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蓉真“长脸”,在国外看秀穿搭从未输过,简单一身黑造型美炸
57 2025-01-07
在公众的刻板印象中,某些职业似乎充满着神秘感,比如女记者。这一名词在香艳程度上虽然稍逊于女主播,但在网络的热门词选中总是位居前列。
美剧往往喜欢将女性角色设定为女记者,比如风流不羁的钢铁侠曾经和某女记者共度良宵,《纸牌屋》男主人公也和一个叫做zoe的女记者有过一段孽缘。可以很轻易地发现,这些美剧里的女记者在穿着上基本被设定为如下两种服饰语言,其一为T恤、牛仔裤加肥大的工装外套,后者则是在出席正式场合时的衬衫加西裤,或者简单的one-piece连衣裙。以zoe为例,在大部分出现的镜头里,她总是不加修饰,将长发简单地扎起,穿着廉价的T恤和牛仔裤,有趣的是,她却因为穿着那条唯一的拿得出手的礼服裙参加酒会而获取了男主角的注意。
从服饰经济学角度来讲,任何一个群体的存在总是具备其商品化的社会基础,能够引起公众对某一群体关于统一印象的社会效应。而事实上,女记者的穿着并非如美剧设定的那样两极化,往往受到自小的家庭教育、生活环境、性格乃至籍贯的影响。因为向往自由,这些“风一样的女子们”往往通过服饰这一外部符号为她们的职业人生打上个人化的注脚。
大学时期,我曾经在CNN某分站实习,分站里的10来位员工,除了摄像师,基本上都是女记者。土生土长的美国女记者是一位正能量爆棚的美式范儿大妞,她喜欢将一头金发梳得蓬松,穿着低胸T恤、牛仔裤和人字拖上班,每天下班后必然得去酒吧喝上一杯马丁宁,第二天依然一刻不差地准时到岗。韩国女记者在穿着上相对严谨一些,更爱条纹衬衫和黑色西裤,颇有些韩剧里的office lady的调调。她的性格如同服饰风格一样较为坚硬和刚烈,曾经在外拍的时候一边骂着“fuck”,一边拽着我突破武警的重重障碍。另外一位美中混血的女记者则考究得多,丝质的小礼服或者大牌的风衣是她一贯的风格,恰好和每天中午例行的蔬菜沙拉搭配在一起,俨然她那活生生的性格写照——在不断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中,消弭与生俱来的对于人生的怀疑。
相比丰富多彩的外媒女记者群像,中国的女记者这一群体则显得面目模糊。比较有意思的是,在相当大比例的高知阶层里,央视女记者柴静为代表的“文青式”女记者装扮被看作这一群体的标识,比如一年四季戴着质地不同的围巾加上长裙飘飘,永远不够时髦,永远一脸聪明相里夹杂着惊讶和懵懂。一般来说,这一类型的“文青”装扮往往以生活版、文化版女记者居多,而社会调查类女记者往往偏向于美剧里的牛仔裤加工装外套,怎么舒服怎么来,财经女记者在工作时较为喜欢穿西服,参加酒会时则神似“名媛style”。当然,也许某一条看似时髦的小黑裙在淘宝上的标价不过几百人民币罢了。
扪心而言,譬如广大农民朋友等普通受众永远不能如我这般对于女记者的穿着有如此深刻而细致的体会。在全国将近14亿人口中,大概一半以上只能通过电视这一传播载体对女记者群体获取一鳞半爪的直观印象。多年前,他们大概知道圆圆脸、大眼睛,提问十分有力和尖锐的吴小莉,而如今在“两会”上秒杀菲林的女记者,虽然大部分为了获得提问机会而戴着红围巾或者穿着红西服,但总有人由于心情过于紧张,提问过于缺乏水准而遭致恶评。正如网友狠踩穿着低胸衣采访的央视女记者,热捧神似佟丽娅的新浪实习生一样,受众对于大型会议上浮夸表面的过度关注,在某种程度上“物化”了女记者这一注定不需要以性别获取关注的严肃职业,静水流深之上的浮萍,遮蔽了背后大部分在为新闻自由做出不懈努力的坚毅女性。
写到这里,我也开始深刻怀疑这一篇文字的存在意义。或许女记者们也该向我这样的无聊人士表示抗议:不要关心我们穿什么,请关心我们的作品!以上为笑谈,如有雷同,纯属抄袭女明星的口头禅而已。
(作者为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员)
文章选自《证券时报》
文|周凯莉
============今日推荐===========
搜狐财经★微信号: sohucaijing2013
不海量,不枯燥,财经可以很简单!这里有最及时资讯、最独家爆料、最麻辣点评,这里用天空的视角关注民生生活,以地面的高度解读投资热点!另有麻辣犀利美女小编,每晚看心情与您聊天。博主每日必关注,特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