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一年多,进展如何?

佚名 61 2024-11-09

3月,烟雨醒春,万物新生,纺织服装产业迎来“金三银四”的传统旺季。

“现在是工人挑老板。广州各地的制衣厂、清远的园区,都来这里招人。”年后从湖北老家回广州海珠的老杨发现,鹭江球场建了可容纳数百人的新招工广场,还搭建了大型棚顶,日晒雨淋都不影响招工。

一旁的广州国际轻纺城,去年底迎来全国首个纺织时尚中心落户。步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面料、辅料、家纺等产品琳琅满目;客商、工程师、设计师穿行不息,时尚气息扑面而来。

80多公里外的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以下简称“时尚科技城”)内,广东新沃格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杨向华忙得不亦乐乎,“当下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招人,今年我们要扩大生产,从100多人增加到300多人”。说话间,他收到广州研发中心传来的消息,又有一批订单完成样图设计,面料正从中大纺织商圈发往清远。

新一轮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一年多以来,广州一边推进康鹭片区城中村改造,一边升级中大纺织商圈的时尚产业,清远则不断完善“广州研发展销+清远生产制造”的产业生态,在先立后破中,广清纺织服装产业再育新动能。

当我们置身于这股大潮之中,或许能一窥传统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的交融实践。

康鹭之变

“专业女裤,诚招女杂工1名,车位工4名”“中烫1名,男杂工1名”“本厂自产自销,高单价,十三行档口”……3月上旬,广州正值回南天气,潮湿中透着寒意,康鹭新招工广场却一片“火热”。老板们手持衣料样品或招工启事,列队招工。

“我对不同制衣工序都比较熟悉,还比较有竞争力。”老杨仔细看着展板上的招工信息说,“上个月,广清纺织服装产业园也有招工专列开到这里,每月最高1万元的工资还是有吸引力的。”

过去一年多康鹭片区的变化,让老杨重新审视自己未来的去向:以前拥挤的“招工一条街”改为康鹭步行街,每天固定时段禁止车辆通行国际一线潮牌,既规范了交通秩序,也便于店铺商家营业;鹭江球场变为新招工广场,宽敞的空间可容纳数百人招工或找工作。

去年12月审议通过的《海珠区凤和(康乐村、鹭江村)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显示,康鹭片区改造计划分四期进行,预计10年内完成改造,以消除安全隐患、改善人居环境、补齐公服设施短板,促进中大纺织商圈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

“哪里有订单,哪里有钱赚,我们就去哪。”老杨仍在观望。

新一轮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一年多,进展如何?

过去一年多来,康鹭招工广场之变,是康鹭片区综合整治提升的鲜活体现,也是人居环境看得见的优化。而在中大纺织商圈,一场时尚产业的变革也在时光流转中孕育。

作为中大纺织商圈里的龙头企业,广州国际轻纺城正在建设全国首个纺织时尚中心。这里是亚洲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现代化纺织品批发市场之一,集聚了3000多家面辅料的商铺,色彩和创意齐飞。

“以前能在这里开店,就已经是影响力的体现。如今随着产业升级,众多企业在此同台竞技,只有不断磨炼创新能力,提升面料科技含量和时尚度,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入驻这里近20年,广州市穗成行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鸿明深知创新的重要性。

“入驻10年来,我们的业务也不断升级,去年营收增长了50%。”广州伍叶环球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亦俞说,公司每年营收的5%投入创新研发,“广州是国内服装设计界的‘晴雨表’,能及时获知国际一线大牌、潮牌及面料市场的最新趋势。”

今年举行的海珠区高质量发展大会透露,将以新材料新技术为引领活化中大纺织商圈,打造广州首个高定服装产业园。“高级定制产品要求面料的品质要好,还要有创新性、特殊性,将推动我们产品设计和质量再提升。”陈亦俞认为,广州的纺织服装产业要主动拥抱时代潮流国际一线潮牌,通过转型升级攀向价值链更高端。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对于超大城市广州来说,非核心与核心功能是动态变化和相对的,不是要将城市非核心功能全部疏解出去,只有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的低附加值,或者非核心的环节,才是城市功能疏解的重点对象。

“这也是传统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交融发展的体现。”广东白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院长王先庆说,纾解是为了给转型留足时间,给升级留出空间。

广州之北

从清远市区驱车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位于石角镇的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每天上午7点多,“新清远人”杨向华踏进花园式的产业园区,立刻就开启生产管理一线的“大管家”模式。

一辆贴着“职工上下班接送车”字样的中巴停靠在楼下,杨向华不时与到岗的工人交谈,穿梭在生产线各工位检查。在这片“广州之北”的热土,车间里不断涌现的新面孔,生产系统里不断增加的订单,都让他直呼:“到清远是非常棒的决定!我们入驻半年就生产了100多万件衣服,今年的目标是全年300万件。”

“从二楼到七楼,分别是设计和智能共享车间、娱乐空间、车缝生产线、裁剪车间等,四楼的生产车间春节后刚投入使用。”杨向华说,时尚科技城开启“工业上楼”新模式,突破产业发展的空间局限,打造“一楼展销,楼上研发生产”的创新工厂。

新一轮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一年多,进展如何?

