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将向哪里去?

佚名 109 2022-09-16

2002年春节之际的唐装热令民族服饰成为一时的时尚焦点。由此也带来了关于民族服饰的若干话题:民族服饰向何处去?民族服饰的发展空间在哪里?民族服饰还有没有生命力?如何奏响新时期民族时尚的主旋律?这一连串的追问使不少服装人心中困惑。日前,在中国民族博物馆民族服饰开发设计中心和中国服饰报、服装时报共同组织的“民族服饰发展空间”座谈会上,几家知名的民族服饰品牌创业者与业内专家就此展开了讨论。

历经数年

民族服饰已有一片天

韦荣慧:我关注民族服饰很长时间了。可以说是亲历了民族服饰近20年的发展变化。早期是在关注“风从哪里来”,就是民族服饰的源头。事实上,早年的大型歌舞剧《东方红》中的舞台服饰就是一幅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画卷。到80年代中期,王府饭店、香格里拉饭店等涉外酒店率先把这些别有风情的服饰展示给了外国人,有不少外宾把这些有着东方色彩的服饰买回去当做纪念品或者艺术品来收藏。到了90年代,一些贴绣片的服饰成为不少机构接待外宾的礼品,但还没有市场化的尝试。此后便有浙江某企业开始做这类服饰投放市场,虽没有品牌,但在使馆区很受欢迎,这些服饰多用麻质的面料,选取了侗族、苗族等工艺精美的绣片,非常受瞩目。

民族服饰品牌化是在1995年以后。世妇会期间,杨成贵的旗袍首次从旅游品专柜走进商场,确立了传统民族服饰的消费理念。后又自“玄色衣裳”开始,陆续出现了五色土、三木禾、王化、远村、璞玉、木真了、蛮一格等一批时尚民族服饰品牌。带有传统民族服饰标记的时装不仅被外国人穿、被电视台的主持人和经常出现在大众视线内的文化人穿,还成为了不少普通消费者的最爱。这真是一个民族服饰百花齐放的春天。

到2002年春节,唐装更是形成了一股势不可当的民族服饰热潮。这在我们这些身在其中的民族服装人看来,应该是值得欣喜的,但相反的是,眼下,我们心中的困惑却越来越多了。早年曾借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备受瞩目的民族服饰,一度曾被媒体轰炸式地宣传,也曾在中国服装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风起之后,不仅有泛滥的跟风潮不止,也有民族服饰品牌自己乱来,先搅浑了市场之水。良莠不齐的产品品质和差异悬殊的价格,大大降低了中国民族服饰品牌的含金量。因此,我们真的要自问:民族服饰发展的空间在哪里?民族服饰市场是不是仅仅有钱赚就好?民族服饰该向哪个方向去?

民族服饰将向哪里去?

我认为,民族服饰还需承载文化传播的功能,其工艺、品位、风格都还要以此为基础。但在市场运作上,我们不能搞任何特殊化,还是遵循市场的规律来做。例如营销模式、定位、定价等必须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这样,才会有民族服饰的真正的生命力吧。

生存空间

在自身的变革

王海霞:我本来是搞美术史的。在我下乡采风的过程中,我意外地被那些民间服饰艺术吸引,投入其中,不能自拔。1998年,我从蓝印花布开始,做民族服装,像各位同行一样经历了甜酸苦辣,但现在反思一下,民族服饰的生存空间在哪里?我认为,还是在自身的变革。几年来,我们都在从以下四个方面尝试着开拓民族服饰的生存空间。

一是面料。不妨采用家纺、手织的天然面料、柞蚕丝等契合现代回归、环保时尚潮流的面料,但面料处理工艺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完善。

二是色彩。原来的织锦缎等面料的变化有限,这制约了服装的服用空间。我们可以和流行色相结合,和设计相结合,开发多一些色彩,开拓这个空间。

三是款式。过去民族服饰多是礼服类的,显然实用性差一些。我们力求让它日常化,尽量模糊一些概念,用时尚休闲加传统精华的理念,使民族服饰也可成为多场合穿用的实用装。

四是风格。坚持自己民族的、民间的、诗意的、大方的、华贵的时尚风格,还要回归到原本优秀的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上来,让那些最美的、最精致的民间刺绣等亮出光彩。

最后还想说,北京潘家园的东西为什么火?是因为老的东西有价值。全球范围内,既有资源、又有工艺且人工又较便宜的地方只有中国。中国人理应让这些古老的、有价值的东西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董桂荣:目前璞玉的产品还是在以几条线的思路在运作,但今后我的目标是只做手工产品。中国有全世界最好的绣艺,最好的服装加工工人,现在也有一批非常懂得欣赏手工工艺的消费者,因此,我相信手工产品还是有很大空间的。由此,我也想说,对目前这么多的民族服饰来说,其实做出自己的特色才最重要。

