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明星告诉你,拍合照如何不吃亏
78 2025-01-18
广西新闻网记者 廖志荣 文/图
民族服饰,作为一种群体性记忆,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生动的生活写照。当我们回首六十年来各民族群众的穿衣变化,会惊奇地发现,民族服装变革史就是一部写在每个不同年代的人身上、鲜活而富有说服力的发展史。在广西,无论是爱美的群众还是创造美的服装设计师,他们都在生活中见证了民族服饰的发展变迁,这是一种可喜的变迁。
缤纷服饰成八桂大地一道亮丽风景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生活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京、回、水、彝、仡佬12个世居民族和其他44个民族。绚丽多姿的广西12个世居民族服饰历史悠久,在现代服装的时尚潮流里,是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广西人的衣柜里,黑、白、灰三种颜色的衣服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也有所更新壮族服饰特点,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家住南宁西乡塘区的李丹峰是个爱美之人。日前,记者初见李丹峰时,她穿着一件改良过的浅蓝色壮族传统民族服饰,服饰上绣有壮锦刺绣,壮族盘扣做装饰。她这一身服饰穿在身上显得端庄典雅,光彩夺目,无论走在小区里还是在街道上,回头率都一路飙升。
年近五旬的李丹峰经历过买粮食、买布都需要票的年代。李丹峰清楚地记得,1980年一家人一年就只得一丈布票,她母亲就用这领来的一丈布用缝纫机车新衣服,那个年代由于物资匮乏,衣服都是“大的穿小了小的穿”。时代在变迁,如今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服装设计师们设计的众多服装让大家在穿衣方面有了多种选择。她感叹:“服装从色彩单调的时代步入色彩缤纷的时代是社会的进步。”
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记者常会遇到穿着民族服饰的侗族群众,侗族服饰色彩夺目,极具特色,在人群中总是很显眼,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每逢节日庆典,侗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欢度佳节。而在百色市那坡县的黑衣壮同胞崇拜黑色,以黑为美,在壮族分支里被称为族群特色最鲜明的壮族。他们身上穿的都是黑衣黑裤、戴的也是黑头巾,非常博人眼球。
不仅如此,每逢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广西12个世居民族群众都会穿上本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庆佳节,多彩缤纷的民族服饰成为八桂大地一道亮丽风景。
从“老粗布”一路走向“个性斑斓”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历史上,广西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地区,‘男耕女织’一直是广西少数民族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广西民族大学瑶学研究中心主任、民族学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玉石阶介绍,最初广西人是用蕉、葛、竹、木、麻等野生植物纤维做原料制作服饰,后来又种植麻、棉等植物纤维,纺织织布,制作服饰。民国时期,部分人开始使用机织布缝制服饰。自治区成立后,缝纫机逐步取代手工缝制;如今,除了老年人外壮族服饰特点,大部分青年人都逐渐使用机织布、化纤布代替自织“老粗布”制作服饰。
李浩和梁晶是一对刚结婚的新人,两人都是舞蹈演员。去年他俩穿着设计师陈天设计的一套传统壮族服饰婚服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壮族婚礼,在南宁各大朋友圈引起不小的轰动。东北籍服装设计师陈天,由于对广西民族服饰文化的热爱,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京的一份有编制、有户口的工作,只身来到广西。十多年来陈天在广西致力于传统服装创新设计,他利用创新式蜡染、刺绣、私人定制等方式,让民族服饰大放异彩。
“陈老师,您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让我们穿得舒服一点,大家都想穿回本民族的服饰!”在广西各地调研时陈天发现,很多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是下地干活时,穿的都是舒适的T恤衫、迷彩服、胶鞋。由于传统的民族服饰“面料太厚、容易褪色、款式相对传统”,是很多人远离甚至放弃穿本民族传统民族服饰的主要原因。这种民族服饰淡出生活的现象让陈天唏嘘不已!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单调不舒适的民族服饰通过陈天的设计改良,被越来越多人青睐与认可。如今,很多公司、单位、团体,甚至是区内外大型活动都找陈天定制民族服饰,这让他由衷感到欣慰。“我并不在乎一套能赚多少钱,而更在乎的是别人对民族服饰的认可。”陈天高兴地说道。谈到今后,这位淳朴的设计师笑了笑说:“能让我们热爱的服饰文化走得更远,回到生活才是最好的传承!”。陈天表示,他将会在研究民族服饰和传承这条道路上做出不懈努力,让“老粗布”一路走向“个性斑斓”。
从多彩民族服饰看今朝美好生活
一场完美的演出,离不开精美的服装。在南宁仙葫经济开发区通福社区天池山小区,一支穿着壮族服饰的舞蹈队,跳着生动的壮族舞蹈《美丽的广西》,队员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欢乐。说起天池山五行养生舞蹈队,社区居民无不称赞。每次演出,无论是服饰还是表演,都让观众眼前一亮。让人非常意外的是,这支舞蹈队上台所穿的民族服饰都出自64岁的韦碧琴之手。自2009年舞蹈队成立以来,韦碧琴已经制作出了壮族、瑶族、苗族、彝族、侗族等9个民族150套服装。每次演出时,他们的服装都会成为拍照的焦点。
“舞蹈队舞出了今朝美好精彩生活的景象。”南宁通福社区居委会主任许爱文介绍称,这支舞蹈队是社区的文艺骨干,最大的亮点就是“民族”二字,每年演出30多场。自从舞蹈队组建以来,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也让社区风气和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美好。
“广西少数民族的生活越来越好,民族服饰越来越漂亮。”作为壮乡一名年轻的90后,梁定博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无时无刻不受着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支持。“以前在我的老家,山多土地少,比如壮族山区的老百姓都是在石山上开荒种玉米。把种好的玉米拿到乡里的集市上卖,都只能一个人去,因为家里只有一身穿出门的衣服。现在回家乡我发现大家的服饰越来越漂亮,以前我们当地人穿的是胶鞋居多,现在他们会搭配皮鞋、靴子等等,正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才会有这些变化。”梁定博说道。
谈及人们如今的生活状态,作为百色市乐业县一名年轻的检察官,梁定博由衷地表示,“这些年工作、生活的变化很大。”他介绍,在广西的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孩子上学,有免费的营养餐,享受着九年义务教育,村村通水通电、广播电视、宽带网络等,这些都是老百姓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梁定博感慨,广西从贫困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
60年来,广西持续开展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扎实开展兴边富民大行动,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7年,少数民族人口占50%以上的53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市、区)中,一半以上的县(市、区)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民族县城全部通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少数民族聚居区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超80%,全区14个市中已有12个市开通高铁动车组列车,在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率先迈入高铁时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强劲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