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穿大衣,流行搭配这几条裤子,时髦洋气又显瘦,多久都不过时
114 2024-12-29
作者:张仲伦 崔彦章
不知怎么,说起轮胎,笔者就想到鞋。陪老婆逛商场买鞋,七八百元一双还是打折后的价格,不禁愤愤然:市场上买两条205/55R16说不定还有找头呢。
笔者在鞋业短暂地混过一年时间,那是个分工高度专业化的行业:男鞋与运动鞋的顶端是高端运动品牌的拥有者,他们既不生产鞋也不生产服装,其核心能力是人体运动科学,是职业体育赛事和社区业余运动的热心赞助者;女鞋的顶端是各种奢侈品牌,引领时尚与潮流但从不解释;中间是掌握各种销售渠道的贸易商,以当时国人不能理解的苛刻鞭策制造商;基础是一大群争夺订单的鞋业厂商。
笔者工作的单位最多时曾拥有十多家鞋厂,说起来国内制造的第一双耐克鞋还是他们其中之一生产的呢。鞋业厂商中的台资鞋厂,对成本与质量控制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与他们相比,我们的鞋厂就是个不知世事变迁在街头小巷觅食的落伍工匠。到2000年前后,果然十多家鞋厂只剩一家做工矿雨靴的与一家做硫化鞋的还在苟延残喘,其余荡然无存。
鞋与轮胎从功能上讲都是人体运动能力扩展的工具与护具,但是速度级别、设计原理、制造工艺、耗用材料上均不可相提并论。那为啥一双鞋会贵过两条轮胎呢?
深入探究下去,也不是所有的鞋都贵过轮胎。女鞋的价格带有太多的时尚这种非理性因素,不好比较,就男鞋与运动鞋来讲,国际品牌的一双鞋大约与米其林、倍耐力、横滨等等的两条轮胎相当或者稍低,但会贵过两条国产轮胎;一双内资品牌的鞋大约相当于一条国产轮胎;街面上有三五十元的一双鞋不会有一百元以下的轮胎。
鞋业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同样经历过普遍的破产重组、温州与福建鞋商的浴火重生、反倾销与反补贴等等。内资鞋业有所崛起,是在终于明白销售通道建设的重要性之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话也是国人说的,但实际上不逼到角落里国人往往难以自省。
2004年兄弟自以为可以影响决策的时候就提出过轮胎企业需要自建直营渠道,但是当时轮胎企业日子好着呢,轮胎只要做出来就有人买,国内不要国外也有人要,谁费事听你一个书呆子啰里啰嗦。
产业的发展规律,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回顾鞋业的发展历程对今天寻求发展方向的轮胎行业未必没有借鉴意义。近期关于国内轮胎行业发展方向的讨论又成了热点。前有于清溪副司长《关于轮胎战略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虑和探讨》的发表,后有森麒麟公司计划以智能化与信息化实现轮胎工业4.0、华南轮胎公司开设旗舰店布局轮胎直营渠道建设。有顺势而为的,产品出口,企业也要出口,在东南亚建轮胎厂总不能征我的反补贴税了吧;也有紧跟中央号召,思考互联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轮胎企业发展的解决方案的。
笔者以为,要厘清轮胎行业的发展方向,至少需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模仿还是创新,这是第一个问题
林毅夫发表在《新华文摘》2015年3月号上的文章《怎样应对当前经济增速下滑》认为:“经济要持续增长,一定是靠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都在世界最前沿,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都必须靠自己发明。发明的投入非常大,风险非常高,所以100多年来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维持2%的增长,加上人口增长,不到一个百分点,经济大约维持3%的增长。发展中国家有技术借鉴、引进、模仿、集成的可能性,所以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成本和风险小多了。从一些表现好的国家来看,依赖后发优势经济增长可以达到7%,甚至更高。”
万维刚发表在南方周末上的《该死就死的市场经济》对此也有精彩论述:“中国经济的成绩比纯自由市场经济还好,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个道理可能在于‘知道’。当前中国模式的巨大成功,很可能恰恰是因为起点落后。如果你落后于人,你最大的好处是你‘知道’路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根本不需要自己尝试,把别人已经证明好使的东西拿过来就可以了。这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让一帮小公司瞎搞,而是国家直接组建大公司搞垄断经营,集中力量办大事。你的任务仅仅是模仿和做大,创新是别人的事。”
这样看来,也没必要把“双反”的结果看得太重,“双反”只是让国内轮胎企业的起跑线向靠近公平的方向挪了一挪,最起码的,后发优势仍在。条约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同样应当遵守,违反规则取得竞争优势无论如何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至于国企与民企间“双反”税率的差异,如果对应的是倾销幅度,那么减损国内消费者的利益补贴国外消费者,这个“共和国长子”怎么也不能算是国内消费者的长子吧?
