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 从英伦走向全球

佚名 71 2024-11-11

百年老店林立的萨维尔街

萨维尔街的老裁缝

开创男装时尚的布鲁梅尔

西装开衩便于骑马

典型的嬉皮士服装

民国时期中西混搭的结婚照

自西装诞生150多年以来,就一直在男性的衣柜里稳稳地占据着一席之地。尽管今天的男装界是由便服主导的,这种状况以后恐怕也不会改变,许多男士上班也不必穿西服,但不管是政治人物、银行家或工会领袖,男人在社交场合还是习惯穿西装。

西装雏形与“财政紧缩”有关

西装诞生在英国,17世纪的欧洲男子曾流行穿紧身衣,戴耳环,穿花皱领衬衫、丝绒服装。17世纪中期英国瘟疫大流行,特别是1666年伦敦大火之后,为了塑造朝廷“财政紧缩”的形象,查理二世要求大臣们改变华丽的装扮,改穿简单的紧身短上衣、衬衫和及膝裤,这就是西装三件套的早期雏形。

英国人善于处理羊毛纤维,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首先发明了高效的新型织布设备,纺织行业蓬勃发展,此后英国的面料一直领先于天下,至今世界所有的顶级面料全部出自英国。英格兰北部约克郡的哈德斯菲尔德和苏格兰地区尤其享有盛名。

拿破仑战争把巴黎的顶级裁缝送到了伦敦,这时西装发展史的重要人物乔治·布莱恩·布鲁梅尔出现了,这个法国花花公子从小就对着装非常痴迷,据说他每天花在穿衣服上的时间达5小时以上。来到英国之后,布鲁梅尔很快成了威尔士王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国国王乔治四世的好朋友,后来布鲁梅尔又花钱进入了英国皇家第十龙骑兵部队。

布鲁梅尔在为皇家军团采购蓝色、白色和银色制服的过程中,同伦敦最优秀的裁缝接触频繁。于是,他开始有了新的想法。他认为布料、剪裁和轮廓才是男士盛装的精髓。他委托裁缝师制作了紧身长裤和外套,并以朴素的颜色来强调外形和线条。一件平口式燕尾服,紧绷的紧身裤,再加上棉布长筒袜,这就是布鲁梅尔当时引领的伦敦时尚。

当皇家军团用布鲁梅尔去繁从简的服装取代了华丽的配饰时,这种服饰在伦敦及其他地区也流行起来。渐渐地,西装从伦敦的小街一路前进,最后征服了全球。

《魔力西装:向上晋升的品味穿着》这本书的作者安东吉雅凡尼曾说,穿一套体面的西装,不仅成就优雅、绅士的外表,更将是迈上成功的阶梯。

去繁从简的“运动装”

军服对西装的影响非常明显,当代西装的垫肩带有一丝肩章气息,也让男人得以拥有布鲁梅尔追求的V型躯干;西装的W领似乎源自长礼服的立领,而长礼服则源自军队的衣着。约在1850年,上衣的尺寸变短,成为今天男子西服样板套装,19世纪80年代,美式英语称为“男式便装短上衣”西服上衣。总之,可以认定,现在男装的原型是在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形成的。

西装外套背面的单衩或双衩让人们骑在马上很舒服,证明西装也同古老的运动装有关。一些西装仍然保留骑马时可以轻松使用的开口袋。也有人认为,西装的发展更多是为了满足维多利亚时代运动爱好者的需求。

大约到了19世纪中期,男士的衣着开始放松,紧身长礼服变为较宽松的合身外套。随着西装夹克和裤子的逐渐演变,原本围在脖子上的丝质围脖也被领带取代。在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路易十四的克罗地亚轻骑兵就在脖子上围了鲜艳的领带,这也是他们的传统民族服装。这让路易十四印象深刻,很快在法国成了流行时尚。1860年前后在英国,不同的款式和颜色的领带代表你来自哪里,比如学校、军队或运动俱乐部。

随着19世纪末美国商业文化的崛起,西装成为上流社会崇尚的休闲风格,美国的上班族喜欢西装的两项特质:源于运动的不拘小节,以及源于军队的效率和时髦。西服作为正式礼服保留下来,而燕尾服、大礼服、晨礼服作为一个历史时代已进入博物馆。

永远的绅士“萨维尔”

如今,东南亚的一些工厂每天都生产出几千件价格在几英镑的廉价西装。不过快销品牌吸引的是那部分只想买便宜西服的人,这些品牌宣扬“穿过就扔”的理念。然而好西服绝对不短命,正如影星加里·格兰特所言:“买一身好西服,你可以穿上30年。”

