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充的钱够多 马可不仅可以变成基德 还能到海底深处探险
98 2024-12-26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日常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礼仪,常在觐期佛像,建房竖柱、认错请罪,拜会尊长,送别迎亲、馈赠亲友时使用,表示敬意、祝贺,表达纯洁、诚挚之心。哈达有蓝、白、黄、绿、红五种,最常见的为白色哈达,象征、纯洁、吉利。哈达一般用丝绸做成。五彩哈达是最为隆重的礼物,是献给菩萨和迎亲做彩礼用的特定礼物。送接哈达有讲究:下辈向上辈或高僧活佛敬献哈达,要微微躬身,双手捧着献于手上或置座前桌上,献后后退数步方能转身离去,以示尊敬。
【酥油茶】酥油茶是藏乡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一种饮料,也是藏族人民待客、礼仪、祭祀等活动不可或缺的用品,极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刚进藏的汉族干部,要适应高原环境,首先要过生活关,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喝酥油茶。顾名思义,酥油茶由酥油、茶和食盐三种原料做成。酥油是藏族人民用手工工艺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奶油。提取的方法既简单又别致。酥油茶营养非常丰富,喝后还能生津止渴。
【青稞酒】青稞酒是藏族人都喜爱喝的酒,是自己用青稞酿成的一种度数很低的一种家制酒。青稞酒制作简单,先将青稞洗净煮熟,稍加降温后加进酒曲,装进木桶或淘罐加封发酵3-4天后,在加一定比例的清水,几天后便成了清爽可口的青稞酒。每当亲戚、朋友团聚或客人来访,主人都要给客人后满杯喝干。如果你端着酒杯不喝,主人会认为你客气,便要唱起祝愿你的父母、家人、朋友的祝酒歌,直到你把此杯酒喝完。若你真的不会喝酒,主人也不会为难你。
【唐卡】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藏族服饰,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唐卡是在藏传佛教文化孕育下诞生的一种宗教艺术,早已成为藏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唐卡的制作、供奉和流传有着自己的规制,是藏传佛教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藏戏】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在藏语文中被称为“阿吉拉姆”,是‘仙女大姐”的意思,简称“拉姆”(即仙女)。藏戏在西藏以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流传至今已相当普及,是以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艺术。藏戏艺术,历史十分悠久,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雕刻】西藏的民间雕刻艺术源远流长。今天在荒无人迹的山野中所发现的数十处原始岩画,就出自藏族先民之手,是这片原始岩画就出自西藏先民之手,是这片土地上现存的第一批艺术品。民间雕刻艺术以其数量大、材料美、品位高享有重要地位和声誉,其种类有木雕、石雕、骨雕、泥塑、金属雕等等。
【磕长头】信教群众到寺院朝神拜佛和拜见大活佛时都要磕头,以表示忠心和虔诚。磕头时,不论男女都要将绕在头上的发辫解开,脱下帽子(男人须将处巴套袖),双手着地磕三次,以表示尊重和亲热。路遇长者要脱帽让路,若骑马相遇,定要下马致礼。
【天葬】又称鸟葬或空葬,是藏族的一种古老风俗,也是藏族地区最普遍的葬法。
【藏历年】古时候没有藏历,人们认为桃花一开就算一个新年的开始。现在的藏历起源于公元1027年,从此,藏历的第一天固定为藏历年。藏历年是西藏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期间藏族服饰,家家户户团聚,用吉祥如意等美好语言相互祝福。进入藏历十二月,人们就开始做着过年的一系列准备。大年初一的一早,人们在民间说唱老人祝福吉祥的“扎嘎”声中迎来藏历新年。这一天各家基本上闭门欢聚,邻里互不走访。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彼此走访,拜年祝贺,持续半个月。
