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骑车,才能让你看起来很“高级”?
164 2024-12-23
【海河守艺人】传统服装“土味”太浓?看盘扣如何走上了国潮之路
津云09月16日16:47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天津北方网讯:和平路,是天津一条有人物、有故事的老马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周边有不少娱乐场所,群英戏院、大舞台、燕乐、中华曲苑……和平路则是汇聚了天津服装鞋帽的贸易一条街,专门为艺人和社会名流量体定做旗袍、马褂、坎肩、绣裙等,大大小小的店铺,散发着浓浓的津派风情。
“旗袍要穿好,盘扣不能少”,时过境迁,坐落在和平路上的老美华旗舰店里传来一句极具感染力且风趣幽默的话,一位身着旗袍的裁缝,一手拿着皮尺,一手握着笔,正在忙着为客人设计旗袍上的盘扣,而这带有美好祝愿的盘扣即将装饰在新娘礼服上。画画的这位裁缝,就是老美华手工盘扣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张杏梅。
从西装到旗袍
“半路出家”的传承人在方寸间盘出新花样
18岁从服装技校毕业,张杏梅就开始步入了服装行业,此前的十多年,她一直在西装领域摸爬滚打,剪裁、打版、推版、样衣制作样样精通。直到2013年,她开始有了“换个工作、换个思路”的想法。从西装行业转入传统中式服装,张杏梅第一感觉是:神秘。
“这么华美精致的衣服像艺术品一样,我竟然也能做出来?”看着老师傅们一双巧手、一针一线,日复一日在车间工作台前一根铜丝、一条布,弯弯绕绕就成了胸针、耳环、盘扣,她来了兴趣。时间长了,张杏梅也沉浸在这种工作环境之中。她说,任何一行都是因为喜欢才能坚持下来,做盘扣也不例外,“在车间里工作完全就是享受,时间不声不响地慢慢过去,有时连续做了大半天都不觉得累。”
一件唐装、旗袍或许靠缝纫机都能够完成,但盘扣却是实打实的手工活,从盘到缝,全部都需要手工完成,少则两三个小时,复杂的盘扣需要的时间“只有更长,没有最长”。张杏梅拿起了一个自己陆陆续续制作了十多天的“五福捧寿”盘扣介绍着,“尤其像对称度高的盘扣,做起来尤其耗时耗力,因为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拐点要完全一样。”说罢,张杏梅便演示了起来,她拿起一片桑蚕丝制成的布料,用被她称为“秘密武器”的刮浆刀粘上浆糊,一下下把浆糊刮进布丝中。定型后将斜方布条剪成1.8厘米宽的长条,依次加入双面胶和铜丝粘贴对折,最终得到了0.5厘米宽的丝条。
如果说定型靠的是一丝不苟,那么塑形的过程就充斥着张杏梅天马行空的创意。张杏梅说,在她脑子里有一个“盘扣库”,盘扣的种类多样,有一字扣、凤尾扣、琵琶扣、蝴蝶扣、单色扣、双色扣、蓓蕾扣、缠丝扣、镂花扣、蝴蝶扣、吉字扣等等,“其实就像是画一笔画,毕竟是用一条丝条做出来的嘛!”在张杏梅的几千张图稿里,丝条哪里需要转弯胖人服饰网,哪里要留出多大的距离,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面对顾客的选择,她也有独到的见解,荷花的布料要搭蜻蜓式的盘扣,牡丹配福字、秀禾搭凤凰,遇到小清新的花纹她就会推荐这几年流行的小雏菊样式盘扣,老人定做旗袍她更推荐“寿”字扣,生动地表现着服饰重意蕴、重内涵、重主题的装饰趣味。
点睛之笔传递中华文化
也凝聚了手艺人的新时代的巧思与技艺
从1911年“老美华”第一双“三寸金莲”坤尖鞋问世,到骆驼鞍鞋、杭元鞋,再到津派旗袍、连袖男装等中式服装……111年来,老美华历代匠人一直严守着对细节和手工艺的不懈追求。老美华创立初期所保留下来的文字资料非常少,一直都是以师承制口传心授,张杏梅的师傅告诉她,每个盘扣在制作工艺标准及缝制针法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和制作标准。“直扣钉缝时每寸15针左右,花扣钉缝时按一定的针距进行点与点的固定,针脚细密不外露,还要结实。”张杏梅说,除保证其具有固定衣襟的实用功能,更要有装饰美化作用,这样的盘扣是最完美的。
每一个来这里定制旗袍的顾客,都会对穿上旗袍后的效果有所期待。在张杏梅看来,定做旗袍的女性心中都有一个旗袍梦,而她曾遇到一个做过乳腺切除手术的客人,“旗袍主要是要凸显女人腰部和胸部的婀娜线条,也许顾客年轻时没机会,现在想穿了,身体条件却不那么合适了。”量好尺寸后,她想办法在旗袍内嵌入了海绵胸垫,此外还将盘扣设计得比一般尺寸大了一些,“这样大家的关注点就在精美的盘扣上,而忽略穿衣人身体的特点。”盘扣要根据衣服的面料、滚条、色样和人的胖瘦进行不同的设计,做到融会贯通,因此造型也变得多种多样起来。当张杏梅把成衣拿到顾客面前时,顾客十分激动,根本没有想到简简单单的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定制一身旗袍通常要留出15至30天的预算,张杏梅也碰见过不少“临时抱佛脚”的新娘,“新娘下周就要举行婚礼,这周才想着来定旗袍。”张杏梅和同事也要加班加点地赶工,认真地缝好每一针,不敷衍任何一个步骤,她依旧记得刚刚入职时碰到要求严格的客人时,师傅对她的教诲,“做衣服一定要静下心来,一丝不苟,即便是顾客试穿时没发现的瑕疵,我们也要主动修改。”
旗袍之美,在于盘扣,“古为今用胖人服饰网,洋为中用”在小小的盘扣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她甚至大胆创新,把顾客的名字缩写,或是英文名字制成盘扣放在旗袍上,“希望旗袍能像汉服一样进入年轻女孩的世界。”张杏梅说,老字号的再创新满足了年轻人的市场需求,如今在老美华的淘宝旗舰店中,有将近10万的粉丝量,直播带货、新品促销源源不断。
小盘扣“盘”出大千世界
年轻人秉承匠心陆续走进车间传承手艺
盘扣本来是作为旗袍的附属品而存在,近些年,由于“国潮”来袭,由盘扣工艺制成的胸针、耳环、戒指、吊坠,再次书写起了专属女人的“时髦经”,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被大家欣赏。当下,不仅仅是天津的“姐姐”们,更有从北京、河北、上海,甚至国外远道而来的顾客,都在张杏梅手里这根连接着五湖四海的丝线中找到了中国风的独到优雅,圆了旗袍梦。
“如今在电商里搜索旗袍,改良的、宽松的、少女款的,甚至连牛仔面料都有,层出不穷。”张杏梅想趁着“国潮热”的机会,把手工盘扣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她走进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希望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了解、爱上中国传统服饰的美。这两年,她也开始看到老美华的生产车间里陆续出现了大学毕业生,“有年轻人的加入,这门技艺就不会老。”她说。
“把非遗做成大家日常都能接纳的形式,才是最好的传承。”张玉梅说,每一个传承传统手艺的匠人都有一颗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心,她亦是如此。虽然只在中式传统服装领域里工作了短短9年,但张杏梅现在已经开始在培养自己的接班人,看着年轻的裁缝们一丝不苟地裁布料、缝边角、做盘扣、绣花样,仿佛看到了昔日的自己,安静地在工坊里织着华裳,缝出了漫漫传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