只有量体裁衣,才意味着独一无二的定制。定制这个词源于17世纪,那时裁缝把全部布料放在店铺里,一个客人选择了一块布料后,就表示它已经“讲定了”,由此一个裁缝为一个客人单独设计制作衣服的行为被称作定制。一旦经过量体,所有的数据将通过剪裁师傅的手变成几片1比1的纸样。而比这还贵的就是萨维尔街百年老店的裁缝们纯手工定制出来的西装。

中国的红帮裁缝从日本习得西装的制作,而日语里称西装是“西米洛”,这个日本的外来语其实就是伦敦西装定制一条街萨维尔的音译。第一代007肖恩·康纳利在《第七号情报员》里提到他去定制了西装,就是去了萨维尔街。与时尚名牌林立的邻街相比起来英伦男士穿搭,没多少家店的萨维尔老街显得非常安静,从头到尾,半个小时就可以走完,但是其二百多年的历史却需要慢慢品味。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击败了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法国、荷兰,是当时欧洲海上霸主,当时英国的上流社会非常富有,于是手工精细、缝制工艺高超的裁缝店就开始慢慢聚集在上流社区周边,萨维尔街就是其中之一。

19世纪初英伦男士穿搭,在裁缝搬进萨维尔街之前,这里的大部分居民是外科医生。外科医生对西装的影响可以从袖口看出来。昂贵西服的袖口纽扣可以解开,能把袖子卷起来。这样就允许外科医生在照看喷血的病人时无需脱掉外套——这是绅士同下层社会穿着整袖子的商人的重要区别。如今这样的西装依然可以从萨维尔街的裁缝店里定制。

英国曾有“绅士不付裁缝账”的传统。裁缝认为,来做衣服的都是绅士,他们十分看重自己的名誉,所以不用追讨制装费,绅士们迟早都会付钱。据说,大文豪狄更斯去世时还欠着萨维尔街15号亨利·普尔店的制装费,不过,这反倒成了亨利·普尔店的美谈。

英国时尚评论家艾瑞克·马斯格雷夫曾说,萨维尔是定制西服的终极境界,世界上最出色的男装裁缝云集于此,所以不管拿什么西服与之相比,都会黯然失色。

如今,如果是在一个萨维尔街的小裁缝店(即只有一位裁缝师傅)里做一套两件套西服,起价大约是2000英镑。而同样的两件套,如果找稍大的店,则至少要花3000到4000英镑,具体价格取决于布料。设计出的成品西服与定制西服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定制西服是由裁缝们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而亲手制作的,是独一无二的。

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萨维尔街也在变化着。随着英国上层阶级人数的减少,他们的一些传统也渐渐淡化。萨维尔街在2008年只有不到二十家裁缝店,已经大不如前,不过到了2010年,萨维尔街的手工定制店又增加到54家,这54家裁缝店仍可以代表当今西服定制的最高工艺。

在安德森·谢帕德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店,裁剪桌下面的普通棕色纸箱上,潦草地用记号笔写着“威尔士亲王”的字样。皇室的光顾有助于吸引来自中东和俄罗斯的新顾客,对于有钱的阿拉伯酋长来说,定做一批起价为3000欧元的西服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儿。

“孔雀革命”带来服装变化

自20世纪早期以来,西装样式就很少改变了,至少从外面看是这样。颜色以及裁剪没什么巨变,只不过是在流行4个纽扣还是6个纽扣之间变来变去。不过,现代生活已经改变了西装的内部。上班族的需求让西装上出现了用来装火车票或汽车票的口袋,后来又增加了装笔和手机的口袋。如今的时尚设计师们开始考虑可以容纳iPad的口袋的问题,这对西装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西装在反叛者看来是顺从的象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来自文化和商业的两股力量同时冲击着这种男性的制服。

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用“西服套装”来讽刺生活刻板的富人。60年代的反叛精神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服装式样。其中1965年左右出现于英国的“摩兹式”风貌、1967年出现于美国的“孔雀革命”是最具影响力的。

“摩兹式”产生之初是对爱好现代爵士乐的英国青年的称呼,发展至后来成为专指一些衣着怪诞的年轻人。他们留着长发、蓄着胡子,身着细身收腰的西装,配以色彩鲜艳的棉质花衬衫和喇叭裤,系着宽领带。

1967年时装设计师哈代·艾米斯就喊出了“孔雀”这个口号,“孔雀”是记述男装倾向于女性化设计的十分重要的词语。在动物界,雄性从外表上看从不逊于雌性,孔雀开屏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因此,用“孔雀”来指代与女人争奇斗艳的男人们再恰当不过了。1967年的“孔雀革命”是男装色彩革命中最为著名的,此时的男装设计颠覆了黑、白、灰、深蓝等常用色彩,将大量艳丽明亮的女性化色彩运用到男装之中,这对传统男装色彩是一个很强烈的冲击。

