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王后莱蒂齐亚简直是OL穿搭模范,时刻保持精致感,让人佩服
64 2024-12-24
“妈妈说,如果没有她,我就不会好好穿衣服。”
“爸妈的审美……求放过!”
“装修家里的房子,吵得差点断绝父子关系。”
小到穿衣打扮,大到房屋装修,
一些年轻人说,自己与父母的审美差异仿佛隔了一条银河。
子女喜欢的东西,父母总能说出一大堆嫌弃的理由。
父母喜欢的东西,子女觉得是上个世纪的古董。
这可怎么办?
妈妈以为的“职业装”
女儿穿成了“老阿姨”
现在的年轻人,穿衣打扮主打一个松弛感。职业装、套装西服,正在渐渐被T恤、卫衣、阔腿裤、球鞋取代。
而父母仍坚守着他们这代人的审美,庄重、上档次、显精神,是他们对“工作服”的评价标准。
一直与爸妈住在一起的欣慕,自打开始工作起,就发现自己穿衣打扮的自由在渐渐被“蚕食”。
妈妈是心气很高的职业女性,一路拼到财务总监。从刚工作起,她就养成了穿职业套装的习惯。
厚薄不一的套装裙,搭配相应的细腰带、小丝巾和中跟鞋。为此,父女俩都叫她“女王”。
早在女儿敲定工作后,妈妈就替欣慕置办好了四季的职业装单品。她把这些单品拍成图片,做出效果图,贴在衣橱上,要求女儿按此执行。
欣慕笑了:“如今年轻人都穿得很随意,这是潮流。”
“别人我不管,你去的是正经事业单位。你要想好好干,首先得穿得正经,像个上进的样子!”
年底,听说欣慕要上台领奖,妈妈坚持给女儿“捯饬”了一番。
欣慕不得已换上了一身簇新的西装套裙,将平时披散的长直发一股脑捆成了发髻,还化了一个淡妆。
领完奖,欣慕却哭丧着脸回来:“上台的几个同龄人,就我像个50岁的阿姨。”
网友“@上个鸟班”晒出平时穿的衣服和妈妈为她挑的套装
我可能不懂
但我愿意了解
对于职业装,刚毕业的B站UP主“塑料叉FOKU”有另一种看法。
自己工作了,才留意到妈妈的衣橱里大都是黑白灰的职业装,充满了克制与端庄,也有一点无聊。
于是,她突发奇想,与妈妈互相挑选对方平时绝不会穿的衣服来拍视频,让50来岁的妈妈走出黑白灰的世界。
妈妈身材好,穿上女儿的工装裤、超短裙卫衣,竟然毫无违和感。
由此,妈妈体会到“大胆肆意”的妙处:当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你就像挣脱茧子的毛毛虫,变成了自由的蝴蝶。
可见,想要减少争执,巧妙沟通,父母与子女都要抱着“我可能不懂,但我愿意了解”的开放心态,才有可能走进彼此的世界,达成真正的理解。
@小梦李孟羲拉上妈妈一起拍摄汉服写真
UP主“小梦李孟羲”是个汉服爱好者,妈妈也不理解,儿子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功夫打扮成“穿越来的古人”,认为这种扮相缺少阳刚之气。
为了扭转妈妈的偏见,每年母亲节,“小梦李孟羲”就拉上妈妈一起拍摄汉服写真传到网上。
网友在评论区为这对“神仙母子”点赞打气,感叹两人传承了强大的审美基因。
意外惊喜之余不会搭配穿衣怎么办,妈妈也逐渐体会到,穿汉服、做妆造的过程,就是让时间慢下来的过程,也是从心底亲近诗词歌赋、书法茶道等传统文化的过程。
“如果不是儿子拉着我一起,我真没想到,还有这么一个静心解压的好方法。”
爸爸装修的房子
把女儿气哭
装修,从来都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如果两代人共同参与,审美差异会在上体现出来。
重庆网友小Q万万没想到,自己公派进修出国半年,爸爸对她出嫁前就住的一套小房子“下了手”——
他没打招呼一意孤行地进行了装修,搞出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效果,
“到家的那一刻,我被气得整个人都在发抖”。
一进门,一排顶天立地的“柜子矩阵”,把玄关堵得严严实实透不过气。
爸爸的理由是东西太多,必须多安些柜子储物收纳。
客厅则被一面横向的储物柜“劈”成两半,直接隔断了以“雾都”著称的重庆城中本就为数不多的阳光。
一边是沙发,一边是用餐区,爸爸美其名曰这样打坐和干饭互不干扰。
浴室里,一台老式电热水器替换了原来的燃气热水器,爸爸说这样更省水。
卫浴间墙上丑哭的置物架和粘贴式挂钩,仿佛再现了80年代招待所的风貌。
让小Q直接气哭的是,爸爸挑选的装饰画,姹紫嫣红的满天星与玫瑰花,把客厅装饰成乡镇理发馆的模样。
爸爸装的卫浴间,再现了20世纪 80 年代招待所风貌
“我生气的不仅是他擅自改装我的独居空间,植入了他那个年代的审美和直男式的功能需求,更让我恼火的是,他一次又一次地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干涉我的生活。”
以退为进
“打”不过就加入
安琪父母头一次迈入女儿为他们装修的家时,也惊呆了。
为什么要在卫生间和厨房之间搞那么大的一块黑板墙?
