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穿婆婆装坦然认老,银卷发配米白风衣醒目洋气,气质又升华了
142 2025-01-09
在上海市郊,土布围裙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嬷嬷至今仍习惯佩戴自制的土布围裙。可你知道吗?它的系带上很可能绣着一种百余年前的“神秘图案”,具有非常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上海•奉贤“锦带书”学术研讨会今天在奉贤区金汇镇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郑州大学等多位语言学专家讨论证实,这种在金汇镇乃至奉贤及周边一带流传的、常见于锦带上的编织纹样,是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引起重视,加以抢救、保护和传承。
早在2012年初,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发现,上海奉贤金汇镇方言——偒傣话,是全世界元音最多的方言。而基于这种方言形成的特殊文字,偒傣文,以锦带为载体保留至今,同样具有研究价值。
李辉介绍,自己从小受到曾祖母的教育,学习了这种书写方式,又收藏了3条外曾祖母夏徐小梅赠予的锦带书。其中两条锦带据测试,年代超过一百年,“可以证明锦带书在金汇地区百年前流行。” 此外,经过研究判断,李辉还将收藏带子上的文字译成现代文字,并解释成诗经风格短诗。其中一幅“吾盼花开,中心维维。吾入园圃,有蝶纷飞。喜晤君子,愿为双对。幸甚至哉,永呈祥瑞”,寓意爱情,给原本略显晦暗的土布蒙上了一层浪漫色彩。
此次研讨的锦带书上的内容,包含元素众多,一是与篆书相似的字符,可能从楚篆发展而来;二是象形的图案,比如蝶、虾等等;三是吉祥图案,如双喜万寿等。其语法有偒傣话特色,有语言简略化的形式,这与壮族坡芽歌书和复活节岛鲸骨书的风格有相似之处。北京大学李宗焜教授认为,带子上的符号对称性特别强,不是机械地重复,可能具有表达意义的功能。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认为,在锦上织字在中国有着久远的传统,奉贤锦带书可以定位为揉和汉字和图案,可以表达简单意思的一套文字画。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漂亮美观,既能某种程度上表情达意,又是一种很实用的装饰图案。郑州大学李运富教授认为,锦带书是特定人群使用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表意符号,具有重要的民间文化发掘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孙伯君教授则提出,这种锦带书上的符号是不是文字,还要看它跟语言的确定关联。不过,作为本地传承的文化符号,还是值得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的。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全世界文字的起源点非常有限,只有近东拼音文字、东亚表意文字、美洲图画文字等。这其中,东亚表意文字发展到今天,形成了汉字、彝字两种主要的文字,文系成员非常少,每一个文种的研究价值都很高。李辉认为,金汇锦带书很可能成为这一文系中的重要一员。此外,李辉还提出,奉贤金汇的偒傣话有大量与南岛语、侗傣语相关的特征。这些人群的民族文化也有大量相似处。锦带书的发现可能说明,从养蚕种稻的长三角出发,有几条远古丝绸之路,走向中南半岛,走向太平洋。
记者了解到,此次经学界认定,锦带书特色明显,研究价值高,奉贤相关部门计划组织全国的文字专家召开研讨会,深入研究挖掘锦带书的学术价值与学术意义,并向对外公布和宣传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传,以便开发利用,创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栏目主编:黄勇娣 文字编辑:杜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