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个子度假穿搭,可爱甜美的少女风,满足你所有对美好的期望
132 2024-12-27
近年来,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开辟了新渠道、开发出新场景,学习传统技艺、购买非遗特色文创、“打卡”非遗特色小镇、体验传统服饰妆造等文旅体验备受青睐。非遗需要展示和传承的平台,而节庆恰好提供了这样的绝佳机会。节庆期间人群聚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与节日相关的活动上,此时展示非遗项目,能吸引更多目光,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非遗的魅力。
文化进万家丨网络公开
01
山东:曲阜祭孔大典
2006年5月20日,山东省曲阜市申报的祭孔大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曲阜作为孔子的故乡,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祭孔大典。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这一典礼承载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内涵,从古代绵延至今,有着严格的仪式规范。
祭孔大典丨网络公开
祭孔大典的仪式完整地保留了古代祭祀的传统流程。从开城、开庙,到祭孔仪式中的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等环节,每一个步骤都严格遵循古制。参与者身着传统的汉服,以庄重的仪态进行祭祀活动,展示了古代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
祭孔乐舞是祭孔大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乐舞以其典雅、庄重的风格著称,乐器的使用、舞蹈的动作编排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乐舞演员们手持龠、翟等古代乐器和舞具,在悠扬的古乐声中翩翩起舞,重现了古代宫廷乐舞的风貌,这种乐舞表演是古代音乐和舞蹈艺术的活化石。
祭孔大典丨网络公开
在祭孔大典期间,曲阜这座城市变成了儒家文化的展示舞台,实现了非遗与地方文旅的深度融合。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云集于此,不仅可以观看祭孔大典的盛景,还能参观孔庙、孔府、孔林等文化古迹。当地还会举办一系列与儒家文化相关的讲座、展览等活动,让游客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以及祭孔大典背后的文化意义。
02
云南: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又名 “浴佛节”,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的传播而逐渐成为当地的重要节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泼水节最具特色的活动当属泼水。人们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寓意着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迎接新的一年。泼水节期间,大街小巷的人们手持各种盛水的器具,如水桶、水枪等,相互泼水祝福。这种泼水习俗不仅是一种欢乐的庆祝方式,还蕴含着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他人的祝福。
泼水节丨网络公开
在泼水节期间,傣族的传统舞蹈和音乐表演是不可或缺的。经典傣族舞蹈孔雀舞,舞者模仿孔雀的姿态,通过优美的舞姿展现出傣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傣族的象脚鼓、铓锣等乐器奏响欢快的节奏,人们在音乐和舞蹈的陪伴下尽情狂欢。
泼水节也是傣族传统手工艺展示的好时机。在节日的集市上,有各种精美的傣族手工艺品,如傣锦、竹编、傣族银饰等。傣锦色彩鲜艳、图案精美,采用古老的织锦技术制作而成。竹编则展示了傣族人民精湛的编织技艺,从精致的竹篮到实用的竹席,应有尽有。傣族银饰工艺复杂,造型独特,体现了傣族的审美情趣。
竹编丨网络公开
在泼水节的热度中,傣族的手工艺品、带有民族元素的文创产品,都在这个盛大又热烈的节日中潜移默化的走进游客的视野,在非遗和节庆活动的融合过程中,也将非遗和文创产品融合到一起,实现了多重的融合,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也推动了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03
内蒙古: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达慕” 在蒙古语中有娱乐、游戏的意思,它起源于古代蒙古族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集竞技、娱乐、贸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盛大节日。
摔跤丨网络公开
那达慕大会的传统竞技项目是其核心魅力所在。其中,摔跤、赛马和射箭被称为 “男儿三艺”。摔跤手们身着传统的摔跤服,在赛场上展示力量与技巧。赛马选手骑着骏马在草原上飞驰,骏马的矫健英姿和骑手的高超骑术令人惊叹。射箭比赛中,射手们拉弓搭箭,瞄准目标,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精准和果敢。
在那达慕大会期间,蒙古族的歌舞表演和传统服饰展示也是一大亮点。蒙古族的长调、呼麦等歌唱形式以及安代舞等舞蹈形式,在大会上得到充分表演。长调悠扬婉转,呼麦则是一种独特的喉音艺术,这些音乐形式反映了蒙古族的草原文化特色。同时,蒙古族的传统服饰色彩斑斓、工艺精美,在大会上人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展示了蒙古族独特的服饰文化。
蒙古族传统服饰和献哈达丨网络公开
