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搭皮肤黑的人一定都不敢转!
190 2025-01-12
明清两朝在历史时期上具有连续性,但在服饰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异,这背后暗含着审美取向的变化,而审美取向变化的背后则暗含了民族文化的因素。
明朝是汉族人建立的朝代,朱元璋在建立之际,借鉴了很多宋朝的文化因素和典章制度,所以整个审美取向仍然是延续了前续王朝的关注之处。
但清朝统治者作为满族人,有自己的文化制度,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尤其是旗装,一整套满清独有的服饰,体现了背后的文化底蕴。
服饰作为一个朝代民众的门面,代表的不仅是时代审美的变化,也暗含了统治阶层对民众的控制程度和吸引程度,就如清军入关之际的“剃发易服”,尽管明朝遗老和汉人不愿意屈从于满清政府,所以不愿意剪掉受之父母的头发。
然而,一段时间过后,在满清政府的压力下明朝服饰,大多数人还是剪掉了头发,这就表明满清政府对明朝遗老和汉人的权力建构已经获得了成功,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一、明朝服饰
1.明朝官服的样式与含义
明朝由于是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所以在服饰上会因袭旧朝。明代服饰制作精美,工艺水平很高,早已改变了秦汉时期的粗糙制作方法,因为服饰政治化以后,服饰的制作是统治阶级治理能力的又一表现。
从思想层面来看,明代的思想比较保守,所以在服饰方面也会偏向保守,可谓“上承周汉,下取唐宋”。从节日角度来看,常服和官服是不同的,官服的制作更为精美,官服囊括的范围更广,从京城官员到地方官员,从朝中官员到皇帝服饰,都各有千秋。
首先是官员的服饰,明代文武官员服饰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赐服等,这些服饰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服饰所应用的场合有所不同。官员平日在衙门里面会穿常服。
具体来说,明代官员朝服的特点是大襟、斜领、袖子宽松,前襟的腰际横有一下打满裥。常服的规制在影视作品中比较常见,即头戴乌纱帽,身穿团领衫,腰间束带,这一点与宋朝的官员服饰有很多相似之处。
根据《明史》记载,明朝官员服饰上所绘图案也因官员品阶不同而有巨大差异,“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翰林科道不限品级皆与焉;惟部曹五品下不与。”
在明朝的律令中,官员错穿服饰,或穿高阶服饰,或穿低阶服饰都会被认为是大不敬的事情,会受到惩罚。
与官员相联系的服饰就是宫廷命妇的服饰,命妇是指有封号的妇女,这类人享有各种利益上的待遇,命妇的范围并不广泛,主要是指官员的母亲、妻子,这些命妇也有品阶的区别,在封建社会,命妇品阶主要依据丈夫的官爵高低来确定的。
据记载,一、二品命妇霞帔用蹙金绣云霞翟纹,三、四品命妇采用孔雀纹,五品命妇采用鸳鸯纹,六、七品命妇采用鹊纹,上述命妇的服饰都有共同的花纹,即云霞。品阶较低的八、九品命妇霞帔用绣缠校花纹。
2.明朝百姓服饰的样式与含义
与官员的政治性着装不同,百姓的服饰不仅要满足美观,还要满足使用轻便。普通民众偏爱上袄下裙的服装,上袄的样式很多,从领子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交领、方领和竖领。
女子常会在裙子外加一条短小的腰裙,明代的裙子有很多道褶子,为的是体现出飘逸和修身的感觉,所以又被称为百褶裙,这种裙子在当今复古之风盛行的时代非常受欢迎。
在服饰色彩上,明代服饰在初期崇尚浅淡色彩,到后期,才出现浓墨重彩。明代服饰虽然继承自唐宋,但与唐宋又不太一样,例如唐朝的裙子流行的是上衣短下裳长,而明朝的裙子则拉长了上衣,垂至臀部,但稍短于下裙,尽显端庄之姿。
明代妇女除了有上衣下裙的服饰以外,还有衫、袄、霞帔、褙子、比甲等,主要是模仿了唐宋服饰,但以对襟为主,明代妇女的着装在衣裙之外还会有褙子,褙子一般呈对襟样式,从领子一直通向膝盖。褙子有宽袖和窄袖之分。
从明代的官服和民服来看,由于社会风气趋向保守,服饰也偏向保守,再加上受唐宋影响,上衣下裙的样式拉长了上衣,将开放的唐朝所想要显露的身体部位完完整的遮蔽起来。