道理浅显得很。兄弟惭愧,别人嚷嚷创新也就罢了,兄弟却身体力行好多年,动辄找文献查新,看看别人没做过的才去做,其实就是傻,“借鉴、引进、模仿、集成”这八字诀才是真正的内功心法,至于模仿谁,不言自明。
因创新而吃亏的现象,笔者身边就有不少例子:比如华南轮胎公司,上世纪80年代末是全国第一家能够生产全系列子午胎的工厂,他还不是产品上的创新,他的产品跟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创新的仅仅是在一个普遍使用斜交胎的市场推广子午胎。一开始也就他“一个人”在市场上宣讲子午胎的优越性,真正的“寂寞英雄”。
那个时候,南北两个大众、海南马自达这些当年的高端主机厂的原配胎都是华南轮胎公司生产的,高峰时配套量占了产量的30%。等到市场认可了这个产品,华南轮胎公司已经亏损了12年。这12年也把股东的精气血耗得差不多了,无力再继续支持他发展了。
2模仿什么,是第二个问题
笔者以为,模仿什么的问题,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同阶段的企业与产品,各有其所需。
(一)就产品而言,还处于关注产品如何制造,质量与成本如何控制的产品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解决的是产品自身与其市场定位的一致性问题:你定位高,自然要精耕细作;你定位低,你说你不是粗制滥造似乎对自己也没多少说服力。这个阶段,可以模仿的是广为人知的日本家电的价值设计:10年不坏,到了10年就坏。如果你定位高端,那么可以借鉴笔者曾参观过的一轮胎企业的密炼车间,他们将N330炭黑的料仓从通常的1个增加到3个,分别储存不同供应商生产的N330炭黑,投料时从3个料仓中按投料量各供料1/3,以削弱不同供应商提供的N330这个材料的不明确的不稳定性,质量的精细控制一至于此。
产品发展的中级阶段关注的是产品的研发。饱受诟病的抗日神剧,据说都是精心设计的:“人家的专业精神到达这样一个高度:认真分析什么样的低俗元素的组合最受中国人喜欢,甚至做出一部剧后专门请人到网上骂,这样就有人看。说白了,还是市场充斥着低俗的口味。”
18年前,笔者在一轮胎企业依样画胎、闭门造胎,运用的工具在今天也算得上高大上:三维有限元分析,还在构思进一步构建神经元系统来把轮胎设计干得更漂亮一些,有一天好像是梦醒了说啥也不愿再干下去了,说实话正是这个工具促使笔者放弃了在轮胎设计技术方面出人头地的想法:因为缺乏验证手段,你的设计既不可能被证实也不会被证伪,充其量就是孔雀的华丽尾巴而已。
橡胶制品不可能单单依靠室内测试完成研发的验证工作,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在残存大一统经济影子的上世纪90年代,轮胎行业还有交通部在徐州设置的轮胎试验车队在运作,给轮胎企业提供少得不能再少的实际路面行驶信息,现在连这个也没有了。当然还有科研院所提供轮胎剖析报告,但这种剖析报告本质上还是室内测试的结果。笔者不太清楚是否有办法让轮胎经销商提供确实可靠的轮胎路试数据回馈给技术人员验证设计,当年笔者倡议建设轮胎直营渠道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回馈设计验证数据。
不知道是否有人同意笔者的观点:F1方程式赛车正是全球顶尖轮胎厂商验证轮胎高速性能的路试现场。所以,就轮胎企业而言,产品发展的中级阶段要模仿的是怎么形成从客户需求调查与分析、设计、制造、验证、用户体验、回馈与改进的闭环。
(二)就企业而言,这种模仿即包括生产组织上的模仿,也包括经营方式上的模仿。前段时间,美国有咨询机构发布调查报告,认为“中国制造”的廉价“王位”已遭“罢黜”,李毅中也引用其中的观点,称长三角制造业成本接近美国的95%,几无任何优势,连传统产业纺织企业也有搬到美国去的。忧虑国内制造业成本快速上升的,还包括财政部长楼继伟。
确实,微信上流传的视频从摘葡萄、屠宰、铺路铺铁轨到制鞋,以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智能化对传统产业生产组织的改造令人印象深刻。森麒麟公司的轮胎工业4.0计划,大约据此而发。
