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为何旦角穿清朝的旗装?潮新闻采访京剧艺术家王小军为您解读京剧行头

佚名 55 2024-11-14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棠棣

5月31日和6月1日,浙江京昆剧院即将为戏迷们奉上两出经典京剧大戏《锁麟囊》和《四郎探母》。

上周,我们在母亲节报道了献给妈妈的爱!请妈妈看名角联袂出演的《锁麟囊》和《四郎探母》,请爱京剧的妈妈去看名角荟萃的两部京剧大戏,后台收到了很多读者踊跃报名,当中有不少是年轻戏迷观众。

有读者问为什么《四郎探母》讲的是北宋时期的故事,当中的女主角铁镜公主穿的却是清朝的旗服?还有读者问为什么台上不同演员穿的戏服都不一样?这里面有哪些门道?年轻戏迷们如何通过戏中的戏服来赏析一部剧?潮新闻特别邀请了浙江京昆艺术中心艺术指导、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的入室弟子、国家一级演员王小军,为大家讲讲如何欣赏京剧中的戏服。

正所谓“唱念做打演绎爱恨情仇,生旦净末扮尽人生百态”。对于戏迷们来说,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扮相成了他们了解人物形象的第一窗口。不少细心的人在海报上发现《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身穿立领大襟旗装,头戴大花旗头,戏服华丽出彩,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在内行人看来,京剧舞台上把身上穿的衣服叫作“行头”,这些行头的使用极其复杂考究。“京剧的服饰以明代的服装为主,当中借鉴了宋朝和元代的服饰,又吸收了清代的服饰元素,融入了满族的服饰特色,”王小军说,“在《四郎探母》中,辽国公主和宫女们穿清朝服饰,为了表现她们是少数民族女子,京剧形成时期正值清代,当时表演者经常进宫演出,受满族服饰影响,就用旗装表示少数民族女子,并不管她是否是满族人。”

如果你是细心的戏迷,你会发现在《四郎探母》中,铁镜公主的旗装会更换好几次。每一次的戏服更换背后都有哪些含义?

“梨园行有这样一句话:‘宁穿破,不穿错’,每个人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服饰,都有一套独立的规则可循。”王小军说。

比如铁镜公主在见辽国太后时,会换上“旗蟒”以示庄重。“旗蟒”的最早原型来自清代皇后穿的吉服,大多上绣龙纹,下绣海水清代服饰,大量使用彩绣和平金绣,边缘纹样繁复,是正式场合的礼服,它的样式在京剧中被基本保留下来,看上去美观而又略带一点夸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

而当铁镜公主与丈夫杨四郎对话时,身穿普通旗装,相比之下,要比正式场合穿的“旗蟒”简单的多,通身均匀绣花,花纹突出而醒目清代服饰,同样具有观赏性。

王小军表示,京剧起源于清朝时期,最早的戏服中不少满族服饰的特点,比如马褂、箭衣、马蹄袖等等,这些传统一直保留下来。但京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文化,得到了城市的有力支持和推动,服装突破了朝代的限制和规律。

另一方面,京剧的服饰无论是色彩搭配,还是图案设计,都秉承着中国京剧艺术一贯的写意风格与象征手法,这些夸张的写意,具备了生活的形式之美,突破了日常生活中的一般逻辑和限制,从人物角色形象和塑造上体现了舞台审美意境,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上一篇: 《休闲跑鞋》团体标准在进博会现场发布
下一篇: 光与夜之恋七夕活动答案大全 琳琅佳令答案汇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