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华服,秀出“Z世代”的文化表达
103 2025-01-09
去年年底开始的这波基金热,捧红了很多正牌基金经理,也带出了一大批牛鬼蛇神。
从公众号、抖音、小红书到B站,随便晒个交易操作和收益记录就来教人买基金的“野生基金大神”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做起了教人用基金套利的生意。
这样一波基金热,到底是好是坏?人人都给基金带货,最终结果是全民吃肉,还是全民割肉?今天我们一起好好聊聊。
去年到今年冬春之交,基金可以说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火到什么啥程度呢?
比如,很多基金经理都有了庞大的粉丝后援团,各种饭圈应援话术层出不穷。
在以美妆穿搭为主的小红书上,很多原来卖口红的网红也推荐起了基金。
即便是在B站,“基金大神”也不少。很多UP主随便晒晒收益,也敢来教人投基。
更有一些自媒体,专门在公号上教人用基金套利的骚操作。
这波基金热,还真有点前几次金融产品投资热的影子。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股票热,到2008年的房地产热,再到前几年的P2P热,现在又轮到了基金热。
01
其实,基金热本来是一个好事。
比起其他产品,基金可以说是最专业化,也最为稳妥的一种投资工具。基金运作的逻辑,就是把没有投资经验的人的少量资金集中起来,交由专业人士打理。
这一点可以看看美国。美国从100多年前有了第一支公募基金开始,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纯粹的机构市场,大多数股票或者其他投资的最终标的,都由机构投资者所持有。
而我们国家现在还是散户市场。从正面来讲,这一波基金热可以慢慢把我们从散户市场引向机构市场,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02
但目前这波基金热,背后还是存在很多乱象值得探讨。
首先,各种社交平台上的“野基大神”,像网红卖口红一样卖基金,是否合理、合法?
我觉得可能合情,因为大家都要赚钱、要恰饭。对于网红而言,什么火爆带什么也能理解。
但合不合理?
不合理,基金类产品本身就不应该像投资产品那样受到盲目追捧,因为基金和股票之类的投资产品不一样。
一支股票代表的是一家公司,而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一定会形成长期的市场效应,所以经营状况越好,越应该聚集投资这支股票。(这当然有可能带来泡沫,但一家货真价实的好公司是不惧怕泡沫的。)
而基金本身就是为了分散投资,或者彰显自己的配置策略。好的配置策略,绝不是把所有资金都集中到一支好基金上。
事实上,所有基金经理都心知肚明,他们的策略都绝不适用于自己操控范围以外的资金盘。
打个比方,在中国的股市交易额下,一个基金经理的策略适合的资金规模,可能就是20亿。超过20亿,必然很多配置策略都会失效。
如果一支基金变成了网红产品,大家都抢着申购,最终会打破整个基金的生态。所以这是不合理的。
那么合不合法?我认为,如果销售过程中过度宣传,也涉嫌非法。
何谓过度宣传?
基金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慢慢致富,因为基金不去炒作单一资产,而是分散投资。它的精髓应该是让我们每个人理性看待市场,并且能跟随市场节奏,与时间为友,最终实现财务目标。
可现在坊间素人给基金带货时所宣传的,基本上就是“三年财务自由”“每天躺赚几千”等等,这些本不应该是基金类产品应该倡导的理念。这就叫过度宣传。
我们要知道,在一个严格的监管制度下,任何基金销售页面都得有一句“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场需谨慎,过往收益不代表未来收益”,这是任何基金销售宣传都必须具备的要素。
请问,B站、小红书上那些“野基大神”,他们敢不敢说这样的话?恐怕不敢,说了还怎么博人眼球呢?
更有甚者,把套利这种理念引入到基金生态,这绝对是整个社会的害群之马,应该被监管机构马上予以取缔!
什么叫套利?
套利就是一部分人乘借市场本身存在的结构缝隙,或是大家的投资行为偏差,通过一方收割另外一方,来产生超额收益的手段。
所有套利行为皆为零和博弈。你赚的并不是投资本身产生的收益,而是市场上那些被收割的韭菜的钱。
试问,如果一个“野基大神”对身为普通投资者的你宣称,可以用基金套利,其目的是教你收割别人,还是把你当韭菜收割呢?
我觉得更大可能是把你当韭菜,交给别人收割。
赚套利这件事,是那种血条无限厚的金融大鳄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普通投资者购买基金的本意,应该是为了回归资产配置,让资产实现平稳增长。
03
说了半天,这波基金热有一定正向意义,至少能让很多平时不关注理财的人都有了理财的愿望。
当然,也正是因为很多人平时不关注理财,没搞清楚基金是什么,自然就容易上了这些野生基金大师的船。
我一直认为,买基金不宜一上来就直奔具体产品或基金经理,而应该用资产配置的思路,看看意向产品能否匹配自身目标。
过去没有基金的时候,一个普通的成长中家庭,如果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闲钱,现金流捉襟见肘,想做资产配置很不现实。
因为好的资产入场门槛都比较高,一个月几百块钱连开户费都不够。
可现在有了基金,优质资产的门槛大幅降低,大家就能用比较少的钱实现资产配置。这也是基金这个工具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
本文编辑:李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