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羊共舞 赓续前行——新质生产力驱动品牌焕新
87 2024-11-19
陕西网讯(通讯员 吴凯)近年来,宁强县积极做好羌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 让指尖“非遗”绽放光彩,点亮美好生活。
金岁秋实,羌州大地一派忙碌丰收的景象,在宁强县羌绣非遗文化产业园里,身着羌族传统服饰的绣娘们正在飞针走线,赶制着一批羌绣订单。一根绣针、一团彩线、一块底料,绣娘们巧手翻飞,轻挑慢捻,转瞬间,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便展现在人们面前。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强羌绣省级传承人王小琴说:“我们现在和多所高校建立了专家工作站,请专家来帮助我们一起做设计,目前研发的产品有300多种。同时,我们的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内外也有一些订单。”
宁强古称“宁羌”羌族服饰,是古氐羌民族聚集地。宁强羌绣是羌族人民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古老技艺,2016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45岁的王小琴是宁强羌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为了保护和传承羌绣,带动更多的妇女通过羌绣增收致富,王小琴成立了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从事羌绣的传承保护、设计研发和加工生产。
“我们在乡镇共建了10个羌绣传习基地,还有4个非遗工坊羌族服饰,同时也带动了6个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前逐步探索出了‘公司+学校+传习基地+绣娘’的文化产业模式。”王小琴介绍道。大安镇新民村村民舒艳玲表示:“我在这里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到手工资六千多,我还培养了一些徒弟,让她们也增加了一些家庭收入。”
近年来,王小琴的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累计培训城乡绣娘6000余人,带动灵活就业1700余人,人均增收3000元到2万元,蹚出了一条“公司+学校+合作社+基地+脱贫户+绣娘”的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子。2023年11月,王小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又打造了集文化产品加工销售、研学教育、培训交流、展览收藏等功能于一体的宁强羌绣非遗文化产业园。“去年以来,我们的非遗文化产业备受社会关注,所建的产业园一期已正常投入使用,二期1600平米主体也已竣工。今后,我们将立足羌绣文化传承和保护,深挖羌绣文化内涵、创新生产要素,开发出更多更好、深受人们喜爱的匠心产品,让宁强羌绣成为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的文化和产业品牌。”王小琴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