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去年2000余人送检珠宝其中两成多有问题 2万元买的蜜蜡竟是塑料
生活报2月8日讯 7日,记者从哈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金银珠宝检验部了解到,去年共有2千余名消费者前来检测首饰,送检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20%左右。据哈市质检院金银珠宝检验部主任房大民介绍,送检首饰中有近2成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饰品中近8成都是来自旅游景点、网购和珠宝展会。
案例1 2万元买的蜜蜡吊坠竟是塑料做的
哈市王女士微信里加了一个微商,因为对方卖的首饰都很好看,所以她没少买,一般都是千元左右,买回来觉得都很超值。2016年5月,王女士看到对方发了一组蜜蜡吊坠的图片,询价后对方告知她售价2万元,保真并附有检测证书,同等货色商场至少要卖3万元。因为多次购买都没有问题,所以王女士毫不犹豫地给对方转了2万元。收到蜜蜡吊坠后,王女士爱不释手,一位懂行的朋友告诉她,看着不太对劲,建议她去检测一下。检测结果让王女士大吃一惊,2万元买的蜜蜡吊坠竟是假的,就连网上可查的检测证书也是假的。
专家解读假琥珀种类
据房大民介绍,近几年市民送检的琥珀越来越多,经过检测发现珠宝检测证书,其中近4成都是假的。房大民告诉记者,琥珀包括透明的金珀、血珀、翳珀等和不透明的蜜蜡。目前琥珀仿制品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用塑料仿制,这些仿品尤为多见,且相当逼真;二是用柯巴树脂、硬化处理过的现代树脂仿制琥珀,通常用一些年代不够的柯巴树脂及一些煤矿产出的非松柏类的树脂来充当琥珀;三是再造琥珀,也称“二代琥珀”,一般是采用熔融法,即将琥珀碎屑加一些特殊化学物质和添加剂,通过高温高压进行熔化,冷却后凝成大块。这些仿制品以假乱真的程度只有依靠专业仪器检测才能甄别。
案例2在南非花3万元买来1克拉合成钻石
2016年8月,哈市孙先生和妻子跟团去南非旅游。在逛购物店的时候,孙先生和妻子看好一颗一克拉的钻石,导游称这么大的钻石国内少说要五六万,因为马上到二人的结婚纪念日,孙先生就花3万元买下了钻石。回国后,孙先生在朋友的提醒下把钻石送去检测,结果发现这颗钻石不是天然钻石而是合成钻石,拿给懂行的人看,对方说这颗合成钻石最多就值1万元左右,就算是天然钻石,这种级别的也只值一万五千元左右。
专家提示买钻石注意事项
据房大民主任介绍,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上完全一样珠宝检测证书,因此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消费者,肉眼都无法分辨,只有通过把钻石鉴别仪和偏光镜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区分开来。一颗钻石的品质要从重量、净度、色泽、切工四个方面综合考察。其中有一项低,钻石品质就会随之打折。
房大民还表示,在国外购买珠宝时,商家所提供的鉴定证书由英文书写,有些消费者看不懂英文,以为有证书就有保障,其实证书上的内容极有可能是保护商家自身而非消费者权益的。消费者最好要求商家在发票或质量保证单上写上是天然钻石。
案例3逛珠宝展会花5800买到“玻璃翡翠”
2016年10月,哈市陈女士去外地玩,正好赶上珠宝展会,看上了一款冰种翡翠吊坠,标价1.2万元,经过反复砍价,最终以5800元成交。有懂行的朋友说吊坠太透明了,没有冰裂,看着像玻璃。陈女士起了疑心,来到检测中心检测。结果仪器一检测,“冰种翡翠”露出了本色,竟是玻璃制品。
专家教你辨别“玻璃翡翠”
房大民介绍,市面上的翡翠饰品主要分为A、B、C三类。A类是只经过物理雕刻加工的天然翡翠,颜色亮度好,价格也较高;B类翡翠经过酸浸泡、注胶等人为化学方法处理,去掉了翡翠中的杂质,增加了透明度,使原本极差的翡翠变得干净通透。C类是最差的品级,这种翡翠本身没有颜色,经过化学处理后可变颜色。房大民表示,检测中出现问题的饰品,多是用翡翠B、C类、注胶石英岩等材质冒充翡翠A类,也有少部分翡翠饰品是玻璃仿造的。消费者购买玉石饰品时可用强光手电照射商品,如果发现内部有气泡,则可初步断定,该玉石是玻璃仿制的。
专家提醒
买珠宝
选有“三标合一”证书的
房大民提醒消费者,尽量到正规商场及品牌专营店购买珠宝。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要向商家索取权威珠宝鉴定证书,尽量选择具有CMA(实验室计量认证)、CAL(质量检验机构审查认可)、CANS(国家实验室认可)“三标合一”证书。带有CAL标识尤为重要。
此外,所有的珠宝玉石鉴定证书都是与实物一一对应,也就是一件实物一张证书,而且证书上应该有该实物的图片及重量,证书反面除了有该机构具备的资质外,还必须有该鉴定机构的名称、联系电话、地址、网址等信息,消费者拿到证书时可拨打该机构的电话验证证书真伪,或者登录官网查询。
房大民主任告诉记者,省消协在每个工作日发放10张免费检测卡,消费者凭购货凭证(发票或信誉卡)到省消协(哈市道里区西七道街27号)可领取免费检测卡(每人限一次),到哈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即可免费检测(每人限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