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服饰 6万人迁往苏联,30万牲畜被带走,解密1962年“伊塔事件”

佚名 105 2024-11-16

6万余人叛逃苏联,30万牲畜也被带走忘不了服饰,发生在1962年春天的“伊塔事件”究竟有多么离谱?毛主席当时又是什么态度?

忘不了服饰 6万人迁往苏联,30万牲畜被带走,解密1962年“伊塔事件”

众所周知,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后,苏联与我国的关系非常密切,当时我国的许多基础建设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设起来的。虽然苏联当时的援助都是我们真金实银买过来的,几乎是一袋金子换一袋技术资料,但是在当时那个科技封锁的年代,我们能够花钱买到先进技术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说,当时的我们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搞发展,在苏联的帮助下快速追赶西方列强。

可是在国际交往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赫鲁晓夫走马上任之后,苏联居然开始想法设法干涉我国主权,产生了控制我们的想法。很明显,苏联小瞧我们了,认为我们不敢反抗,可是我们也不是吓大的忘不了服饰,经历过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不介意再和苏联碰一碰。

所以说,我们感受到苏联的恶意之后,在与苏联外交时的态度也开始变得强硬起来。慢慢地,苏联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恶化。后来,赫鲁晓夫下令撤走了之前支援我们的苏联专家,并且使用各种手段制裁我们。

忘不了服饰 6万人迁往苏联,30万牲畜被带走,解密1962年“伊塔事件”

祸不单行,在苏联开始疏远我们之后,我们的农业生产又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许多人面临吃不上饭的困境。尤其是在1960年的关中地区,许多人靠吃树叶和树皮续命。后来,树叶和树皮吃光了,人们就开始纷纷外逃寻吃的。

其中一位名叫刘银芳的小姑娘在家里唯一一位大人去世之后,跟随逃荒大部队前往新疆,只因听村里人说新疆那里有吃的。注意这个名叫刘银芳小姑娘,她接下来的人生经历绝对梦幻且神奇。

起初刘银芳的逃荒之路并不顺利,她不知道新疆在哪儿,大部队往哪里走,她就往哪里跟,由于她年龄小,步子不大,几次险些掉队。就在刘银芳饿得两眼昏花,腿如细柳,眼看就要一命呜呼之时,逃荒的队伍终于遇到了一列开往新疆的火车。

在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爬上火车之后,她就直接昏了过去。直到有人喂了她一点热水,她才慢慢恢复了意识。在开往新疆的火车上,刘银芳跟着一车厢的男人一块生活,虽然有些不方便,但在当时连饭都吃不饱的处境,没人会想其他的事情。

忘不了服饰 6万人迁往苏联,30万牲畜被带走,解密1962年“伊塔事件”

好在当时的火车司机是一位好人,每次在分发食物的时候都女士优先,并且保证每个人的食物分量一样。正是如此,刘银芳和一众女士才一直保持清醒达到了新疆。

在火车刚刚开进新疆之后,刘银芳没有感觉到喜悦,而是感觉不踏实。因为随着列车逐渐深入这片广袤的土地,越来越多陌生的东西扑面而来。像苏式的建筑,奇怪的服饰以及被送到火车上的酸奶疙瘩。当时车上的许多人都感觉自己已经来到了国外,许多人开始暴躁不安。

在火车抵达目的地之后,车上的许多人依然不敢下车,直到火车司机冲着车厢大喊这里依然是我国新疆的领土,大家下车后就能领到食物。刘银芳在众人的推搡之下接触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当时刘银芳所在的逃荒队伍一共有200余人,包括刘银芳在内一共只有4名女人。这四名女人在被从逃荒的队伍中筛选出来之后立马被带到了县招待所,并且受到了当地领导的接见。接下来的几天里,刘银芳等人在招待所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与在陕西老家的生活天差地别。

忘不了服饰 6万人迁往苏联,30万牲畜被带走,解密1962年“伊塔事件”

过了一些时日,刘银芳等一众女人接到了通知,她们要被分配到了叶尔盖提。虽然刘银芳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是她也不敢言语,只能听从安排。

本以为好日子就这样结束了,谁知等刘银芳到了叶尔盖提之后才发现,这里的一切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么糟糕。这里的人对自己非常友善,她不仅可以吃饱饭,还能和当地人撮合得很好,后来,刘银芳被一家当地人领养,刘银芳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慢慢的,刘银芳学会了放羊吆喝,学会了挤牛奶,酿酸奶,身体慢慢恢复过来,脸色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红润。虽然她在这里衣食无忧,但是她的内心依然有些孤独,甚至是有一些恐慌,因为她在这里见不到老乡,听不到乡音。这里哪里都很好,但是她忘不了陕西老家。有时候,刘银芳实在忍不了了,就去几十里外的汉族大队找人诉说心里话。

或许,刘银芳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了自己的陕西老乡。

忘不了服饰 6万人迁往苏联,30万牲畜被带走,解密1962年“伊塔事件”

那天,刘银芳养父母的牛车轮子坏了,她拖着车子前往几公里外的一家修理铺修理。当她到达修理铺时,一位30岁左右的修车匠出来接待。两人相互打量了一会儿之后,修车匠突然用陕西话问她老家哪里的?刘银芳两眼一瞪,激动地和修车匠相认了,原来修车匠来到新疆有好几年了,现在给修理铺老板的女儿当上门女婿,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两人聊的话题很多,直到天黑才依依不舍的分别。

之后的日子里,刘银芳一有时间就往修车匠家里跑,和修车匠聊天,和他的三个孩子玩,他们一起做羊肉泡馍,一起聊老家的生活日常。总之,刘银芳的精神生活因修车匠的出现变得丰满起来,她开始认为在这里一直生活下去也不是未尝不可。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62年的春天刚过,刘银芳所在的部落突然掀起了一股外逃苏联的浪潮,因为苏联承诺会给所有外逃人员提供宽尚明亮的房子,吃不完的面包和牛奶,每天不用工作就可以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

虽然刘银芳所在的部落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靠着自己的双手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那段时间经常有些陌生的人来部落游说,向人们展示苏联的生活有多好,有的甚至拿出了苏联的海报和已经迁移苏联的国人的书信。慢慢的,少部分人动摇了,紧接着大部分人动摇了,纷纷带上自己的家眷和牛羊跨过边界线,迁移到苏联去了。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前往苏联的人群达到了6万人,并且带走了30万头牲畜,40万亩田地因无人耕种荒废了起来。

上一篇: 忘不了服饰 “皖藏一家亲” 真情洒高原
下一篇: 骆驼服饰 西安浐灞国际港:以文化加油站点亮西马别样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