【雪顿节】从藏历七月一日开始,是一年一度的雪顿节。雪顿节是藏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之意,"顿"是吃的意思,因此,雪顿节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像潮水般涌进罗布林卡内,观赏藏戏会演和各种文艺演出。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展佛仪式。
【辩经】辩经是学经僧人学习经典的重要方法之一。僧人学经时,规定了五部大论等必修的课程。五部大论即《因明》(哲学)、《现观庄严论》、《中观》、《俱舍论》和《律经》。凡学经僧人都必须学习这五部著作。学习时要经过四个环节,即拜师听讲、背诵大论、阅读参考书、参加辩经。辩经是指学经僧人就五部大论有关内容与其他僧人进行问难称辩式辩论,形式是多样的。有学经僧人三三两两随时随地提问答辩式的自由形式,更有寺院或扎仓(寺院下的一级组织)组织的正规答辩,还有寺院与寺院之间进行的寺级辩经。藏传佛教格鲁派级别最高的辩经是拉萨祈愿大法会期间进行拉让巴格西名次考试的辩经。辩经不仅是促进学业的有效措施,而且也是寺院考取学位的主要考核办法。
【玛尼堆】玛尼堆多为白色石头的堆积。常常呈方形或圆形置于山顶、山口、路口、渡口、湖边或寺庙、墓地,用于祈福,成为当地人们的保护神。白色崇拜中当然少不了白色的石头。在佛教传入西藏后,人们堆玛尼堆又进了一步,一般不再是纯粹的白石。人们把那些本来就被认为赋有灵气的白石再刻上佛经或佛像,使这些白石更赋灵气,成为玛尼石,以求保佑和庇护自己。刻在玛尼石上的内容一般都与藏传佛教有关。有佛经,其中以六字真言居多,还有其他一些吉祥语言,还有佛像、神像等,也有动物或妖魔鬼怪,内容非常丰富。
【风马旗】风马旗就是飘扬在节庆吉日里的五彩经幡,那一串串、一片片印满经咒和图形的各色方形、条形、三角形的小旗被有秩序的张挂在门头、族幢、绳索、树枝上,散播着藏民族特有的精神风韵。藏语里称风马旗为隆达,它的起源与传播也离不开宗教,是僧俗信众用以沟通世俗与灵界的媒介。在生辰吉日、年节庆典中悬挂风马旗象征天、地、人、畜的祥和;江畔湖边遍插风马旗,表示对水神的敬畏;朝圣者跋涉千里扛着醒目的风马旗,为的则是祈求旅途平安,这些都是风马旗的一般功用。
【转经与转经筒】在西藏几乎随处可见转经的人,因为人们认为转经就相当于念经,是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的最好方式。为了让这种最好的修德方式得到最充分的运用,西藏各处修有佛塔,置有转经筒,甚至随身随时携带着转经筒,一有闲暇,便转动经筒转经筒有大有小,小的拿在手中即可。这种手摇转经筒又叫作手摇玛尼轮,质地有金、银、铜等,也分大中小几种。不仅圆筒上刻有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圆筒中间同样装着经咒。转经筒制作一般都很精美,上面刻的经文和一些鸟兽等图案除了其本来的意义外,还用漆绘彩色装饰,如同工艺品。一些转经筒上还镶以珊瑚、宝石等,更增添了其宗教作用以外的价值。手摇转经筒旁边还开有耳孔,系着小坠子,转动圆筒下面的手柄,小坠子也随之而动,靠惯性加速转经筒的旋转。随着转经筒的快速旋转,转经人认定,他的功德也在快速地积累
【林卡节】酷爱户外生活的藏族人民,夏天纷纷进入拉萨河边的林卡游乐避暑,称为“玩林卡”。林卡节日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每当节日到来,身着盛装拉萨人便源源不断地从城里涌向郊区的林卡。有的在林卡里搭帐篷,还有的人家用五颜六色的帐围围里,架起炉灶,安置桌椅,铺上卡垫,摆放各种点心、菜肴、饮料,唱歌、跳舞、打藏牌、掷骰子、讲故事、玩游戏等。
【当雄赛马节】赛马会原是庆祝丰收、开展农牧业产品互市、进行文化娱乐的活动,后来才渗入了宗教色彩。当雄赛马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主要有赛马、射箭、歌舞表演等。
【服饰】藏族服饰是青藏高原一道绵延流长的亮丽文化景观,而蕴涵其间的工艺技术、生活情趣、审美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都可成为研究西藏文化的活化石。由于地理气候和物产的不尽相同,在藏区内可以说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不同的区域在穿着打扮方面各不雷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风貌。
【饮食】藏族以麦、米、青稞等谷物为食粮,以适宜在高原生长的青稞为主要食物。青稞炒熟后磨成粉和成面就称作糌粑。酥油是藏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它从新鲜牛奶中提炼而成,为高蛋白、高热能食品,有增加热量、抗缺氧之功效。藏民族有饮茶之习俗,酥油茶为主要饮品。酥油茶的原料为酥油、茶和食盐,三样缺一不可。藏族的饮品还有清茶、甜茶、鲜奶和青稞酒。青稞酒是用青稞发酵后酿成的低度酒,其味甘甜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