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影响颜值?不尽然吧,学会这样化妆,“四眼妹”也能变好看
129 2024-11-16
我们已然完成了“文化自觉”的培育以巴黎为中心的西方现代时尚,可追溯至19世纪中期,到今天不过近两百年历史。而中国的时尚从改革开放算起,到现在也就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相较于西方时尚,中国时尚起步明显晚了许多,但若以十年作为一个发展周期,在这四个十年之间,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第一个十年,人们对时装的概念仍然模糊不清;上世纪90年代,时尚杂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土设计师在国内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崭露头角,行业的大气候初步形成;新世纪的头一个十年,第一批赴海外学习时装设计的留学生归国创业,中国设计跨越了一个大台阶;如今,线上精品店和线下买手店在各线城市全面铺开中国服饰杂志,时尚已经成为融进日常的一种自然形态。
在这数十年当中,人们还经历了时尚认知层面的巨变。举个简单的例子:十多年前,全身上下借西方一线奢侈品品牌的logo包裹起来的现象成为一种主流,并被诟病为“土豪心理”。
而就在不久前,因为在支援河南的灾情中捐赠巨额善款,国产民营运动品牌鸿星尔克受到了全网消费者的热情支持——今天的时尚消费者,正在慢慢抛弃对西方时尚的盲目崇拜,并把时尚同现实的柴米油盐化为一体。联系到此前“国潮”的流行,这些现状,将公众视线引导向一个新的现实:我们已然完成了“文化自觉”的培育。
既然说到文化自觉,让我们梳理一番过去四十年间中国时尚的变迁。当年来访的圣罗兰对中国文化满怀炽热,这位钟情于在世界各地寻找“异域风情”的设计师,将他的中国之行的见闻化作笔下的设计草稿,最终呈现在时装中。于是,带有中国明清建筑特征和中国戏曲元素的圣罗兰时装作品,在巴黎成了一时的热门。
西方时尚的语汇中也由此多了“中国风”这一说法。受此影响,上世纪90年代初成长的第一批中国时装设计师也急于给这样的风格贴上标签。那十年间,我们见到了整齐划一的风格呈现——大量水墨、书法元素被用到服装上。从今天的立场来看,这看上去固然十分生硬中国服饰杂志,却是中国时尚史绕不开的一段历程。
千禧年之后,学成归来的留学生带来西方的创意技法,本土设计又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西方的解构主义在这一时期成为绝对主流,虽然这一阶段的本土设计超越了此前民族元素的生硬表达,但也只能评价为“师夷之技”的开端。
巧合的是,在接下来的十年直到今天,西方时尚也经历了话语权力下沉,“时尚民主化”的提法在媒体措辞中频频出现。巴黎正经历“去中心化”的过程,其在时装界中的地位被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力量逐渐消解。而在这一轮创意力量的涌现中,中国设计新生代便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文章摘选自《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