,在这里「韋」表示「皮革」,特指「熟皮」。《說文》:韋,相背也。从舛囗聲。獸皮之韋,可以束枉戾相韋背,故借以爲皮韋。
《正字通·韦部》:韋,柔皮。熟日韦,生日革。
「蔑」则是声符,古无轻唇音,「韤(袜)」和「蔑」在唐宋以前的读音是相同的。精于考据的清代学者顾炎武认为,从「韤」字的形符从「韋」可以推出,秦汉时代的「袜子」是用皮革做成的。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八》:古之袜子,大抵以皮为之。
所以,「韤」还有一个从「革」的异体字——「韈」:
注1
但是,从文献来看,古代袜子也有布帛做的。
比如:
魏晋曹植《洛神赋》描写美丽洛神是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唐代韩偓《懒起》:「暖嫌罗袜窄,瘦觉锦衣宽」。宋代杨万里《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其一》:「布袜青鞋已懒行,不如宴坐听啼莺」。整理了一下「袜」的异体字,非常众多,都是形声字:
这些字的声符有「末、蔑」,形符有「丝、皮、革、韦」四种。
所以,从汉字角度来说,似乎可以说明古代的袜子有「皮革」和「布帛」两种材料制成。
我能查阅最早记载「袜子」的文献,是先秦成书的《左传》,也即「韤而登席」的典故: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卫侯为灵台于藉圃,与诸大夫饮酒焉,褚师声子韤而登席,公怒。
先秦——汉唐时代,是跽坐在席上,然后前面设置一个几案。
如汉代画像砖中的君臣对饮:
按照古代的礼节,要脱鞋、袜才能入席,褚师声子穿着袜子入席,卫侯认为这是对他的不敬,所以非常生气。
今天的出土文物,并没有发现先秦的袜子,目前出土文物发现最早的袜子,见于西汉马王堆墓葬,也即大名鼎鼎的辛追老太太的墓葬。
在辛追老太太的墓葬发现一双鞋子和一双绢丝质地的袜子:
注2
辛追老太太的袜子跟今天影视剧中看到的袜子差不多,有一根系带,显然古代没有橡皮筋,这根带子是用来固定袜子的,在传世文献中叫做「结袜」:
一个人给另一个人「结袜」,在古代有「谦卑、恭顺、忍让」的意思,《史记》有「王生结袜」的典故,也即廷尉张释之给老人王生结袜。
《史记》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
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柰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
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可见「王生结袜」寓意相当于「张良拾履」,所以,元代许名奎《劝忍百箴》云:
「为人结袜者为廷尉,唾面自乾者居相位。」
1959年,考古学家在新疆民丰县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现了一座东汉时期夫妻合葬墓。
这个合葬墓比较奇特,夫妻两人睡在一个棺材里,真的是「死了都要爱」:
注3
男主和女主脚上都穿着锦缎质地的袜子:
注3
这两双东汉袜子没有系带,跟今天的袜子完全一样,不需要「结袜」了,如下图:
注3
一般认为有裤裆裤子,也即所谓的「裈裆裤」,是在唐代以后才有。
在唐代以前都是管裤、胫裤,如下图:
但这座墓葬中的男主穿的裤子是有裤裆的,已经很像今天穿的牛仔裤了:
注3
看来这对夫妻穿的袜子和裤子,能够改写服饰史了!!!
综上所述: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代古人就有袜子,当时袜子有布帛和皮革两种材质。
从出土文物来看,最早的袜子见于西汉马王堆汉墓,这种袜子比较深,是系带固定。
跟今天一样,不系带的较浅的袜子,最早见于东汉墓葬中。
袜子不是什么很难发明的东西,袜子应该产生很早,文献没有记载,我想因为袜子容易腐烂,更早的考古证据也很难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