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地摊”成就出千秋事业?具备这五点商业思维

147小编 198 2025-01-08

搜更多精彩内容
史记司马迁货殖列传

被称为中国第一本经济书的《史记》里有一章节叫《货殖列传》,是司马迁总结了许多在汉之前成为富甲一方的人的经历。无论他们的从事士、农、工、商、贾的哪一种,并非分封世袭得来,而的都凭着自己的智慧挣下了世代享用的财富,可与国君一样分庭抗礼。

司马迁只是转述与记载了他们的事迹,留给后人可以思考与学习的价值,但从这些人的一生经历来看,都且具备着一定的才能,而且是大多数人不具备的。看似简单,若能一生坚守做到,又实则太难。

我总结出来以下五点,可供大家参考与深思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在当下地摊经济开放以后,有的人想从小贩开始做起,这些都是一种商业活动,若能从小做好也不失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一、生存之后才有生活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讲如何引导人民的商业活动:

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意思是说最佳的上策是顺势而为,其次是因势利导、教诲、制定规则用以约束,最下策的做法便是与民争利。

因为“逐利”的过程都是自发的,不会被谁逼着或被动的去做此事,有利可图,人们都会尽可能的发挥出自己的才能,竭尽全力的去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市场的气象便自发形成。

比如,当经济处于萧条的状态时,人们为了满足各人的生存与欲望,只要在城市允许的范围之内,都会自发的产生出无数种维持生存的商业活动可能。允许摆地摊,就会出现很多自带手艺的人走上街头,拿出自家的绝技以揽客;或低买高卖做倒爷;或利用地域的特产优势与个人的货源优势,都能形成一股浓厚的商业气息。既能解决人们的生存与就业,又能活跃城市的经济。

因为只要当经济达到一定的程度,人们才能以礼节与行为的规范约束自己,才能做到遵纪守法,才能知礼而行礼;若整日食不果腹,连最起码的生存都无法维持,又如何上升到精神层面去思考更多呢。

故而,《史记》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二、治国治家乃一体:计然之策

司马迁在《史记》里多用故事讲述一个道理,让后世之人在先人的人生经历里自己去体会,去悟出对自身有用的东西。

在《货殖列传》里讲述了许多富人致富的故事。典型的是范蠡和计然辅佐越王勾践雪耻的策略,总结出来有五点:

1、时与用。必须掌握好货物的供需行情。

供是一条线,包括时令、节气、何时丰收何时欠收、何时涨价、何价可卖可进、怎样储存、如何运输、整体费用、最底价多少不至于亏本等等方面。

需是一条线,何价进来何价卖出,中间的流通价是多少才有利可图,不至于做亏本买卖;当地人的喜好习惯;天气与时令对于货物的要求;中间差多少才让上下游都能保持可观的利润才能维持长久的商业合作关系等等。

2、不可高位囤货,掌握高抛低吸的原则。

这一条是无论实体货物还是对于我们当下的虚拟商品,包括股票和炒币等,都是同样的道理。只有适时的掌握好高位卖出,低位买进的原则,才能把中间的利润最大化。当然,无人可在最高点卖出,最低点买进,没有极限,全凭自身对于时局的判断,果敢与预判,这即需要做事的魄力,又需要对自己行业的清晰认识,才能生成最佳的决策,不至于误断。

3、凡是必需品的东西大多属于有保质期的,但也是关乎民生的物品,必须要快速流通,不可久藏,切忌冒险囤积居奇以求高价。

这类商品一般属于快消品,定位于快消,便是快速流通,时间短,消费频繁,中间的利润自然是无限循环的。

4、任何商品,只要它是属于商品,为人们生活做辅助的,都会经历价位的波动,一方面因为生产原料(包括自然现象的因素)的原因,另一方面还有人为炒作的原因。价格的波动都是会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贵到极点一定会回归到正常的价格,贱到极点又一定会在适当的时机变得贵重。贵了便卖,贱了便买,这是商人的规则。

但是切忌,自己无法掌握时事,又不知分辨,便会套牢在高价,造成极大的亏损;又遗憾低价未购进赚得差价,而怨天尤人。

往往很多人,就是这么一次,便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启了他日后平顺的经商之路,所以,眼光很重要,魄力与自身的才学更重要。

5、识才。懂得任用贤人。有时候老板懂得一切,下面的人若用得不好,也无所成就;但若老板善于识人用人,一切贤能可收于门下为我所用,那么他取得的成就便是不可限量的。关键是你得用什么方法留住人才,人家凭什么为你卖力,而甘居于不如他的你之下,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老板深思与把握的问题。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绝技”,也有他的过人之处,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长处,能够圈住人才,才是当今成就的王道,也是长存之道。大到国,小到企业与店铺。

范蠡以为,计然的这几点策略对于治国非常有用,那么用于治家固然有效,于是他效法此法,三次挣得万贯家财,富甲一方,又散尽千金,再次成为一代“财神”。

三、为什么越无忧越贫穷,越忧患越富有?