同时,官员服饰仍然延续了前朝的品阶制度,表明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在某些方面的规定仍然是不变的,政治性和政治化在一个中央王朝是必然的主题。
二、清朝服饰
1.清朝官服的样式与含义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统治政权,在服饰上实现了满汉融合,但仍以满族服饰为主。清朝建立之际,统治阶级推行剃发易服,并于1652年颁布了《服色肩舆条例》,从法律上自此废除了明朝的服饰制度。
清代的官服以长袍马褂为主,头戴的帽子似斗笠,根据品阶不同,帽子的颜色和孔雀翎上的“眼”有不同,眼多者,地位更尊贵,但一般来说,有“眼”的人就已经是身份尊贵的人了,因为只有亲王和功勋大臣才有佩戴的权利。
除去与官服搭配的帽子,朝珠也与官服搭配,四品、五品及其上的官员才配有朝珠,这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在官服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官服,即蟒袍,皇帝的龙袍就属于蟒袍,只不过有九条龙作为配饰,蟒袍上龙的数量越多,地位越尊贵,亲王、有功之臣等人的蟒袍一般镶有四条龙。
与清代官员相联系的仍然是命妇。命妇的服饰依然根据丈夫的品阶不同而有差异,而且还有文官和武官的区别。
据《明史》记载,“清末品官的命妇有用圆形补底。一品文官绣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鸂鶒;八品绣鹌鹑;九品及未入流的绣练鹊。”
从不同群体的服饰来看,对官员及其夫人的服饰规定较为严格,对其他无品阶的妇女就要求较低,甚至比较随意。
2.清朝百姓服饰的样式与含义
清代普通百姓的服饰分别为满族女子和汉族女子的服饰。清代满族人多为贵族,满族妇女多穿旗装,穿花盆底的旗鞋。清代初期的汉族女子主要穿戴明朝款式的衣衫,以上衣下裙为主,只是袖子和衣服日益宽大,富裕之家还会在衣服外面镶上图案,以示尊贵。
清朝建立之初,汉族女子的服饰之所以仍沿袭明朝,是因为清政府没有强制要求女子易发易服,只强制男子剃发易服。
在《大清会典》和《大清通礼》中,有很多关于清代服饰的规定。尽管政府没有强制规定清代的汉族女子应该穿什么,但却明确规定了汉族普通女子不应该穿什么,具体来说,奴仆有专门的服饰,不得随意使用珠、翠、金、银等主人使用的饰品。
普通女子不得使用命妇们的整套服装,更不能穿“时式装”,因为这些新式衣物应当首先在地位尊贵的贵族中间穿戴。
宋晨怡在《浅析明清时期的服饰文化变革与融合》中道出了明清女子服饰的差异,“汉族女子的穿着还保留明代的遗风,多以上衣下裳或上衣下裤为主。而满族女子则穿不分衣、裳的长袍。与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满族女装更具有民族特色……”
在清代女子服饰变迁中,有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着旗装的女子开始模仿汉女子,穿戴汉女子的服饰,这一现象就等于清朝身份高贵的满族女子穿了低下的汉女子的衣服,所以一起清朝任重和宣宗的愤怒,被认为是不尊典章制度和祖制的叛逆行为。
三、总结
明朝和清朝的服饰内容丰富,尤其是王侯贵族、达官显贵的服饰种类和规定更是大不相同,要遵守吉、凶、军、宾、嘉等不同场合的规定,不同场合,服饰,参加者的身份都有明确规定,这虽然已经越出了服饰的范围,但是服饰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一个人的服饰就可以看出其阶级、官位、家族背景等等,所以服饰变迁的背后不仅仅是审美取向的变化明朝服饰,更是封建王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结果,而这只是隐含进了服饰变迁史中。
审美取向代表了一个社会最主流的价值观,明清服饰的变迁也表明各自的价值观因为时代、社会环境等的变动而产生了显著变化。
魏晋时期,崇尚“建安风骨”,士大夫的衣袍以宽大为主,将自己随性自在的胸襟通过服饰展现得淋漓尽致,明代尊崇程朱理学,社会服饰逐渐走向保守,窄袖长裙变得流行;清代将满族和汉族文化揉合起来,上层贵族女子着旗装,下层女子的穿着仍然与明朝时期有很多相似之处,粗布麻衣依然流行。
四、参考文献
1. 张廷玉:《明史》
2. 《大清会典》
3. 《大清通礼》
4.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