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岁男人:头发花白发型这样剪,干练利落,不油腻更气质
188 2024-12-23
临近中秋,就在各大零售商还在为月饼销量冲刺的时候,北京青年报记者8月24日发现,今年网售月饼包装盒也成了一门“生意”,不少爆款包装礼盒月成交量已达万单以上。在《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新国标的背景下,不少月饼礼盒生产厂家将生意瞄准了个人和中小企业用户,单独推出各种“吸眼球”的包装设计来争取DIY和定制市场。
月饼包装单着卖
热销款价格10元左右
“我们这款月饼包装盒做成了小翻盖加抽屉的款式,吃完了月饼这个盒子还可以做收纳盒用。”北青报记者发现,今年在月饼市场除了月饼礼盒和散装月饼外,一些原本只供应给月饼生产厂家的商品也被商家拿出来“拆卖”,月饼包装盒就是其中的一种。
今年《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新国标8月15日起正式实施,对月饼的包装、混搭问题进一步规范。按照新国标要求,月饼包装层数不超过3层;月饼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该新国标的公布,也给了月饼包装生产者们更多发挥创意来博销量的机会。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与此前月饼礼盒强调包装盒的繁复、材料的昂贵不同,如今网上售卖的五花八门的月饼包装盒中,最受欢迎的是典雅的国风派包装、可以再次利用的包装以及各种趣味包装。
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店铺中,该店销售的“盲盒月饼包装盒”颇受欢迎,月销量已经超过2万单。该包装礼盒与不少小朋友玩过的抠抠乐类似。这款礼盒不仅需要抠开上面的遮盖层才能拿到里面的月饼,被抠开的位置还有各种不同的祝福语。
另一款可装6块小月饼的礼盒包装,把月饼取出去后就可以“变身”成小提灯。这款月饼包装盒也在这个月卖了1万多单。同店的国风极简款、“无饼不欢”书法题字礼盒也售卖了1万多单。
此外,还有一些融入了纸雕元素,打开包装后就能变成一幅3D图画的包装盒,以及盒的内衬材料拆下来,还能当成立体拼图的包装盒。有的盒子打开是错落有致的内盒,合上后能组成一个严丝合缝的魔方式包装盒。还有的盒子外观本身是PU材质配上大方的配色和图案,再搭配一条丝巾缠在提手上,就能成为外形如同女士手提包的包装盒。
这类新奇款式的月饼包装盒销量也颇为可观,其中大部分款式包装盒的售价在10元上下。可以变身小提灯的礼盒,3个一组售价14元月饼礼盒缎带饰品供应厂家,店家还额外送LED灯串。款式复杂一点的纸雕3D礼盒,售价58元。部分网店表示,如果购买量在50件或者百件以上,还能按照拿货的比例再打折。
哪些消费者
购买月饼包装盒
牛小姐是一家幼儿园的采购,他们幼儿园要在中秋前进行月饼制作的亲子活动。她今年为该活动采购的内容就包括月饼包装盒。“前几年的活动都是家长和孩子做完月饼直接拿走,但是这样总感觉仪式感不够强。今年我们特意在网上采购了一批可以变成灯笼的月饼礼盒,让这个活动看上去更有传统佳节的仪式感,也更有节日氛围。”
在网上买了马口铁提篮月饼礼盒的赵女士表示,今年她打算自己DIY月饼,并且装点好送给亲朋好友。“自己做的月饼不会撞款,也显得更有诚意。端午节的粽子都能自己做,月饼为什么非要买呢?”而选择马口铁材质的礼盒,赵女士也是为了方便自己对礼盒进行二次创作,要做到独一无二。
“以前也做过这种针对个人用户和中小规模用户的产品,不过往年还是把重头戏放在大客户上。但是今年大客户预订情况也不好,我们就拿出一部分精力来做个人和定制用户。”从事月饼外包装生产的宋先生表示,对于包装企业来说,豪华礼盒自然是成本高、利润也高,但有新国标和限价,再加上市场大环境,原本一些有合作的月饼生产企业产量都下降了不少,包装也就跟着一起下降了。
在宋先生看来,用来送礼的月饼礼盒跟普通人的审美还是有一定差异。“原来礼盒都是往商务方向做月饼礼盒缎带饰品供应厂家,送礼的礼盒要面子上好看,够高大上。而自用的大部分要精细,还要简单,最好还能二次利用。”这就需要包装或者生产厂家花费更多的心思。但是宋先生也坦言,这部分心思花得值,不仅卖给个人客户的商品能保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新的“买家”。“一些专门做DIY和烘焙原料的网店,也向我们要货,不光是月饼包装,还有很多其他品类包装,增加了新的大客户。”
多地消保组织
发倡议抵制过度包装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多地消保委和消协发布倡议:抵制过度包装,践行绿色消费。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采取相应行动。
浙江省消保委8月24日表示,包装是商品“无声的推销员”。高颜值包装的商品,往往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但一些经营者在包装的开发创新上,不是从功能入手,而是一味地过度包装,营造华丽、高端、贵重之气,以此抬高商品“身价”。如市场上的一些月饼礼盒,包装美轮美奂、极其考究,甚至用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造成消费者“买椟还珠”的困惑。
山西省消费者协会向全社会发出遏制月饼过度包装的倡议,切实增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营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
文/本报记者 张鑫
统筹/池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