我们经常会看到月光族的人群,多半都是衣食无忧的家庭,只顾自己,不用去赡养父母,也不用为房子车子忧虑的人。家庭条件一般都是小康或中等收入的,从小没有吃过生活的苦。

所以,他们会自己赚钱自己享乐,也不用过多的考虑将来的生活或危机的发生,因为这一切都有着他们想象中是后盾。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讲到:楚越地区,地广人稀,食物丰足,没有饥饿之患,但是当地的人们却大多没有积蓄,都是贫穷人家;而在江淮以南的地方,地少人多,又有水旱之灾,百姓们大多喜欢积蓄储存,以备不时之需。虽然平日过得辛苦,但大多安乐平稳,能够有足够的准备以应对灾荒与危机的发生。相反,平时衣食无忧之人,大多没有忧患意识,都是过好当下,等到危机来临之时,也毫无准备,只得剩下一片凄凉,死生之地比起贫困地区要更为严重。

所以,懂得居安思危的心,才是任何时候必须培养与教导的安全意识。

四、人人都在“趋利避害”,也并非坏事

司马迁以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人会讨厌财富。

为官清廉,便能长久做官,既稳定财富又会累积;

商人买卖公道,不耍奸诈,也是为了生意能做长久,招来更多的顾客,也能长久的挣更多的钱;

行军打仗,冲锋陷阵,赴汤蹈火,那都是因为有重赏的驱使与安顿后方的无忧;

劫匪冒险做坏事,盗墓贼出没,恶事不断发生,这些都是因为背后巨大的利益趋使。

在追逐套利益的同时,有人只懂“趋利”,有人却懂得“趋利而避害”。

只为“趋利”,便会让人迷失双眼,不知方向,一味的逐利而不顾后祸;而趋利的同时还懂得避害之人,才是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利”可以趋使人们的行动,勇往向前;但“害”的分清却可以终止盲目与愚蠢的行为发生。

五、万事成就,最终不过一个“专”字

在《货殖列传》里讲了无数的小故事,大人物小人物,最后司马迁总结出,凡事所成之人,最开始都不是什么大富人家,或是分封之家,而都是从底层做起的一些普通群众,但最终他们却拥有了富甲一方,福泽后世的财富,皆归于一个“专”字。

任何小本买卖都能成就大事业。正如“老干妈”、“周黑鸭”、“阳江十八子刀具”等等,都是把任何小的买卖做到极致,做到专一,然后做到了一流的地位,同时也挣下了万贯财富。

行行出状员,只要贵在“专”,任何行业都可以造就出人才,也都可以成就一门学问。

但反观我们现在,有多少事是真正在“一心不二”呢,要做到“专”,太难太难了,看似简单,却最让人难以做到,所以,有所成就的人也往往不多,大多是这个缘故。

任何小事物做到极致,都能发出巨大的能量。

六、总结

很多人生意失败之后,便怪外部环境不好,怪形势不利,怪自己选错行业,怪天怪地怪别人,若能早早懂得司马迁的《史记》里所记载的这一切,读懂悟透,掌握了经济运行的规律才去从事一番事业,牢记先人早已为我们总结出的利弊,以及经验教训,又怎么会做不成一番事业呢,或许也不致于亏损得倾家荡产。

《货殖列传》里讲述的各种经济规律,无论何时都适用,因为做事的不过都是人在做,贩卖的货物也不过都是民生之物,万变皆不离其中

若早些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做任何事之前,以先人的遗训为本,坚守自己的底线,生存得足够好之后,再去考虑如何提升生活的品质。

过日子,终是要精打细算,勤劳节俭,还要在万人万事中出奇制胜,才是永保代代兴旺的发家致富之根本。

原来,我们一直忽视又总结得面面俱到的所有经典,都早已藏在了古人的智慧里,经典之书不可不读,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总结,当得后世之人不忘祖训,代代牢记,方可成就。

上一篇: 商业街如何聚拢人气?看他们是怎么做到人流爆棚的
下一篇: 历史文化商业街如何做到“才貌兼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