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炊烟

147小编 147 2025-01-10

傍晚时分,漫步在异乡的乡村小道上,忽然河边的一间小瓦房上飘起的缕缕炊烟映入我的眼帘,弥漫着的那种柴火的味道,让我想起昔日乡下那飘散在老屋上空的淡淡炊烟。思绪翻飞,仿佛回到了童年岁月,想起了厨房里母亲忙碌的身影,想起了那熟悉的烟火气息,想起随那炊烟逐渐逝去的人和事……

我的老家是黄土高原上一座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自然小村落,但是那儿乡风朴实,民情醇厚,是一方祥和和宁静的圣神土地。唐代诗僧贯休在《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中说“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在一场春雨放晴过后,升起了袅袅炊烟,也飘来了阵阵饭香,一家子老老少少围坐在炕桌前,交织着天伦之乐与田园之乐的人间烟火气,那个时候是充满温馨,内心最平和、最温暖的时候。

冬日的夜晚仿佛来的早一点,晚上7点钟的样子就已经天黑了。当时的农村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早早吃完饭就准备睡觉了,每天晚上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听爷爷讲故事。至于当时讲了具体什么内容现在基本记不清了,唯一一个记得清的是,当夜已深了我还缠着让讲的时候,爷爷就说,那讲最后一个野狐君儿的故事,我们就睡觉吧。故事是说:半夜时分,野狐君就从烟囱里面钻进来,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把不睡觉的小孩带到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小孩不让吃也不让睡觉,极尽摧残。现在我想,野狐君究竟是狐狸还是大灰狼之类的动物,亦或不存在的现编的故事,现在已无从考证,权当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吧。

八十年代的农村生活还是很困难,尤其是放学回家时候那个饿的前心贴后心的感觉永远不会忘记,最高兴事莫过于在放学回家后能看见爷爷在炕洞里烧好的土豆,轻轻一扣外皮就掉落,内嫩外略焦黄,吃到嘴里香甜软酥,胜过任何美食。为什么有如此美味呢?这与烧烤技巧有关,不能把土豆直接放到大火去烧烤,哪有会外皮烧糊,但是里面还不熟或者夹生,爷爷将选好的土豆埋进已经完全燃烧完的灰里,利用炕灰的高温将土豆烤熟。往事一串串,随着爷爷去世年代的久远而历久弥新。后来听母亲讲,爷爷去世前一直念叨着在外地上学的我的名字,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听着母亲的讲述,我泪流满面。

父亲去世后的第六个清明节,我回到了老屋,看着满院子的荒草,和几乎完全坍塌的房子,儿时那熟悉的院落,恍惚中我仿佛看见父亲在那屋顶上清理烟囱的身影。那个时候,家家户户的一日三餐全靠柴草烧煮,那缕缕升起的炊烟,就成了一道乡间风景,但是烟囱是很有讲究的,时间长了如果不清理,烟道天长日久就会被烟灰中含的炭渣堵死,一旦被堵死,除了炊烟不再袅袅外,可能会把烧火做饭的人熏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父亲爬上房顶,用绳子一头绑破布,将其放入烟道,反复几次,直至烟道内沉积的炭渣被清理干净,当然也有这个办法清理不干净情况,这时候就需要盆子里盛满水,从上面灌下去,炭渣则从灶火中被冲下来,但是烟道倒是被清理干净了。

每每这时候,父亲被弄个大花脸,看起来很是滑稽可笑,但我和妹妹不好意思当面笑,只能偷偷的笑,待他自己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形象时,忍不住自己笑了,然后我们大家一起笑了,笑声溢满了整个小院....童年的幸福记忆随着老房子的坍塌一起坍塌,记忆中袅袅炊烟,也不再升起,一切,都成了心底永远的遗憾和追忆。

小时候,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前,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母亲总是很忙碌,每天天不亮就上工挣工分,晚上很晚还回不了家,有一段时间,我这个准劳动力被配上了用场,母亲在上工之前,把洗干净的洋芋放到大铁锅,然后加上适量的水,等天快擦黑时候,让我自己点上柴火,暮色中炊烟升起,熊熊的火焰舔食者黝黑的锅底,蒸汽欢快的充满了厨房,小小的我的脸庞也被火光映红。农村里出生的孩子,小时候都有着在灶房里烧火的经历,烧火也是一门技术活。那塞入灶膛的每一把柴草,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少火力不旺,影响烹饪质量,太多则容易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浓烟。特别是柴草受潮之后,不仅难以点着,而且燃烧时还会产生很大的烟雾。情急之下急忙把头伸到灶膛门口,用嘴对着那时隐时现的火苗“呼呼”吹气,突然“轰”的一下,火苗夹杂的浓烟扑面而出,双眼被烟雾熏得难以睁开,脸上也增添了一抹淡淡的灰色。

烧到什么程度算好了呢,母亲有妙招,“等烧到蒸汽能淹没你站起来的脑袋的时候就可以停止了”,可能这个方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却是很管用,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是经验的总结。当父母拖着疲惫的身影很晚才回家时,能吃上现成的熟透了的洋芋晚餐,多少也是对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的一种慰藉。暮色中的炊烟成为了无数农家人心目中最温暖、最美好的田园风光。

农村最令人羡慕的日子是进入腊月的日子,腊八前后,庄稼该收的也收完了,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闲下来了。村子里整天炊烟袅袅,灶头上大锅里面热水在翻滚,不时传来猪的嚎叫声,农村进入了杀猪准备过年的时间了。我们期待着吃上好吃的年猪肉,同时烦恼杀猪的日子,那时候农村杀猪没有专业的屠夫,谁胆子大就是屠夫,当然这活儿都是免费的,今天你家宰猪,明天他家宰猪,基本上全村总动员,轮流着相互帮忙宰完全村的猪。在宰自家的猪的时候,心里面有一种既期待又失落的感觉。

腊月待宰的猪似乎意识到自己的末日要到了,人们常常说“笨的跟猪一样”,其实,依我看,猪并不笨,因为从不时传来的其他猪的嚎叫声,感觉到自己的大限将至。当陌生人出现在圈跟前时候,它显得惊慌失措,上跳下窜,根本抓不住,最后商量陌生人离开,让母亲出面安抚,然后诱骗它被一群藏起来人抓住,拖向了事先准备的案板……那时我总能发现母亲在偷偷的抹眼泪,想想从年初的一个小小猪仔,养到年底成为一头成年猪,一年的时间建立起来感情了,能不心疼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复杂的感情啊!

“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炊烟的味道,家的味道,温暖的味道。

《又见炊烟》是庄奴先生为他的母亲创作的一首歌曲,在这诗情画意的歌声背后,隐藏着庄奴先生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化不开的乡愁。1978年,庄奴听到了一首描述母子在家,祈求父亲战后平安归来的歌曲,在歌声里,庄奴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母亲也在依门盼望他的归来。傍晚时分,他去田野散步,那时候的台湾农村还在用木材烧火,炊烟袅袅,飘向蓝天,这似曾相识的景象,一下子勾起了庄奴对童年的回忆,于是一首清新隽永、温情脉脉的《又见炊烟》就这样诞生了。

故乡的炊烟现在已经很少升起,炊烟升腾只能出现在梦境里,无论走多远,心中有了炊烟的“陪伴”,故乡那令人回味的诗情画意才不会远去。

上一篇: 滑稽剧“又见炊烟”
下一篇: 滨州书架·《又见炊烟》:散文里的滨州泥土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