那达慕大会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体验草原文化的平台。游客可以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如品尝蒙古族的传统美食,像手把肉、奶茶、奶酒等;还可以参观蒙古包,了解蒙古族的居住文化。在这个草原节日中,非遗文化以各类比赛和表演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通过和表演、活动的融合,非遗文化更直观地展现着独有的魅力。如今,那达慕大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来到内蒙古草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使草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04
浙江:乌镇水乡民俗节
乌镇的水乡民俗节是当地极具特色的节庆活动。这个节日与多种非遗项目深度融合,展现出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魅力。在水乡民俗节期间,乌镇的非遗项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得到了充分展示。游客漫步在古老的街巷,那些依水而建、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如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装饰工艺,让人惊叹不已。这些建筑本身就是凝固的艺术,它们见证了乌镇的历史变迁,也是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活化石。
江南水乡建筑丨网络公开
传统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也在节庆中大放异彩。在乌镇的老街,设置了蓝印花布的展示和制作工坊。游客可以看到从刻板、刮浆到染色、晾晒等一整套蓝印花布制作工序。蓝白相间的布幔随风飘动,成为水乡民俗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还可以亲手参与制作一块属于自己的蓝印花布手帕,感受这一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
此外,乌镇的曲艺类非遗项目评弹表演也是水乡民俗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古色古香的茶馆里,评弹艺人怀抱琵琶,轻拨琴弦,吴侬软语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游客坐在八仙桌旁,品着香茗,沉浸在这悠扬的曲调之中,仿佛穿越回了旧时的江南水乡。
蓝印花布丨网络公开
在乌镇,最直观的是非遗和当地建筑的结合,置身其中,就了解和感受了非遗文化。另外非遗还和展览融合,展示当地的产品,游客购买或制作也形成了一种“非遗文创产品”。游客通过观看表演也能感受到非遗和演艺活动的融合,全方位立体置身于非遗文化中,绝对的深度游。
05
贵州:雷山苗年与苗族非遗文化
苗年是贵州雷山集庆祝收获、祭祀祖宗、感恩天地为一体的隆重节日,选农历十月上中旬的卯日过苗年,届时农耕稻作已经结束,田土中所产的果实均已收获入仓。苗年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0年开始,雷山县连续举办苗年文化活动,坚持用“土编导”“土专家”“土演员”,展示苗歌、苗舞、苗绣、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表演等非遗项目,呈现出一场盛大的民族文化盛宴。
苗年文化活动丨网络公开
节日期间,苗族的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芦笙舞随处可见。年轻的苗族小伙子们吹奏着芦笙,姑娘们身着华丽的苗族服饰,伴随着芦笙的节奏翩翩起舞。芦笙舞的舞步复杂多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苗族人民传承文化、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在苗年中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苗族银饰以其精美、华丽而闻名,每一件银饰都凝聚着苗族银匠的心血。在苗年的集市上,摆满了各种精美的银饰制品,如银冠、银项圈、银手镯等。游客可以看到银匠们现场展示银饰的锻造过程,从熔银、锻打、雕花到成品,精湛的技艺让人大开眼界。
苗族刺绣丨网络公开
苗族的刺绣技艺同样在苗年中得到展示和传承。苗族刺绣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苗族妇女们在节日期间穿上自己精心刺绣的服饰蒙古族的服饰,这些服饰上绣满了各种神话传说、自然万物的图案。同时,非遗也会和展览相结合,苗年期间会有专门的刺绣展示区,供游客欣赏和学习苗族刺绣技艺,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一古老技艺的魅力。这种展览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这一古老技艺的魅力,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为苗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苗族,非遗与文创、展览实现了良好融合,有力推动了当地文旅发展。
非遗馆中,观众沉浸式体验传统技艺;非遗工坊里,人们连连赞叹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巧妙融合;院校课堂上,非遗传承人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素养;互联网空间里,非遗之美频频刷屏;景区内,非遗亮眼而生动;文化交流路上,非遗始终是重要的承载者和推动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
非遗的融入丰富了节庆的文化内涵,使节庆不再仅仅是娱乐和消费的场合,而是成为了文化交流和传承的重要场所。这有助于提升节庆的文化品位,增强节庆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使其在众多的节庆活动中独树一帜。对于地方旅游发展而言,非遗与节庆的融合能够打造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游客们在体验节庆欢乐氛围的同时蒙古族的服饰,深入领略非遗的魅力,这种深度旅游体验是传统旅游无法实现的。这种融合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双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