她不知道家中出现大面积的黑色,既看上去压抑,又不利于形成“好风水”吗?
早在装修前就指示,房子要铺实木地板。
为什么女儿选的木地板有这么多疤结?
连物业小哥都以为那些疤结是“没擦干净的污垢”。
好在,安琪是那种愿意换位思考的人。
安琪对父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先是给他们看了一些同样设计的家居图片和视频,后来又主动让步,告诉父母如果实在不喜欢,他们也可以在墙上挂画。
在木地板的问题上,安琪也以退为进,表示可以把地板拆掉重装,不过就要再花数万元的地板费用了。
妈妈听到她的话,态度突然软下来,表示“那也没有必要”,转而开始夸起地板和黑板的好处来。
半年下来,这场安琪和父母的拉锯战,总算有了成效。
针对这块“破坏风水”的黑板墙,两代人展开了长达半年的“”(图:住范儿)
现在,黑板上粘贴着一些妈妈挑选的小装饰画,也写着老夫妻俩之间的叮嘱与关切,被安琪调侃为“狗粮墙”。
安琪和父母之间,通过一轮“太极推手”,通过柔性磨合来消除分歧。
她吃准了父母的心思:“他们那一代人比较节俭,如果推倒重来成本过大,他们就妥协了。装修,就是打不过就加入、互相妥协的过程。”
借力打力
避开冲突
Laura出国前,也因装修和父母爆发争吵,这始于父母想搬回北京市中心一套房子养老的念头。
父母精力有限,与装修公司的对接全部授权Laura
但奈何Laura母亲个性很强不会搭配穿衣怎么办,一直想在这次装修中“垂帘听政”,对各种细节的讲究,到了天天吵嘴的地步。
市中心的房子不大,Laura认为应当选择现代简约风的白色家具,能显敞亮,多做到顶的柜子,让家中有足够的储藏空间,又避免柜顶积灰很难打扫。
但父母比较迷恋过去的那种审美,希望家具做成咖啡色的。
家具选了深色,想要让客厅敞亮,就不能做太多的柜子。
几次争执过后,Laura发现,同样的话,她说出来会招致矛盾,但由设计师说出来,父母大多数时候都是欣然接受的。
于是,Laura学聪明了,经常借设计师之口和父母沟通,这样可以避免与父母正面交锋。
设计师态度中立,他认为Laura父母家的装修,要符合“适老化”的需求,若老两口的想法有道理,他也会站在老人这边。
回顾磕磕绊绊的装修过程,充满了两代人之间的审美角力,Laura始终巧用设计师这一权威的力量,发挥“催化剂”作用。
当然,她也始终记得设计师的劝告:“我们装修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父母活在舒适又温馨的环境中。房子由谁住,就要融入这个人的审美。”
“装的是房子,修的是心。”
在装修的过程中,不只是两代人审美观的博弈,也考验了双方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对方的舒适、便利与个性化表达着想。