华南轮胎公司自建直营渠道是对经营方式的模仿。笔者没有考证米其林、固特异是何时自建直营渠道的,但提供包括轮胎翻新在内的全寿命服务应该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全球翻胎行业的翘楚是美国的奔达可、意大利的马郎贡尼等等,90年代中期后这些企业逐渐式微或者被收编。
笔者以为,轮胎工业肯定需要4.0,谁都需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降低劳动力成本。相比之下,自建直营渠道进行销售提供服务,均需要大量难以用人工智能代替的人力,在这方面,国内企业显然更易取得竞争优势。
3怎么模仿,是第三个问题
模仿有蹩脚的,也有高明的。笔者借此谈点对于模仿的观察,谈不上高明,仅供参考:
(一)90年代末期,创建企业文化是个热门的话题,后来讨论的热情突然冷下去了,据说是有领导讲:你一搞企业的懂什么文化,文化,那是人家文化人的事,你也配?但是企业确实需要有文化,文以载道嘛。
海尔是较早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资企业,早年的企业文化传播有声有色,还拍过一部叫海尔兄弟的动画。米其林也有自己的文化,他的卡通形象米其林公仔叫Bib,这位褶儿爷据说与人类相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北碱的研究,这位哥们是个比海尔兄弟更大的大腕,接拍过的影片有:巴黎的交通安全宣传广告《违章骑车会变胖,像沃贡人一样胖》、香港时尚大片《介于忍者神龟和那脑子之间的诗意》、日本漫画家驾笼真太郎作品《葬仪百景》、法国电影《北非13人连续暴行魔》、意大利《大师与玛格丽特》等等,其知名度与受欢迎度如此之广,以至于万圣节时,有人装扮成Bib仔的样子参加游行。此外,F1方程式赛车、米其林餐厅其实应该也是米其林文化的内容。
你已经可以发现,海尔的文化传播方式主要是灌输,跟上学时老师在课堂上教你的方式一样,可远观不可亵玩;米其林的Bib仔、F1方程式赛车、米其林餐厅都是受众具有可参与性的互动式文化传播方式。谁的生命力更强呢?F1方程式赛车、米其林餐厅甚至逐渐脱离母体演进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二)避免双重模仿陷阱
忘了是哪个机构的调查,国内企业管理层在决策时,大多数以同行业企业的经验为借鉴,这可以说是一个中国特色。因为据该机构的研究,美、日企业家主要以下属意见为决策依据,辅之以上司指示;英、德企业家主要凭借自身经验与外部专家意见为决策依据,辅之以下属意见。这是研究机构文绉绉的说话,往俗里讲,就是国人喜欢抱团,喜欢一哄而上,最后看上去面目都差不多。
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国内一省级研究单位是著名的橡胶助剂供应商,他开展市场调研,投入人力物力研发出一个进口替代产品,购置设备试生产后推广,没多久就会有人从国外代理同一品种产品的进口。这个研究单位发现,自己相当于在替后者搞市场调研、市场推广,还额外给后者带来两个便利:1)由于有竞争性的国产产品,谈代理时候的价格谈判能力提升了;2)后者跟着前者的步伐跑客户,后者由于代理的是国际知名企业品牌的同类产品,与质量控制能力相关的商誉更好,所以客户往往会选用后者代理的产品。
对研究单位来讲怎么办?申请专利保护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本身做的就是进口替代,所以不符合授予专利要求的新颖性。这种现象,笔者称之为双重模仿陷阱:研究单位模仿国外产品搞进口替代,贸易商模仿研究单位开发市场。从效果来看,就是印证了“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推广到整个行业,是不是会造成产业的空心化呢?