桑宏明:我同意董女士的看法。杨成贵先生1993年来大陆,目的就是要尽一己之力传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1995年世妇会时,他为30位妇女代表精心设计、制作的30件款式、面料均不相同的旗袍曾让他感受到极大的成就感,因为这是一个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民族服饰魅力的机会。尽管杨先生只是做旗袍,但他的信念是“做就做最好”。民族服饰的品类、可挖掘的内涵很多,如果每个做民族服饰的人都能以此为信念,那么,尽管大家做的不同,但都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拿来主义”

也要珍惜

李青:事实上苗族的服饰特点,民族服饰走到今天确是不易。我和我的爱人当年因为共同的对美的特殊的感觉,以苗族、侗族的精美的绣片与现代时装相结合,创意制作出了第一个民族风格时装品牌,初涉民族服饰之门。但当我们拿着自己认为是非常美的衣服去进商场的时候,遭遇的却是大多数人的不解。他们认为这是不伦不类的,是民族服饰改良产品。因此,当年“赛特永远拒绝中装”的回答曾让我们失望,“北京服装进出口公司只做龙衣贸易”的规定也曾让我们扼腕。因此,对后来的民族服饰的空前繁荣我们确实感到欣慰。

不久前我们受巴黎某公司邀请去做时装展示的时候,我了解到,国外其实非常想了解当代中国人、艺术家、设计师在做什么。因此,如何继承传统和文化,是对我们这一辈人的一个考验。中国民族服饰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我发现,在对这些历史和传统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手法做事的时候,有很多人是没有珍惜的。日本、韩国政府出面保护民族服饰,而我们没有。但我们这些在从事这项事业的人是应该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该怎么做的,最起码应该知道珍惜。时装也可以像画廊里的作品一样,让人产生兴趣。时装人也应该有艺术家的良知。

阎宝林:我做的是舞台服饰,要和各个民族的原汁原味的服饰和文化打交道。这当中,我真的很为我们的民族服饰精华骄傲。其实,在现实的民族服饰发展空间中,我认为一些人为的门槛应该放弃。如果每个行内人士都能按最起码的原则办事,结果可能就会好些。现在国外的人都来国内看我们来了,我们还需走出去主动地把自己展示给别人看。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因为现代中国人是在用心展示来自民族精华的美好。

盲目模仿是没有出路的

袁杰英:我想对各位讲的是,一定要继续坚定信心苗族的服饰特点,做自己想做的事,将来的中国民族服饰一定还会更精彩。这也是我自己的信念。日前我在看三宅一生的作品,这种感受就特别深。三宅就是一个不断在尝试把自己民族服饰的精华发扬光大的设计师。他的作品充满了创作的激情,看上去怪异中存在着合理性,而且件件都找得到来自日本的文化。好好研究一下我们自己的历史吧,把中国服饰的文化、精神设计到现代时尚服饰中来。这只有我们中国人自己能做。1997年,圣·洛朗曾经展示用各个国家的服饰元素设计的时装,但说老实话,即便这样的大师,设计出来的也颇显肤浅和稚嫩。原法国时装工会主席曾对中国服装业说过一句非常中肯的话,大意是:“盲目地模仿是没有出路的。研究你们自己的被世人承认的历史和文化,搞自己的产品,才是最有效的。”中国人最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让中国民族服饰汇入中国时装发展的历史潮流之中,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我们应该一起努力。

差异经营

放大情感价值

谭安:谈我们的民族服饰的发展,我想有必要参考一下巴黎是怎样成为世界的花都的。巴黎以开放的、民主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给了艺术和时装最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各样的思潮、各种各样的艺术实践都有空间。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在目前的民族服饰领域也是一样。大家都在做民族服饰,但差异化经营确实是必需。差异即特色。在服装世界里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我也非常赞同董女士的信念,就是将来要做纯手工的产品。手工工艺应该是最有艺术价值和含金量的,全世界都在推崇它。而在中国,手工工艺还饱含了独具中国风情的文化理念。中国的绣艺自古就有它的情感价值,这值得我们将它放大,为现代人服务,并让后代人继承和发扬。法国高级成衣最有价值的是它的工艺、款式和材质。我们的民族服饰也应好好研究一下法国高级成衣的运作方式。另外,还应研究一下牛仔服风行全球的秘密。这些都是有经验可循的,是可以为民族服饰的发展借鉴、参考的。

需要强调的是,民族服饰的发展还必须处理好民族化与时代感的关系。在保护好原汁原味的民族服饰文化的同时,还要用现代的技术和生活方式影响、改变民族服饰,使其适合于现代社会环境需要。阿多·韦把云锦做成薄纱织锦,既保留了传统工艺,又使它更适于现代服饰设计,这就是创新。根据时代需要研究哪些该取、哪些该舍,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成为技术、文化、工艺等方面的权威,民族服饰将一样拥有引导现代时尚的主动权。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财经论坛】【短信推荐】【】

上一篇: 巴黎男装周上,数字时装展示带来了哪些启示?
下一篇: 苗族服饰文化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