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服饰 从“悬崖村”到“沐恩邸” 新家园有了新气象

佚名 137 2024-11-12

7月26日晚,随着第二次读书会的结束,四川大学“沐恩彝梦”社会实践队关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沐恩邸社区的“移风易俗”情况调研至此落下帷幕。此次活动期间,团队8名成员在当地顺利开展了对话访谈、问卷收集、普通话教学等实践项目。

“卡莎莎”,意为谢谢,这是四川大学“沐恩彝梦”社会实践队抵达昭觉县后,学会的第一句彝语。实际上,这里的每一位居民都如社区名一般,沐浴恩泽,心怀感恩,“卡莎莎”是他们的代名词。

访社区书记 览沐恩现状

四年前,悬崖村的村民们生活困苦,交通不便,日日与绝壁上的藤梯打着交道。在政府与社会的帮助下,村民们搬迁到昭觉县,建设了自己的新家园——沐恩邸社区。

7月14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社区,一路往山顶走。在党群服务中心里,团队成员与社区的八且书记完成了会面。

彝族服饰 从“悬崖村”到“沐恩邸” 新家园有了新气象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书记和主任交流。赵一佳 供图

“居民用不来电、用不来水、用不来卫生间的马桶。”

7月14日下午,团队成员与八且书记和阿几主任展开了访谈。在访谈中,八且书记如此回忆道,刚搬迁来的时候,社区面临着居民生产方式非农化、生活方式居民化和治理方式动员化三大难题。而在这看似宏伟的困难下,实则更多是类似停水停电、马桶堵塞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面对搬迁带来的改变,沐恩邸社区实行“双联四包”,即党组织包社区,党员干部包户,党员深入居民生活,用“事事有回应”的态度,做到“事事要解决”。

当问及移风易俗问题时,书记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红白理事协会”、“妇女协会”等多支队伍,谈到了婚事丧事、天价彩礼不仅是沐恩邸社区的问题,也是整个凉山的问题。现如今彝族服饰,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彩礼不超过11万”、“丧事杀牛不超过5头”这些条例已成为每个社区居民口中耳熟能详的话语。

当日,昭觉县迎来了七月里的第三个晴天。在访谈结束后,实践团队前往参观了社区的彝绣工坊。5位妇女正在扶贫车间里紧锣密鼓地为七月底的火把节做准备,手里正制作着精美的帆布袋,上面的红色火焰图案是当地独特的文化。

线上与线下齐行 生计与风俗并举

走出悬崖村,居民抛弃掉了棘手的藤梯,送别了破旧的房屋,再也不用为生计上学而发愁,成为了新时代的脱贫户。

走进沐恩邸,居民踏上了平坦的道路,迎来了近在咫尺的学校,听从政策号令摒弃陋习,成为了老地方的革新者。

7月6日晚,在前往沐恩邸社区实地调研前,为了掌握社区治理的基本知识,保障调研顺利实施,团队组织成员在团队内部进行了读书分享。同时,团队成员针对沐恩邸社区发展现状、“移风易俗”开展情况以及调研方式进行了系统学习。在阅读、分享和学习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熟悉了前往基层社区访谈调研的基本方法。

团队在学习交流中发现,仅仅通过线上搜索和查询资料,不足以完整认识沐恩邸社区的实际情况。沐恩邸社区居民究竟有没有过上满意的生活?移风易俗究竟深入得如何?在一系列问题的驱动下,7月14日下午与7月15日下午,团队深入社区街头巷尾,通过街采的形式去寻找更加完整的答案。

彝族服饰 从“悬崖村”到“沐恩邸” 新家园有了新气象

图为团队成员在社区街头与当地居民交流。赵一佳 供图

“不能包办婚姻”、“彩礼不超过11万”,这类与红白喜事相关的规矩,无论是街边闲聊的男性,还是座椅旁织布的妇女,甚至是在上小学的孩童,都能清清楚楚地向团队成员反馈。而在生活服务方面,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居民们一条龙处理事务的最佳场所,从采访中居民的回答来看,人口、手续等方面的事务,通常只需前往党群服务中心就能得到解决。

易地搬迁之后,沐恩邸社区的居民们主动适应新生活,社区党员干部们也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一带百”让新社区生根发芽。贫困程度之深、贫困覆盖面之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让社区搬迁面临的困难不再只是房屋住所的改变,更多困难则是改善原来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而沐恩邸社区积极探索、主动迎接挑战,不断总结着独具特色的“沐恩邸经验”,让社区居民更好地适应着现代化生活,并向外界传播着扶贫经验。

开展普通话教学 连接新时代桥梁

7月15日上午,实践团队在沐恩邸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为社区孩子们开展了一堂普通话教学课程。平常坐不到40个人的教室里此时挤满了约70个孩子彝族服饰,板凳一直添到了教室门口。

教室里,妇女整理着面前孩子们的彝族传统服饰,嘴里说着鼓励的彝语;教室外,来自中华女子学院的实践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另一堂教学课;路上,孩子们陆陆续续前来上课的身影从未间断过,伴随着阳光普照和欢声笑语。

彝族服饰 从“悬崖村”到“沐恩邸” 新家园有了新气象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们的交流。赵一佳 供图

刘红君同学和杨烨熳同学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课程内容,通过拼音学习、绕口令教授等方式层层上升教学难度,系统并科学地对当地中小学生普通话学习进行了补充教学。两位同学用饱满的状态点燃了孩子们上课的热情,教室里的琅琅童声打破了社区清晨的宁静,也声声激荡进团队每位成员的心底。

“地上的猫想咬树上的鸟,树上的鸟想啄猫的毛。”当这位小男孩念出这句绕口令后,团队成员递上了作为奖励的糖果。刹那间,座位上的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在一个个跃起的身影里期待成为下一个被老师点中的人选。授课结束后,每一位孩子都挑选了团队带来的小礼物,或是发卡,或是扇子,并与实践团队拍摄了大合影。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此次实践给实践团队成员们带来了许多感悟。从山中搬出来,是扶贫建设的第一步,这让居民的生活步上了新时代的铁轨。“移风易俗”成为老少口口相传的韵事,而这并不是沐恩邸社区路途的终点,征途漫漫,还有无数领域亟待他们去涉足。(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张雨阳 倪巧)

上一篇: 红人服饰 姚晨就微博明码标价报道告媒体案胜诉 被告需致歉
下一篇: 客单6000!一场6000万!智性青年让这个原创服装品牌创了淘宝店铺直播记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