火灾和地震让西装进入日本

英国人创造的现代西服,随后被世界其他国家的男人演绎出了不同的版本。在全球化兴起之前,不同国家的男士西服是很容易区分的。中国的西装技术主要学自日本。

传说日本人接触西洋服远在葡萄牙人登陆种子岛的年代(1543年),不过确切地说,是1853年(嘉永6年)美国海军舰队司令比利在浦贺登陆的时候,日本人才开始接触洋服。日本军队服饰欧化大书特书,应该是鹿鸣馆时期,鹿鸣馆建成于1883年,由英国建筑师乔赛亚·康德设计建造,是日本上层人士进行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那时,日本上层社会吃西餐、穿西服、留分头、跳交谊舞、盖洋楼等欧化风潮风靡一时。

日本人着装真正洋服化的思想转折点是在1918年白木屋大火和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火灾和地震中大量着和服的人因行动不便死亡,令简洁的洋服广为公众接受。日本在二战后认真普及西服,追赶欧美款式。

追根溯源

西装清末进入中国

西装传入中国,大约是在清代晚期。当时的人,特别是有点身份的人士都穿认为是“国粹”的长袍马褂。据《清史·西洋记》中记载,第一个穿西服的是清末大思想家严复的大公子,此公子风流倜傥,狂傲不羁。他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曾做过一个英国外交官的翻译。这位外交官见他常穿长袍短褂,觉得这身打扮不方便,就送了他一套西装。而严公子也不畏人言,毅然剪掉了辫子,穿起西装、打上领带走在京城街头。

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1919年后,西服作为新文化的象征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渐渐在中国得以流行。1941年10月,民国政府公布了“服制”,规定以西式服装为大礼服,以男子青褂蓝袍,女子上衣下裙为常礼服。遗憾的是,这个制度后来未能在民间实行。

20世纪30年代后,中国西装加工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上海、哈尔滨等城市出现一些专做高级西装和礼服的西服店,以其精湛工艺闻名国内外。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服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改革开放以后,西装为代表的西方服饰以不可阻挡的国际化趋势又一次涌进中国,一股“西装热”席卷中华大地,中国人对西装表现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热情,穿西装打领带渐渐成为一种时尚。(月静 叶子)

潮流风尚

不系扣为何不失礼

17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长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尔”和比其略短的“贝斯特”,以及紧身合体的半截裤“克尤罗特”一起登上历史舞台,构成现代三件套西服的组成形式。究斯特科尔前门襟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围线上下的几粒,这就是现代的单排扣西装一般不扣扣子不为失礼,两粒扣子只扣上面一粒的穿着习惯的由来。

现在,如果你穿的是单排一粒扣西装,在正式场合还是要把它系好,以表示尊重,但如果是单排多粒扣西装,那就要分别对待了。穿着两粒扣西装,你只需系上第一粒扣;三粒扣西装,可以选择系上上面两粒扣或是中间一粒扣;若是四粒扣西装,那请系上上面三粒扣或中间两粒扣。对于单排多粒扣西装来说,最下面的那粒扣子是永远不被问津的,无论怎么系都不会把它系上。双排扣西装的系扣规则要简易许多,一般来说应把纽扣全部系好,但不系最下面的一粒扣也是可以的。不过,系扣规则只适用于站立状态,当你准备坐下时,不管你穿的是几粒扣、单排还是双排,请一定要把所有的扣子都敞开,这样才不会让你那身考究的西装变得皱皱巴巴。(叶子)

有此一说

最早的领带与装饰无关?

领带的起源并非因为装饰,而是实用。关于领带起源的说法有很多,流传比较广泛的有这么几个:

传说一 罗马帝国时期,妻子为丈夫把方巾挂在他们的脖子上,在战争中用来包扎、止血。战士们在战斗时也可以把战刀往领巾上一拖,擦掉上面的血。因此,现代的领带大多用条纹型的花纹。

传说二 中世纪英国人以猪、牛、羊肉为主食,而且进食时不用刀叉或筷子,而是用手抓起一大块捧在嘴边啃。妇女们为不让男人弄脏衣服就在男人的衣领下挂一块布,可随时用来擦嘴,同时在袖口上钉几块小石块,这些附属物后来就演化为领带和袖扣。

传说三 居住在深山老林的日耳曼人披着兽皮取暖御寒,为了不让兽皮掉下来,他们用草绳扎在脖子上,绑住兽皮,后来草绳逐步演变成了领带。

领带的起源说法很多,但有一点却是显而易见的,即领带起源于欧洲。166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巴黎检阅克罗地亚雇佣军,官兵衣领上系着布带,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领带。(许杰)

上一篇: 微信批发购买网,购买微信老号-如何在微信批发购买网购买高质量微信老号
下一篇: 裙子配小白鞋,普通造型大“翻身”,轻松放大你的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