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男童打造秋冬潮流穿搭
182 2025-01-08
■记者手记
接受专访时,波特曼刚忙完一整天的行程,略显疲态,虽然并没有拍照环节,她还是换上了和发布会时不同的裙子,并重新化了淡妆。整个采访中,她一直保持职业的微笑,可是只要谈及关于她可爱孩子的话题,则一概予以拒绝。
我告诉她,我的朋友是她的死忠粉丝,后半句还没说完,她就拿过我手中的笔准备签名。我问波特曼,可否用手机拍张照,“证明是真人签的”,她立马对着镜头露出微笑(上图),拍完后更是笑着将我一军:“照片拍完了,你可以过来模拟我的笔迹签名了。”
很多人会对明星有这样既定印象:表面风光,内心却有些空洞,要不狗仔队怎么会热衷于追逐他们的阴暗面,似乎要给我们一些安慰:看看吧,上帝也是很公平的,明星怎么可能又美丽、又有内涵、又会演戏,而且还是名牌大学高材生呢?
偏偏有人把这些都揽在怀中。将于11月8日上映的《雷神2:黑暗世界》中,就有两位这样的人物:男的叫汤姆·希德勒斯顿,本周三的版面里我们已经介绍过他;女的叫娜塔莉·波特曼(以下简称“波特曼”),她比汤姆同学更幸运一点,年少成名、拥有奥斯卡影后小金人、而且现在还是孩子的妈。
看过《这个杀手不太冷》的人不会忘记经典的玛蒂尔德——目击家中灭门血案后,跟随杀手里昂、只为复仇的少女。片中玛蒂尔德问里昂:“人生是一直如此艰难,还是说只是年幼时如此?”里昂的回答是:“一直是。”玛蒂尔德早熟,而波特曼也差不多,她扮演该角色时还不到13岁。
波特曼出生于以色列,父母都是犹太人。犹太人有两项闻名于世的技能:做生意、会学习,而波特曼从小到大就是“学霸”。此外,控制欲、野心和主见也是波特曼在工作和学习中屡获优异战绩的“武器”,早在年幼时就已显现,当年,她并不是吕克·贝松心中“玛蒂尔德”的第一人选,试镜时,她坚持再演一遍,才得到机会。
“玛蒂尔德”仍是部分中国影迷心中的波特曼,但她早已超越这个形象。她不仅从金球奖最佳女配角进阶到了奥斯卡影后,还从《纽约,我爱你》导演之一、《爱情无线牵》《海瑟》的制片人,进阶到准备执导长片处女作。这其中,2010年的《黑天鹅》是她最大的转折点,这部电影不仅让她成为奥斯卡影后,还送给了她两样礼物:丈夫本杰明和孩子。
今年8月初,在美国加州安纳海姆的迪士尼D23博览会上,我见到了集“美少女”“学霸”“奥斯卡影后”标签于一身的娜塔莉·波特曼。专访只有20分钟,但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由她本人回答的“为何又会演戏又能考上哈佛”“为何屈尊在超级英雄电影里甘当绿叶”“与马克·扎克伯格是何种关系”以及“最喜欢的角色和导演”等问题的确凿答案。
犹太女孩
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1981年,波特曼出生于以色列耶路撒冷,她的原名叫娜塔莉·赫许勒,父亲是以色列医师,母亲是美国籍家庭主妇(后来她成为波特曼的经纪人)。波特曼三岁移民到了美国,她曾表示,“我的心属于耶路撒冷那里才是我的家。”
十岁时,波特曼拒绝了做儿童模特的邀请,因为她要全心投入表演。在一次访谈中她表示:“我比较有野心,知道我喜欢什么、想要什么。”1994年,波特曼参加吕克·贝松的《这个杀手不太冷》试镜,最开始,她由于年龄太小落选,但她没放弃,坚持要回到吕克·贝松面前再演一段。最终,这部电影让波特曼享誉世界。为保护隐私,她以祖母的娘家姓“波特曼”取作艺名。
哈佛高材生
“学霸”关心社会议题
从小学到高中,波特曼几乎每门功课都是A。2000年,完成《芳心何处》拍摄后,波特曼搬进了哈佛大学宿舍,专心攻读心理学学士,连参演《星球大战前传II:克隆人的进攻》都是利用暑假完成的。2003年6月,波特曼取得了哈佛心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春天,她又回到故乡耶路撒冷娜塔莉波特曼发型,在希伯来大学进行研究生课程。
就读哈佛期间,波特曼担任过著名政治评论员的助手,展现对社会议题的关心。她曾投稿至哈佛的学生报娜塔莉波特曼发型,回应一篇反以色列的文章。2006年3月,她以客座讲师身份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的课程,还引用了自己主演的电影《V字仇杀队》中的内容。
上进的影后
喜欢与出色的人往来
1997年,波特曼推掉了《洛丽塔》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片约而去参演舞台剧《安妮日记》,让人大惑不解。她演了整一年,每场结束后近一个小时的谢幕能证明她有多出色。2001年,她参演了契诃夫戏剧《海鸥》,与一众影帝影后同台。舞台的磨炼为她日后赢得奥斯卡影后打下基础。
波特曼喜欢和与她相似的人往来,譬如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就是她的好友,有传言称,在大卫·芬奇的电影《社交网络》中,开场鲁妮·玛拉扮演的那个女孩就是在影射波特曼。
波特曼也对自己选择哈佛大学有过这么一段解释:“我身边的人都非常出色。他们简直是太棒了!”
神秘的生活
谈及孩子连连摇头
出道至今,波特曼对隐私保护得相当严密,几乎没有圈内绯闻男友。
《黑天鹅》的“牵线搭桥”,让饰演芭蕾舞者的她与担任芭蕾舞指导的本杰明擦出爱情火花。2009年新年,两人已开始约会,但直到2010年9月,她在公开场合拍照时都还刻意与男友保持距离。波特曼曾表示,不愿公开自己的私人生活,面对本报记者提出的孩子话题,她也连连摇头。
这几年,在《王子殿下》《黑天鹅》《爱情无线牵》等作品中,波特曼越来越多地尝试更大胆、更性感的角色和表演。观众心目中的那个“玛蒂尔德”早已长大,如今,波特曼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继续交流。
(下转C11版)
C10-C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杨林
" style=":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