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服饰 没有秋衣秋裤的古代,天冷了如何加衣保暖呢

佚名 77 2024-11-26

黎族服饰 没有秋衣秋裤的古代,天冷了如何加衣保暖呢

全文共2623字 | 阅读需7分钟

黎族服饰 没有秋衣秋裤的古代,天冷了如何加衣保暖呢

我们今人在隆冬九月的寒风中可以选择视情况增加秋衣、秋裤、毛衣、毛裤,甚至是羽绒服、雪地靴之类抗寒神器,再添上耳套、手套、暖宝宝等抗寒零碎。浑身上下武装到牙齿,区区寒流自然不放在眼里。

但是,没有秋衣秋裤的古代,天凉了又该如何加衣呢?

黎族服饰 没有秋衣秋裤的古代,天冷了如何加衣保暖呢

上图_ 宋 佚名 (传苏汉臣) 冬日戏婴图轴,图中的孩童,冬日的御寒衣物

一、 明朝之前

有关衣物御寒这个问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植物,这就是最近轰轰烈烈的棉花

在物质条件并不丰富的古代,棉花几乎可以算是御寒植物中最具性价比的选择。而棉花最初大约在公元前5、6世纪出现在印度河流域中,大致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但此时仅仅在西北边疆种植,这是由于西北地区无论是气候条件或是区位条件,都较为适宜棉花的种养,因此,毫不客气的说,新疆棉质量过硬是有原因的。

不过,此时内地的古人并没有认识到棉花作为御寒植物的优秀之处,而是将之视为一种奇花异草,仅在某些专门种植奇花异草的花园中有所种植。《梁书·高昌传》中就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有奇花“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实心如虫茧,茧中有极为细腻的丝线,这种花叫做白叠子)”

这个白叠子其实就是棉花。

黎族服饰 没有秋衣秋裤的古代,天冷了如何加衣保暖呢

上图_ 黄道婆(1245 ~ 1330年),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

等到宋元时期,棉花开始传入内地,一个叫做黄道婆的勤劳织女,将自身从黎族姐妹学习而来的的棉纺织技术进行无私的推广,在古代那个讲究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时期,这种行为无疑闪烁着人性的光彩。

总而言之,在黄道婆之后,中国就渐渐进入了棉花时代,冬天穿棉衣成了不会动摇的定律,而黄道婆也因其功绩被奉为“织女星”。

棉花时代之后再说。

我们先说说棉花之前的故事。

黎族服饰 没有秋衣秋裤的古代,天冷了如何加衣保暖呢

上图_ 羊祜轻裘缓带像(清·马贻《百将图传》),图中羊祜所披的就是毛皮衣服

从衣料上来说,古代可供选择的织物其实并不少,绫罗绸缎这个成语中就包含了四种织物,此外还有纱、绢、缎、帛、裘等等。在这里面比较特殊的是裘,因为裘指的是皮毛衣物。

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以上提到的各种衣料,都较为贵重,一般只有大户人家才会选用,小康人家也可能有那么几件。

至于广大的贫苦大众,广泛使用的是麻布。

至于到底怎么穿衣服,在气温还比较适宜的春秋两季时,一旦降温,大家就会穿一种两层的衣物,这种衣服一层里子,一层面子,且不多做垫絮,统称为“裌衣”。

譬如说吕祖谦的《卧游录》就有“今日忽凄风微雨,遂御裌衣。”的记载。此外,苏轼也有“子起寻裌衣,感叹执我手”的诗句,这首诗的标题是《初秋寄子由》,可见这种衣物多在春秋两季穿着。因此,在春秋季天气稍有转凉时,古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穿裌衣,这种地位有点像我们今天的“秋衣”。

黎族服饰 没有秋衣秋裤的古代,天冷了如何加衣保暖呢

上图_ 明万历《御世仁风》中穿冬装的官员,头上戴卧兔、风领以及暖耳

二、 深冬时节,何以御寒

稍稍变天之后穿双层的的裌衣,那再冷一些,到隆冬时节要怎么办呢?

富人的法子多得很,而穷人的法子就少了。大北方的穷人还可以咬咬牙换上羊皮袄,《淮南子》就说“贫人…冬则羊裘”,羊裘就是羊皮袄,当年汉朝苏武牧羊,大冬天穿的也是这玩意。

而不靠北方没有羊皮袄可换的穷人要怎么办呢?