4谈不上超越的超越
最后,谈点模仿以外的话题。工信部2014年9月公告了《轮胎行业准入条件》,从设置技术壁垒的角度笔者以为欧盟的绿色轮胎标签法规是一个设计得更好的制度,立场清晰,简单明了:一方面,把复杂的专业知识简化成一个标签,轮胎好不好,贴个标签告诉消费者;另一方面,在鼓励轮胎企业降低轮胎滚动阻力节约能耗的同时,对矛盾的技术指标——轮胎抗湿滑能力提出限制要求。
笔者以为,已经跨过产品发展中级阶段的轮胎企业,需要思考的是:1)轮胎企业究竟需要建设一个怎样的核心能力的问题;2)树立一个怎样的价值观问题。在笔者的愿景里,思考这些问题的企业,将承担领头羊的角色,负起未来引领国内轮胎行业发展的责任:与其推动工信部发布《轮胎行业准入条件》,不如学习欧美轮胎企业推动轮胎标签立法。
(一)关于核心能力的问题
企业的发展阶段有各种各样的论述,无论是哪个发展阶段,都贯穿着核心能力建设这个主线。橡胶制品企业的核心能力,初期无疑是橡胶加工工艺,到了高级阶段,还是橡胶加工工艺吗?也是在2004年前后,当时资本市场风头正劲的格林柯尔系打算收购笔者单位的一家胶管厂,令笔者吃惊的是,顾先生费好大劲绕了个湾子先去收购了一家法国的流体动力研究机构,在他眼中,胶管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流体动力。照此可以理解,做上辅机系统的,核心能力不是工业控制系统更不是小料电子称,而是风力输送;做轨道交通橡胶制品的,核心能力是减震降噪;做避孕套的,核心能力是性文化与生殖健康规划。
核心能力的定位决定企业在行业内的分工:耐克和你都不会想象耐克去做女鞋,因为女鞋普遍的高跟设计显然与其倡导运动科学的宗旨相背离;你要定义你的核心能力是成本控制,做到极致,就是不断寻找成本洼地的台资鞋厂。
那么轮胎企业呢?
(二)关于价值观的问题
价值观是企业百年的根基。到产品发展的高级阶段,笔者理解是如何赋予产品以价值观并传播这种价值观。国人喜欢把商战比拟为军事谋略,讲求出奇制胜,但另一方面,“师出有名”也是国人的归纳。师出有名,讲的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应当是积极的,向上的,至少是健康的。
一个企业,老是要跟别人辩论“我是不是小偷,我守不守规矩”,在价值观的构建上,无疑已落入下乘。笔者担任一轮胎企业董事长的时候,曾与同事们分享过一个案例: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民营报纸如《申报》办得红红火火,到中日甲午战争,已经很具规模。《新闻报》是后起之秀,发展就有点困难。这时重大新闻出现了——中日开战,但是清军连续失利之下,大家连报纸也不想看了,谁也不想天天看打败仗的新闻呀,就跟大家不太愿意提起中国足球是一个道理。《新闻报》的编辑很敏锐,机会来了,怎么办呢?清军打不了胜仗那就编呗,《新闻报》中的清军开始连克强敌,为了增加故事的可读性,编辑们还煞费苦心地杜撰清军大摆尿壶阵大破倭寇的消息。
《新闻报》的销量开始持续上升。江浙水网密布,发行迟缓,新闻从上海发出到了松江已经变旧闻了。《新闻报》编辑们购置汽艇,自建发行网络。甲午战争没打完,《新闻报》在发行量上已经战胜了《申报》。有同事认为《新闻报》的经营非常成功,可是笔者的问题是:到1949年,《申报》还在,《新闻报》上哪去了?背离新闻真实性这一价值观的企业可以取得一时成功,终究不能长久。
在经历几次巨额赔偿之后,国人早知世上已无费尔斯通轮胎,存留下来不愿被日资轮胎企业收编的研发人员组织了一个轮胎研发的咨询机构曾到访过中国,他们通过剖析认为不少国产的Z级、W级轮胎徒有其表。这个看法也许偏颇也许带有商业意味,但是米其林轮胎宣传其刹车距离比别人短一米,我们至少有部分企业不能提供自己的轮胎在干、湿路面、雪地上的刹车距离的可靠说法,大家重点宣传的都是:轮胎耐磨耐用。笔者以为,米其林说刹车距离短一米,比较的大约也不是国产轮胎。
笔者早年求学的时候,老师说起他开发汽车雨刷的过程:开始他要做一个耐用的雨刷,做来做去做不好,后来发现,汽车雨刷的要求不是耐用,是要把挡风玻璃上的雨珠刮干净,刮不干净了,这雨刷就得换了,否则影响视线影响安全,要耐用干什么?
24年前笔者与一班同学毕业参加工作,其中有一位,3年后回母校,已经是一个国有轮胎厂的技术科长,惹得大伙艳羡不已。详问快速成长的原因,他说他们厂一班中层干部集体旅游,途中轮胎爆了,中层干部损失惨重,所以提拔到他。闯祸的轮胎是他们自己生产的,怨不得旁人。这个企业早就不存在了,也不该存在。市场的惩罚多数时候不那么及时,但不会不来,比如去年以来的奶牛饲养行业,我87岁的母亲爱喝酸奶,也知道要安全省事的话,还是喝法资品牌的算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会有各种各样的价值观,诚实、勤勉、敬业,可以信托,始终是对制造业的底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