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很有“贵妇”范,波波头短发搭配白色西服裙装,高贵优雅
158 2025-01-11
万盛祝家山苗族服饰色彩艳丽、刺绣精美,是渝南黔北地区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之一。
据《南川县志》(清咸丰版)记载:红苗,分为红衣苗和红头苗两个分支,分别以身着红色彩线衣服或头缠红色头帕、盘缠红带而得名。万盛地区的苗族为湘西红苗的分支“红头苗”,因明末清初时避难,从湘西辗转川黔,已有数百年历史。他们挽弓执矛、沿途狩猎,依山而居、种植而食,与原居此地的土僚、汉人杂居一起,辛勤耕作,共同开发这块森林茂密、资源丰富的土地。
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的万盛,原是古代巴国的领地,也曾一度属夜郎国的势力范围。在巴、僚等氏族伐林开荒,向深山高谷拓展时,这里便形成了民族杂居。它尽管受川黔湘三省地情、物情、民情的影响以及巴渝文化、川黔文化、夜郎文化的渗透,但却保留了浓郁的万盛地方特色,其形式和内容也随着历史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变化而不断演化发展。长期以来,苗族人民世代生息在万盛这地域交错、隶属迭变的环境内,从而创造了独特而绚丽多彩的苗文化。“祝家山苗族服饰”就是其中之一,被称为“绣在苗族身上的历史”。
祝家山苗族服饰以其独特的制作方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分展示了我国少数民族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大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式样繁多、色彩艳丽的祝家山苗族服饰,是万盛苗族同胞的原始符号和象征,是一种规则和历史的存根,是一部无字的史书,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更是苗族发展过程传承的见证。
祝家山苗族服饰为白色大襟短衣,布纽襻的斜开襟,内衣显露,两襟角交叉于肚脐,用刺绣和蜡染的大套围腰将衣脚和裙首扎紧。围腰图案喜好花草,设计精美,做工精湛。后衣领缝制一小块长方形饰件,长5寸,宽3指,着装时竖立如“牌照”,一针一线都展示了苗家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
除衣服外,妇女常佩戴刺绣工艺品,如手帕、香包等。服饰用料多以居住地出产的原料为主,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棉、麻、毛等经过家庭手工作坊精编细织而成。
祝家山苗族刺绣的绣品色彩艳丽,对比强烈,设色单纯,图样取自苗族历史、神话、大自然和生活题材,造型手法或写实或变形夸张,样式古朴而艳丽,服饰上刻画的历史、人物、动物、花草等优美图案,不仅涵盖了历史,更涵盖了美术这一学科领域。所以,苗族刺绣是祝家山苗族服饰的神来之笔,其刺绣技艺纷繁复杂、变化多样,具有抽象化、复合化、随意性特点。
祝家山苗族服中的刺绣物件多用平绣,主要是妇女的衣裙、背带、围腰、袖套和男人的背心,小孩的衣服、家用的包袱等。一般以红色、白色棉布或绸缎作底料,绘上或贴上剪纸图案。其图案多为常见的龙、凤、雀、虫、鱼、蝶、树、竹、草、花卉、果实和几何形之类。根据图案的内容,采用大红、水红、紫红、深绿、深蓝、深黄、浅绿、浅蓝、橙黄等各色丝线搭配进行刺绣,五彩缤纷,体现了苗族妇女爱美的本色及其心灵手巧的聪慧。
造型上,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五种形制在万盛祝家山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用色上,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色。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整体感的要求。形式上,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多彩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家山苗族服装图案的变化规律,或等距苗族服饰图片,或对称,或重复循环,其结构极为严谨,不仅体现了精湛的刺绣工艺,更体现了苗族人的几何学基础。
在祝家山苗族服饰传统技艺传承过程中,侯正芝是传承群体中最杰出的代表。
生于1972年的侯正芝,是祝家山苗族服饰传统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她从小就跟着老一辈刺绣艺人在家学习刺绣技艺,苗族刺绣伴随她度过了39个春秋。
在长期的刺绣生活中,侯正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刺绣风格特点。
一是侯正芝擅长用“抽象化”刺绣手法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故事进行描写,她通常采用一种高度概括的归纳方法,用点、线、面几何纹样表现,配色讲究冷暖对比,色彩夸张,不求形式,常常以红、蓝、绿、白等颜色为主绣线,再搭配打籽绣、捆绣、挑绣、梭绣、滚边绣等针法在绣布上形成“红花绿叶树、蓝身白劲鸟”等图案,整个图纹造型别致,具有很强的抽象形式美感。
二是侯正芝喜好用“复合化”手法将各种具有一定内在规律或联系的动物或植物等形象,通过联想、换位等造型方法,使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相互关联,通过串绣构成一种新的形象,给人以新奇、夸张、似曾相识又意犹未尽的感觉;图片三是侯正芝创作刺绣作品“随意性”强,画由心生苗族服饰图片,线随图走,这是侯正芝刺绣功底深厚信手拈来的体现,侯正芝刺绣造型的这种创作方法可随意搭配色彩、图案、针法,无固定要求,多数以绣针大面积平绣,绣飘带、手帕等采用退绣,让针脚在布料上后退式行走,一幅绣品往往会综合运用几种针法来完成,绣出来的图案,才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