答案是“添”。

黎族服饰 没有秋衣秋裤的古代,天冷了如何加衣保暖呢

上图_ 清末民初 《老残游记》中戴雪帽的老残 陆子常绘

在两层麻衣之间塞入各种各样可以保暖的东西,譬如麻丝、木屑、芦苇、鸭毛、鹅毛等等各种能找到的玩意。

有一个出名的成语叫做“捉襟见肘”,战国时期穷人在两层衣服之间填入的东西叫做“缊”,这是一种纺织所剩下的下脚料,曾子贫穷的时候也在衣服之间填这东西,但衣服实在太破了,填的东西也不够,所以一抬胳膊就露出胳膊肘子来。

条件再稍微好一点的家庭,就可以选择一些皮毛衣服来御寒,但原料一般都是较便宜的狗皮。

黎族服饰 没有秋衣秋裤的古代,天冷了如何加衣保暖呢

上图_ 清康熙 《金瓶梅》插画中家常戴着卧兔的李瓶儿

至于有钱人,那选择就多了。

金瓶梅里就有冬装的描写,“大红缎子袄,青素绫披袄,纱绿绸裙,头上戴着鬏髻,貂鼠卧兔儿”,“貂鼠”,这是皮毛制品,“大红缎子袄”,显然这是精织衣物。皮毛制品和精织衣物就是富人最广泛的选择。

所谓“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当时的有钱人,天气一寒就可以穿各种皮毛制品,从狐狸皮、貂皮、再到豹皮,制品包括狐裘、鹤氅等等名贵衣物。此外还有各种精细的织物,也就是锦缎之类的。锦衣玉食这个词,本就是形容富贵人家。

诗经里说“君子至止,锦衣狐裘”,苏轼也说过“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不过,有一个小细节在于,古代富人使用各种皮毛衣物,觉得这种行为有些像胡人所为。于是会在这些衣物之外披上一层精致的丝绸外衣。

但小孩子不能这么穿,《礼记》说了,小孩子“童子不裘不帛”,这古代的小孩子不得给冻坏了。

黎族服饰 没有秋衣秋裤的古代,天冷了如何加衣保暖呢

上图_ 央视版《红楼梦》中黎族服饰,各角色所穿的御寒的衣物

三、 元代之后

在明清之际,棉花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不只是穷苦人家有了御寒能力更胜一筹还能够买得起的棉衣,富人也很喜欢棉质衣物。

在这个古代抗寒能力大成的时代,隆冬时节有哪些时尚而不失风度的衣物可供选择呢?

首先是各种披肩,也叫“雪披”,老版红楼梦里林黛玉整天穿的那个就是,类似于皮毛斗篷。

还有棉袍,内填棉花,华贵而不失优雅。

黎族服饰 没有秋衣秋裤的古代,天冷了如何加衣保暖呢

上图_ 穿棉袍的东汉官吏

当然,很多北方的朋友都清楚,真到了隆冬九月,光穿得厚是没有用的,漏在衣服外面的手、脸照样会被刺骨的寒风吹成不知所措的样子。

为此,外面需要帽子手套,古人当然也有这些东西。

譬如前面提到的“貂鼠卧兔儿”,所谓卧兔,就是古代女性所用的皮毛制的头饰,放在头上远观犹如卧兔,因此得名。这种头饰起于北方,因此也有人称为昭君套。

黎族服饰 没有秋衣秋裤的古代,天冷了如何加衣保暖呢

上图_ 明代万历《橘浦记》版画中冬日烤火的女子,头上围着卧兔

还有别的头饰,譬如帕头、抹额,当然还有狗皮帽子,抹额在今天的各种电视剧中经常出现,其颜值可是十分在线。

甚至还有耳套,当时称为“暖耳”,也叫“耳衣”,暖耳有两种黎族服饰,一种就像今天的耳套,仅把耳朵包裹住,另一种则将整个后脑都包裹,这种耳衣往往用狐皮制作。

《金瓶梅》里西门庆就喜欢戴“招鼠暖耳”。

此外,手套也必不可少,马王堆考古就出土了大量的手套,花样繁多,有漏手指的,也有全包的,朱绫纹罗,外有刺绣,颜值十分能打。

黎族服饰 没有秋衣秋裤的古代,天冷了如何加衣保暖呢

上图_ 西汉马王堆信期绣千金绦手套

四、 结语

我国的服饰文化堪称博大精深,单以样款少说就有大袖衫、半臂、圆领袍、短褐、褙子、莲蓬衣、缺胯袍、大氅等等,真要一一的将之列举出来,我也不用翻书了,光是列名字都能撑起一篇。

不过,有趣的事情是,对于广大历史科普工作者来说,近年来由于汉服文化的走红,读者受众们对服饰文化的探究兴趣越发浓烈,可谓是可喜可贺。

参考资料:《中国服饰史》沈从文

上一篇: 【时尚之都 活力深圳】深圳时装周开幕首秀!“数字艺术与时尚”点亮大浪时尚小镇之夜
下一篇: 哈尔滨市240家实体店承诺无理由退货(附名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