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织汉服学塾:汉代服饰的特点与春秋战国的服饰风尚

佚名 88 2024-11-12

汉朝时期,中国的服饰制度逐渐趋于完善。随着汉代染织、刺绣以及金属工艺的飞速发展,服饰的装饰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变革。

西汉初期,服饰制度基本沿袭秦朝。而到了东汉,穿着黑色衣物时,人们会搭配紫色的丝织饰品作为点缀。在祭祀大典上,人们普遍穿着“长冠服”。皇后在祭祀时,上衣选用绀色秦朝服饰,下裳则为皂色;而在进行蚕祭时,上衣为青色,下裳则是缥色(浅黄色)。汉文帝在位期间,提倡节俭,他常穿黑色丝织衣物和皮鞋。一般官员则穿着禅衣,又称“祗服”。在西汉的两百年间,服饰实行“深衣制”,其特点包括蝉形头冠、红衣、田字形领口、佩戴玉器以及红鞋。深衣是将上衣与下裳相连缝制而成,作为祭服的中衣需镶黑色边,而作为朝服的中衣则需镶红色边。这种服饰在男女中都非常流行,统称为“禅衣”。禅衣是单层外衣,其内部的中衣、深衣与禅衣在形状上相差无几,只是袖型有所不同,都属于单层布帛衣物。官员上朝时,都会穿着黑色的禅衣。

尚织汉服学塾:汉代服饰的特点与春秋战国的服饰风尚

图源网络

汉代服饰以衣襟的样式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曲裾禅衣”,其开襟从领口斜曲至腋下;另一种是“直裾禅衣”,其开襟从领口垂直向下。曲裾禅衣源自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继续沿用。但到了东汉,男子穿深衣的已经不多秦朝服饰,普遍穿着直裾衣,然而这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这种服饰既长且宽,从款式上看,官民之间并无明显差别,但从原料和颜色上,却能明显看出等级的差异。

汉代朝服的服色有着严格的规定,根据四季五时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颜色:春季穿青色,夏季穿红色,季夏穿黄色,秋季穿白色,冬季穿黑色。

汉代服饰的七大特点包括:外衣领大且弯曲,穿衣时会露出中衣领型;内衬必用白色面料;袖宽为一尺二寸;衫无袖;穿皮毛衣物时,裘毛朝外;腰带十分讲究,带钩多用金制成各种兽形,形象生动有趣,是衣裳上的重要装饰物;男子保持佩刀习俗,但所佩之刀有形无刃,主要作为仪容的象征。

汉代祭服沿用“大制度”,遵从古礼穿冕服佩绶、佩玉。皇帝、公卿、诸侯都使用冕服,只是在所系玉石的串珠或丝绳的质地上有所区别。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祭服(谒庙服)、亲蚕服、朝见服和婚礼服都采用深衣制。

汉代劳动女子的服饰通常是上身短襦,下身长裙,并在膝上装饰长长的腰带。而劳动男子则常穿襦和犊鼻裤,并在外面罩上布裙。这种装束不分工奴、农奴、商贾还是士人,都普遍采用。

春秋战国服饰风貌

由于战国时期连年战乱,许多礼仪制度逐渐被废弃。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的服饰,因地域差异而产生了不同的变化。从近年来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中的彩绘木俑身上,我们可以窥见当时服饰的典型特点。这一时期的服饰以下身缠绕式的肥大衣服为主,且边缘较宽。其缠绕方式是将前襟向后身围裹,通过横线与斜线的空间互补,营造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装饰效果。由于衣料轻薄,为了防止衣物贴身,人们采用平挺的锦类织物进行镶边,并在边上装饰云纹图案,实现了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这些构思和制作方法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战国时期男子的服饰,衣长通常不过膝,以连续的矩纹和条纹作为装饰,这些图案与当时的漆器器皿边饰十分相似。男装的基本样式包括交叉领、窄袖和腰间束带。战国时期的带钩质地多样,包括金、银、铜、铁、玉等,上面刻有花纹,有时也镶嵌绿松石,以彰显尊贵和富有。还有一种金银错的手工工艺,经过加工后的金石外观更加精致华贵。战国时期冶铁业发达,可以制作男人身上悬挂的铜刀,工艺也十分精湛。例如一种二十五公分长的小弯刀,刀背上雕刻着各种花纹,深受人们喜爱和佩戴,被称为“容刀”。这时的挂刀已经不仅仅是实用工具,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实用的功能,成为了一种装饰品。

上一篇: 微胖女生的时尚风潮:如何在街拍中自信绽放
下一篇: 民族服饰——蒙古族服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