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服饰 德昌县构建傈僳禁毒新模式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佚名 93 2024-11-11

德昌县,地处安宁河谷腹地,幅员面积228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街道)、73个村(社区),有汉、彝、傈僳等23个民族,常住人口22.5万,其中,少数民族占33.0%。德昌县是四川省傈僳族聚居最多的县,有2个傈僳族乡,总人口7367人。德昌县坚定不移把整治毒品问题作为“党政重要、政法首要、公安中心”工作,近年来,德昌公安破获毒品刑事案件80件打击149人,缴获毒品67.58公斤,抓获吸毒人员331人强戒149人,全县在册吸毒人员1397人、戒断三年未复吸1123人。德昌县金沙、南山2个傈僳族乡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构建了一套傈僳族禁毒模式,截止到目前,德昌县金沙、南山2个傈僳族乡镇无一人吸毒、制毒、贩毒、种毒,编织了一道严实的“防毒墙”,真正实现了“无毒乡镇”建设。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全力齐抓共管推动示范创建。今年以来,德昌县始终紧盯州县一体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具体目标,结合成都大运会禁毒安保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及时召开禁毒工作大会、禁毒防艾三年攻坚行动会议,全面开启禁毒新三年攻坚行动,制定禁毒工作的任务书、规划时间表、确定了作战图,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扎实推进“州县一体”禁毒示范创建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三级书记抓禁毒。持续深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禁毒”工作机制,坚持厉行禁毒全县“党政重要”工作地位,全面夯实禁毒第一责任,抓党建、抓禁毒融合推进、高位推动,形成常态,将禁毒工作纳入全县平安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有力推进禁毒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党的书记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以组织推动作用、辐射带动作用把全县基层党员干部、社会组织和“千村万户”群众组织起来,全面提升政治站位、坚定不移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切实提高基层毒品治理能力和水平。二是辖区民警管禁毒。德昌昌县公安局认真落实上级公安机关部署要求,扛起“主战”职责,持续加大对涉毒违法犯罪的打击整治力度,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漏洞,在严防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失、可疑人员和车辆排查、重点场所清查、毒品检测、卡点查缉等方面多点发力,多项举措推进全县禁毒工作进程,扎实推进新时代禁毒基础工作。三是基层力量宣禁毒。为加强后备禁毒力量培养,乡镇禁毒专干率先垂范,积极发动驻村辅警、禁毒专职社工、村民组长、基层党员全方位进行摸排,对外出务工及返乡人员作好动态管理,定时走访宣传,以预防新型毒品为重点,通过发放禁毒宣传手册、展示毒品仿真模型、禁毒展板等方式宣传讲解毒品危害,增强群众识毒、拒毒、防毒意识。

傈僳族服饰 德昌县构建傈僳禁毒新模式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二、宣传讲解接地气,筑牢全民防线夯实基层基础。乡镇基层力量积极参与到禁毒工作中,学习禁毒应知应会和禁毒业务知识,全面筑牢基层禁毒防护网。一是“小网格”串联“大防线”。线上,借助网格群高效便捷的宣传优势,转发推送禁毒宣传视频、禁毒知识文章等,引导各网格群众自觉远离毒品。同时,将傈僳族原生态歌舞、葫芦笙演奏等及阔时节传统文化活动与禁毒元素有机融合,引导全民参与禁毒,共筑禁毒铁壁。线下,按照“早发现、早铲除”的原则,隐蔽角落、偏僻空地四闲院落、废旧厂房等区域,开展地毯式排查,号召群众检举和抵制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行为,使“种毒违法、种毒必铲、种毒必究”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由傈僳族组成的禁毒志愿队伍走村入户,开展我为禁毒代言、禁毒文艺巡演,广泛宣传讲解禁毒知识,禁毒宣传标语张贴广场街区,将禁毒宣传折页送入居民家中,引导居民学习禁毒知识、树立禁毒意识、掌握防毒本领。二是“小平台”汇聚“大能量”。结合禁毒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通过四川志愿、凉山禁毒志愿者者及索玛花志愿者平台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到禁毒工作中。尤其是发动好寒暑假返乡大学生争当禁毒志愿者,不断强大青年禁毒志愿者队伍建设,培养青少年带头抵制毒品的意识,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禁毒工作的巨大能量着力推进德昌县“无毒乡镇”“无毒村(社区)”“无毒单位”“无毒小区”创建工作。三是“小游戏”实现“大参与”。制作融入火洛元素禁毒宣传文创品20000余份,开展街头趣味答题、毒品消消乐、幸运大转盘、禁毒标语接力赛等小游戏20余次。通过“小游戏”实现禁毒宣传创新性与趣味性傈僳族服饰,让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禁毒宣传中来,学习禁毒禁毒知识并获得禁毒宣传纪念品,实现创新性与趣味性并举。

傈僳族服饰 德昌县构建傈僳禁毒新模式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三、缔结承诺同拒毒,构建无毒村寨共享健康生活。德昌县傈僳族乡建立通过“一书一约一员”工作机制持续巩固“无毒”成果。“一书”即禁毒承诺书,傈僳族乡家家户户签订禁毒承诺书,以防为主,把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树立自觉参与禁毒的榜样,提高家庭成员防毒拒毒能力,共同筑牢禁毒防线,不让毒品进家门,切实做到家庭成员不涉毒,村民既是乡村治理、无毒创建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一约”即村规民约,在村规民约中明确了禁毒内容,指导和制约村民不参与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创建无毒村居的关键在于无吸、无种、无制、无贩,通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扩大了群众对于识别新型毒品的范围,提高了拒种毒品原植物的意识,增强了参与禁种铲毒的积极性。“一员”即每个乡镇选定一名傈僳族担任禁毒专职人员,每月至少到村开展1次禁毒督导及宣传讲解,积极落实县、乡禁毒工作部署深化基层毒品治理。

四、计划种植防风险,守护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更是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昌县金沙傈僳族乡与南山傈僳族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非遗传承、健康生活、绿色无毒”全面推进无毒乡镇创建,全面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奋力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样板区。德昌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并独具风格,用“火草”与“火麻”的植物纤维,纺织而成火草布、麻布来制作服饰,是傈僳族古老的纺织工艺,也是傈僳族人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坚决打击毒品违法毒犯罪,全力防控化解涉毒风险隐患,维护社会治安安全稳定大局的同时保护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2023年,德昌县进一步规范火麻种植与管理管理傈僳族服饰,采取报备种植制度,32户傈僳火麻种植户逐级向组、村、乡、县报备种植面积和种植株数,共种植火麻6.7亩(6.2万株)。火麻生长期间,大力开展禁种铲毒专项踏查力度,严格组织开展可疑制毒窝点排查,积极开展易制毒化学品和精麻药品检查,加强重点场所整治排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同时不断巩固禁毒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德昌县委禁毒办供稿)

傈僳族服饰 德昌县构建傈僳禁毒新模式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上一篇: 高质量产业项目上马,荔湾加速融入大湾区建设
下一篇: 云南省金融消保民族行走进丽江 共绘金融安全新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