生产效能的提升,离不开新产线带来的产能跃升,更离不开广清两地产业协作的升级。

“我们总部在广州海珠,主要负责研发设计和销售。”杨向华说,中大纺织商圈依然是行业风向标,那里聚集了大量的服装设计师,大家能通过借鉴和学习激发灵感,也能及时掌握最新的流行款式、颜色和工艺。

“我们的生产基地则是随着珠三角劳动成本的提升,曾先后设在佛山和省外。”杨向华发现,如今内地的人力成本也在上升,而清远就在广州之北,在广清一体化十余年的融合中,与广州“亲”上加“清”。

“从广州到清远,我对当初的决定感到非常乐观。”在新一轮广清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中,广州禧凤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政勇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从海珠搬到清远后,他的厂房大了一倍,又添置了新的机器设备,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在吴政勇看来,“广州销售+清远生产”“广州设计+清远制造”的实现,离不开生产系统的数智化升级,“收到订单后,广州研发中心会把设计样图、面料需求等信息发来,在中大纺织商圈采购好面料、辅料和生产零配件后就发到清远,进行生产制造。”

“这也是实现‘小单快反’的基础。”吴政勇说,依托广清两地的供应链,通过数字化转型,清远的生产基地能实现快速、稳定、柔性的综合制造,实现服装快速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

一年多来,在缝纫机“哒哒哒”的机杼声中,一块块色彩斑斓的布料被制作成各类服饰发往全球各地,园区产业生态也在慢慢织就。

全国首个数码印花产业园落户,平台巨头希音、拼多多TEMU与园区达成全面合作,电商直播基地、粤检中心清远基地、致景智能工厂、拼多多石角仓储基地已投入运营……1小时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崭露头角。

入驻时尚科技城半年多以来,广清中大检测研究院运营总监刘煜带着团队,跑遍了园区大大小小的企业。“我们要将企业需求转化成检验检测服务,反过来再推动企业迭代升级,避免企业同质化和无效投资。”刘煜说,园区已入驻近480家企业,检验检测需求越来越大。

“有一家企业准备推新产品,发现产品标准和竞争对手差不多,但自己体量小,担心竞争不过。我们就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标准以提升品质,产品推出后大受欢迎,也提升了他们的影响力。”刘煜说。

“我们将打造纺纱、织布、制衣、数码印花、展销等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制造平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超千亿级时尚产业集群。”在园区运营方忠华集团执行董事、广东云尚智城集团董事长胡智盛看来,产业有序转移并非简单的存量转移,而是要在拓展新空间的过程中,给传统产业升级留出时间,给新兴产业培育留出空间。

产村融合

车衣、缝制、电烫、质检、包装……清远石角镇马头村的乡村振兴“卫星工厂”内,55岁的梁玉英和另外近20名女工一起,忙碌地赶制服装订单。这些订单来自“中心工厂”时尚科技城,散落在周边村子的“卫星工厂”负责加工其运来的半成品服装。

进厂前,梁玉英赋闲在家,也没有任何制衣经验;进厂两个月后,梁玉英已是厂里的熟手,能做打褶、定位等工序,每天能做100件,日薪约200元。更重要的是,“工厂离家很近,每天都能抽空接送4岁的孙子上下学,周末还可以把他带到工厂照看。”

工厂不限制员工的年龄和工作经验,还免费提供专业技能培训,这让梁玉英感到很意外。“工厂组织了10多天的培训,包括四线、五线和穿线技能培训,感觉不难,学了一个上午就可以自己穿线了。”梁玉英嘴角挂着微笑。

今年56岁的肖淑英,进厂前已是退休状态,如今“二次就业”,负责厂里出货单和进货单的签收,有时间也会学制衣技能。她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很满意,“跟姐妹们在一起工作挺开心的,每天有点精神寄托,又可以赚钱。”

“我们村的很多妇女都50多岁了,去外面的厂没活干,‘卫星工厂’能帮助她们解决就业、提高收入。”石角镇马头村委书记钟世财兴奋地说,做得快的员工月薪可达6000元。

不停运转的缝纫机,不仅成为清远纺织服装产业链的有效补充,推动纺纱、织布、面料辅料、制衣等“全链条”产村融合协同发展,也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卫星工厂’以经济联社为主体,推动企业需求和村庄发展精准对接,并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后,达成分红协议,将大部分收益落到村小组,最大程度保障村民利益。”钟世财说。

目前,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共有8个卫星工厂,累计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约240人。“今年,我们村还会建1—2个卫星工厂,为村里的妇女再提供100个工作岗位,让更多人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让更多劳动力留在本地就业!”钟世财说。

“立”足产业优势,“破”除资源之困。广清的交融互动,正为纺织服装产业和区域协调发展试水探索新的路径。

●南方日报记者昌道励曾良科

上一篇: 迪拜潮牌 最头条 | 为什么“黑店”总是生意最好的那个?
下一篇: 具俊晔接到大广告,代言费远超打碟,在韩国逍遥自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